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发表时间:2020/12/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5期   作者:林鹏
[导读] 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
        林鹏
        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第二中学,贵州 贞丰 562200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教育课程,课本编排具有理论性、概括性强的特点。初中生理解能力较弱,知识储备有限,难以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理解。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的理论,需要教师提高授课技巧,结合社会生活实际深入浅出地引导、分析。教学中要注重开发、整合、优化课程资源,丰富课堂教学,促使课堂教学丰富鲜活、生动有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内化程度。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课程资源的开发都是以优化课堂教学为宗旨,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为打造现代化的高效课堂服务。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公民的责任,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基础课程。教师要善于开发多种教学资源,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并立足于课本兼顾学生的学习需要引进时政资源,来丰富教学,加强课本学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打造一种现代、高效的新型课堂。
        一、优化教师资源,发挥教师主导地位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和主导者,对课堂教学方向、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以及教学要达到的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师要做到课前有明确的预设,在课堂教学中能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并及时捕捉有益的课堂生成,将其变成一种补充资源融进课堂,进而顺畅而高效地突破重难点,完成学习目标。因此,教师资源是打造现代化优质课堂的基础。教师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即学科知识。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丰富,并不断随着时代发展融进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内容,包含了道德伦理、心理、法律、国情、文化等多方面、多个领域的知识。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并能与时俱进地拓展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了解国家各个领域的发展现状,以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以适应课堂教学的需要。
        二、挖掘学生资源,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一)学生学会学习,发挥主体作用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获得学习的能力和技巧,学会学习。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排,图文并茂,贴近学生生活。大部分内容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联系社会现象和生活实例进行学习理解。稍有难度的可以通过合作、讨论和探究,发挥集体的力量进行解决。只有那些距离学生生活远、难度大的,需要教师点拨和讲解。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组织学生通过自学、交流、合作探究等方式解决学习中的主要内容,并通过成果展示环节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这样学生不但能获得知识、提升学习能力,还能感受获得知识过程的付出和学有所获的快乐。对于那些难度较大的内容,教师也要充当主导者的角色,带领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时刻都在积极参与、获取信息、主动思考,并学会利用师生合作、小组探究、材料分析等手段得出结论。


        (二)学生学会作业,提高实践能力
        课后作业的布置,不是让学生记住什么,背过什么,而是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修正自我、涵养人格、提升自我,或去理解、解决相关问题,提高认识社会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布置实践性作业,充分调动学生学以致用的积极性,激励学生以完成作业的形式实现拓展学习,增加学习的深度,拓展广度。抑或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构想,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挖掘课本资源,满足学生成长需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初中生的生活范围不断扩大,接收的信息日渐丰富,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需要思考的事物和现象日渐纷繁。由于学生的年龄心智和纷繁的信息传导、提炼、吸收能力不相匹配,接受信息过程中难免鱼龙混杂、雅俗不辨、是非混淆。这不但会导致学生言行粗鄙,还会影响学生精神世界的健康和理想信念的形成,对学生的成长和终身发展极为不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正是一门解决学生成长中遇到的各种生活和思想问题的学科,其根本出发点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并处理好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社会和国家的关系,促进学生的思想健康成长,人格日趋完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教学与学生的实际需要有机结合起来,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和思想上的困惑,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
        四、引入时政资源,促使学习联系现实
        由于我国进入发展的快车道,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加上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很多情况和数据在短时间内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材编排的内容相对社会发展总会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有些事例学生相对陌生,难以引起共鸣,有些材料的引用,不如社会现实更加鲜活。以指导学生思想、精神成长为目的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联系生活实际,增加学习的时代气息和实践价值。教师要有敏锐的政治嗅觉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时时关注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和身边正在出现的社会变迁中的典型事件,将其引入课堂,丰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更好地阐释课本所讲述的理论,实现教学的引申和拓展,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和思考的空间。
        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关心时政,关注当下国内外正在发生的社会热点、文化热点、国家政策、国内外的时政事件,甚至国际局势的发展动态等等。并指导学生将收集到的社会时政信息、事件和教材内容相联系,实现学习由教材向现实的拓展延伸,并反过来反馈教材。培养学生以理性的目光去看待社会现象,以鲜活时政材料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实践性,提升学生学习和现实联系的能力,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用学科知识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以致用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开发课程资源是一个综合性课题,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要从自身做起,尽可能优化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各个因素——教师、学生、教材、课外拓展等,并让各要素之间互相协调、和谐共生,发挥各自优势的同时,与其他各方面相辅相成,凸显课程开发优化的效果,从而打造充满活力的现代化道德与法治课堂。
        参考文献:
        [1]王实玲.深入挖掘教材资源培养学生学科能力[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6).
        [2]范芳.初中政治课堂中引入时政教学的几点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