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
(河南省潢川第一中学 465150)
摘要:文字的魅力是无穷无尽的,它就像阿拉伯的神灯一样,永远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生命是一束纯净的火焰,我们依靠自己内心看不见的太阳而生存。阅读,就是学生这个群体心中永远不落的太阳,要帮助他门做好充分的准备,让他们通过阅读看到生活梦幻罗曼蒂克的另一面,从而在学习的道路上不再感到疲惫和厌倦。
关键词:阅读;放飞;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由此可见,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个性化阅读要分阶段进行,我们可以把高中三年分为三个阅读阶段,并分段提高。
首先,个性爱好探究性阅读阶段,这一阶段适用于高一学年,主要讲阅读个性。也就是说要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角度和思路等方面少干涉,甚至不干涉,即由着学生“性子”选择阅读对象。这种个性兴趣探究性阅读,目的是锤炼学生的自主探究性阅读习惯和方法,为其日后深入地自觉地学习语文锤炼基本功。在这一阶段,特别需要教师有一定的魄力,即要敢于“放手”,敢于放开。
其次,教师指导探究性阅读,高中生面对的是高考,所以其阅读就不免带有有很强的功利性。学生要实现高考的理想,光靠个性阅读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阅读层次序列。所以,高二学年教师的指示范围阅读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借助第一学年个性阅读已经形成的探究习惯和方法,促成学生的阅读成为自觉;要让学生的视线收缩到老师指示的体裁上,并要求他们把兴趣爱好阅读的经验自觉地加以运用;并且要引导学生基本定型对各类文体的阅读技法,尽量使学生参差不齐的感悟能力、认识能力趋于统一。
再其次,应考探究性阅读 第三学年直接为高考服务,要求学生把已锤炼到手的探究性阅读本领,针对高考阅读题进行探究性阅读训练。高考阅读试题的答案虽然是开放性的,但仍然有很大的限制,尤其是受文章思想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的限制。因此,必须要求学生依题意答题,并且总结出一套解题“程序”,尤其是对解题思路的总结尤为重要;且使其答题逐步趋于科学化、规范化。规范阅读和规范答题可以说是高三学年的主要任务。当然,后两学年也并不排除个性兴趣阅读,最好是能把两者有机合理地结合在一起。
一、读透文字,创设意境
学生看到的文章仅仅是抽象的文字。如果不展开想像联想,那么生动的画面就不可能出现在他们头脑中。这就很难理解作品的意蕴和情感。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让他们的思维尽情的驰骋。透过文字看到画面,透过语言看到生活,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如阅读杜甫的《兵车行》第一段的时候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 怎样激活这段文字呢?设置几个问题:从这段话中,哪些文字可以体现出悲惨呢? 作者都写到了哪些人?你能想象出来这一画面吗?于是学生展开想像,进行回答。 通过阅读体悟,我们似乎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兵车隆隆,战马悲鸣,一队队被抓来的百姓,换上了戎装,佩上了弓箭,在官吏的押送下,正送往前线,浩浩荡荡,不见首尾。征夫们的爷娘妻子乱纷纷地在队伍中各自觅找呼喊自己的亲人,扯着亲人的衣衫,捶胸顿足,痛心疾首。车马扬起的灰尘,遮天蔽日,连咸阳西北横跨渭水的大桥都淹没了。千万人的哭声汇成震天的巨响,在云际回荡。通过引导他们在阅读中想像,学生走进了作者笔下震人心弦的意境之中,感受到出征送别的惨状。
二、适当引导,领略内涵
学生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文学修养与文本的作者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再加上时代背景的不同,所以有的作品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很难真正读懂。教学中,需要通过阅读去感悟文本的内涵。
《项脊轩志》结尾部分:“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 这几句话看上去平淡无味,甚至有的学生认为这是多余之笔。 因此我设置了几个问题来引导学生想象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小妹们的话?这背后有什么故事?这跟文章的主题有何联系?通过引导学生可以说出文字背后的故事,领悟作者的情感。“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妻子从作者口中听到了不少精彩的历史故事,从南阁子的书籍中看到了大千世界,她的视野开阔了,她的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充实,所以回到娘家,她自豪地向小妹们讲述阁子中的生活,引得小妹们心生羡慕之情,于是便有了小妹们的问话:“且何谓阁子也?”通过学生的阅读想象不仅可以感受到背后的故事,也可看出作者跟妻子的感情非常好。如果不作适当的点拨,那文章的精彩之处就难以发现。
三、放飞思绪,各抒己见
语文教材固然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名家名篇,但这些名篇所昭示的相对于整个浩瀚而复杂的宇宙来说只是一家之言、一孔之见。教育的重任就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去超越前人。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放飞思绪,畅谈自己的见解。在学习《一碗阳春面》时,我让同学们谈一谈自己读这篇文章的体会,要不拘一格,谈的真实,谈得有理。我班一位同学说,他读完这篇文章觉得全身发冷,感到害怕,因为它从这篇文章中看到了可怕的大和民族的团结精神,这种精神一旦被军国主义利用,将成为全人类的灾难。此语一出,全班愕然,有同学发出了不赞同的唏嘘声。我请那位同学坐下,肯定了他敢于思考大胆发言的做法。从这篇文章中,我们的确看到了凝聚在日本人民身上的团结互助精神,这种精神非大和民族所独有,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民身上都具有这种精神,这种凝聚在人民身上的美德是最可贵的财富,使我们战胜邪恶和困难的强大动力。
阅读教学促进了学生思维逻辑性和广阔性的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创造性思维奠定了基础。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为阅读品质之于阅读,是一种“再生性”的要素。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定会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有较大提高。学生在阅读中有感悟、会思考、定能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和享受审美乐趣, 思想也会在阅读中放飞。
参考文献:
[1]课堂阅读探究的辩证思考——以《祝福》教学为例[J]. 周乘波.??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