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孩子的约定 ——浅谈后进生的转变

发表时间:2020/12/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5期   作者:蔡敏
[导读] 从教20年的语文,我遇见过许多智力优秀的孩子
        蔡敏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同安小学校   610103
        从教20年的语文,我遇见过许多智力优秀的孩子,也看见过一些学习很吃力的孩子。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孩子的面孔我都不记得了,唯独有一个孩子让我记忆犹新。她那瘦小的身影还不时浮现在我眼前。   
        记得那是三年级的时候,开学的第一节课,我走进教室,按照以前的惯例,我环顾了一下教室四周。本来热火朝天的教室顿时安静了下来,孩子们都不由自主地坐直了身子。这时我才发现我的右手边靠窗第一排的位置上坐着一个女孩,她是这学期转来的新同学。好瘦啊,个子像个一年级的孩子,坐在凳子上没有比桌面高多少。一双胆怯、无助的眼睛不时瞟一眼黑板,然后又低下头看着自己的双手。一双瘦小的手白得都能看清细细的血管,交叉放在桌面上,不住地相互抠着指甲。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我知道这又是一个学困生。果不其然,接下来的教学中她没有举过一次手。第二节的新课教学时,我抽她回答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她从座位上费力地站起来,耷拉着脑袋,低着头紧盯着地面,没有看我一眼,半天也没有说一个字。只是双手不由自主地相互抠者指甲。第一次的课堂作业交上来,我特意看了这个名叫小玲的孩子的作业,态度很端正,作业是做完了的。但是看拼音写词语错了一半,写近意词、背诵只会一个小节,作业总的来说就是乱做。作业书写字很大,没有空格亮行,作业错了一半还多。怎么办呢又是一个学困生,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我的面前。
        在其他老师那儿了解了这个孩子的情况后,我开始了第一个工作——怎样让她在老师面前“开口说话”。我把她叫到办公室,她既没有叫老师,也没有喊报告,连我叫她的名字她也没有答应,只是瑟缩着站在我的面前。我于是和她有了第一个约定:我叫她的名字她要大声地答应我,课堂上要把手举起来。上课了,我提了一个较简单的问题,我把鼓励的眼神给了她,可她还是没有举手;当我又提一个简单问题时我又看着她,她慢慢地把手从桌上拿起,还没有拿到一半,我就非常欣喜地叫起了她,虽然她的回答非常小声,但我还是给了她很真诚的鼓励和表扬。放学回家,远远的就看见个子小小的她背着一个略显沉重的书包,我大声地叫了声“小玲!”她小声地答应我“到......”我让她坐我的车回家,她只是怯怯地看着我,不同意也不拒绝。在我的一再要求下,她才坐上了我的车。但只是小心翼翼地坐在车凳的边缘,低头默默地抠着手指。车上,我不住地找话和她交谈并观察她的反应。首先夸张地表扬她:“今天课堂举手回答了问题,老师叫你你及时答应了,真不错!”只见她停止了扣手的动作,头微微抬起看了我一眼。

我接着又说:“同学今天说你回答问题的声音很好听,但就是小了点,明天你能让全班同学都听到你优美的声音吗?”她犹豫了几秒,轻轻地点了点头。我再接再厉,又无话找话的问了很多问题,从穿着到父母,从学校到同学......她的表现也越来越好,从只点头摇头,到后面能简单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这样坚持了两周时间,我觉得她背也挺直了,看见我的眼神也不一样了。
        接下来我又开始了第二个工作——怎样提高它的成绩。我和孩子有了第二个约定:她要抽出所有空闲时间到我的办公室来学习。开始孩子不敢来,拿着本子默默站在办公室外,不敢进来,我叫她进来才慢慢地跺着步进来。开始我给她先复习声母和韵母,第二天我再教她一声、二声、三声、四声,再教她如何拼拼音,……。用一句,赵本山小品里面的词语来说,此处省略1万字。我慢慢地教,虽然她学得慢但是还是能懂。我看着她的一点点进步我也高兴,孩子的学习信心也在加强。一段时间后孩子会主动拿着本子来让我给她辅导。半期考试前两天,我在辅导时把半期考试的一些题经过变化后给她练习了。我当时原本是想拿原题给她做的,但经过一思考,这样做可能会让她觉得有投机取巧的感觉,不行。结果半期考试她有史以来第一次及格了,考了61分。这对我班语文总体成绩来说是一个非常非常低的分数了,但我却在班上对她进行了大肆的表扬,还奖了一个物品给她。看着她上台领奖时羞涩却掩不住高兴的样子,我知道孩子的心在发生着变化。果然,孩子的脸上有了开心的笑容,眼神里有了一丝坚定和自信,上课回答问题的次数在增加,考试及格的次数也在增加,期末时被评为“进步较大的孩子”,在六年级的毕业测试中孩子考了75分的好成绩。拿毕业通知书的那天,孩子紧紧地抱着我,声音哽咽地说着:“蔡老师,我爱你!”在她抱着我的一刹那,感受着她小手的温度,我知道我的付出有了回报,孩子的明天也因为有了这段学习旅程而会更加精彩。
        世界上没有一朵相同的花,没有一个相同的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缺点,而且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周围的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教师要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和不足,利用社会、学校、家庭等环境因素,默默地滋润孩子。找准切入点,通过认真分析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和个人的具体情况对症下药,去引导孩子。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及时捕捉他们身上的亮点予以鼓励,帮助他们逐渐树立信心,去改变孩子。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功夫深。成绩优良,不是天资高,而是辛勤学。关心孩子,不是嘴上爱,而是行动真。如果教师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学生就会亲其师,就会信其道,就会效其行。春雨微微,润物于无声。我们要将老师的爱心和耐心化作无声的细雨去滋润孩子的心田,使他们与我们真心相交,进而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进取心,这样他们的进步就指日可待了。另外,我们还要学会等待,等待他们“花开的声音”,包容他们的“落后”。我们还要学会欣赏,多一个“角度”,多一把“尺子”,也许你会发现,其实他们很可爱。同时他们也很爱你!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