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智障儿童的心理问题及辅导对策

发表时间:2020/12/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5期   作者:李志刚
[导读] 根据智障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
        李志刚
        云南省昆明市寻甸特殊教育学校,云南  昆明     655200
        摘要:根据智障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智障儿童有着特殊的心理健康情形,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是促进智障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在智障儿童心理辅导中,需要教师关注个别差异,开展多种形式的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促成转化是教育工作者值得探究的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关键词:智障儿童;心理问题;辅导对策
        智障儿童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导致脑部发育不良或受损,在适应行为方面存在不同的缺陷,他们在常识、判断推理、理解、记忆、心理健康等多方面发展迟缓并有困难。智障儿童的心理问题会导致学生情绪、行为及生理异常,智障儿童有经常性的情绪波动、紧张焦虑、恐惧退缩或冷漠无情、自卑孤僻、敏感多疑、离群、暴力等的心理问题表现。为让智障学生融入常规的校园生活,学校应积极开展学生心理问题及辅导对策的研究。因此,本文从个案研究出发,阐述了不同模式的心理辅导效果,并针对智障儿童心理辅导问题,提出了几点辅导策略。
        一、不同模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研究
        智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应发挥好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作用,通过不同辅导模式的构建与实施,以促进智障儿童的健康、快乐成长。
(一)个案研究模式
        个案研究可以针对某个学生某一方面的心理问题进行较全面的关注和研究,这是最直接、最简单的研究方法,便于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深度开展;个案辅导教学要针对不同心理特点的学生,寻求多种、多变的辅导策略,能够在确定个案对象后,制定研究方案,收集个案对象祥实的资料、开展辅导、做好小结。
        案例:康康,男,13岁,智商38,中重度智力残疾。各学科老师均反映康康近期上课时常常摸生殖器,老师们提醒后,他会有情绪激动的表现,有时候会在地上打滚,不肯起来。对康康的行为进行评判和分析,这是性行为异常,情绪问题。教师选择个案辅导,明确告诉他这种行为是羞耻、不允许的行为,告知康康男女两性的区别。在收集资料时,老师发现康康父母均为外来务工人员,平时忙于工作,不能悉心照顾他,在家通常是看电视打发时间,家庭教育十分缺失。在开展个案辅导时,一方面请家长多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在学校里,由班主任牵头告知每一位任课老师一经发现康康的不良行为,立即制止,如果他有改变,就给予鼓励表扬。个案辅导一周,老师们坚持督促,康康能够在老师提示下控制自己的行为;但情绪问题不能很好地控制,会无缘无故亢奋,跑出教室,老师及时咨询了精神科医生,通知家长,并将其转诊至相关医疗机构,家长积极配合药物控制情绪。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康康情绪逐渐平稳。
        小结:智障儿童道德行为规范意识较低,自控力差,特别是年龄较大的男孩有玩弄外生殖器的行为,此案例中康康开始主要表现为青春期的性行为异常,通过个案研究辅导教师干预后得到改变。在辅导过程中,由于受主客观等因素影响,教师们对其情绪异常行为难以有效矫正,于是通过个案转介的形式,经过医教结合的方式,最终解决了学生的情绪问题。

针对智障儿童的个体差异,实施格言辅导教学,能够针对不同智障儿童的实际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辅导策略,以促进智障儿童的心理辅导。
(二)团体辅导模式
        团体心理辅导对象处于同一心理发展水平,他们能在辅导中易找到归属感与被接纳感,从而更有安全感,同时学习模仿多个成员的适应行为,摆脱孤独无助的困扰。
        案例:学校丰富的社会资源可成为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场所。组织有意义的互动活动。引导学生想一想:活动时可以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把自己精心排练的节目表演给大家看,说说学校里发生的新鲜事,营造和谐的活动氛围,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也大大提高了。
        小结:在团体辅导模式的实施之下,智障儿童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互动机会,这对于疏导智障儿童心理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团体心理辅导中,通过创设多样化的互动,让智障儿童能够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参与到互动活动中来,这对于解开儿童心结,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情绪,对智障儿童快乐成长十分重要。此外,团体辅导将独立的个体在团体互动中,实现互动合作、互动游戏,在和谐的活动氛围中,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资源,培养智障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这也是智障儿童健康成长的内在需求。
        二、智障儿童心理辅导中的问题
        在特殊教育中,由于智障儿童的特殊性,心理健康问题比较复杂,对心理健康辅导有着更高要求。从不同模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效果来看,辅导策略的有效实施,直接关系到智障儿童心理辅导的有效性。但在实际当中,由于辅导方式单一、辅导不及时,导致智障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未能及时引导解决,对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形成较大影响。
        辅导效果不显著在智障儿童教育中,心理辅导缺乏重视,导致心理辅导模式比较单一,缺乏良好的辅导效果。首先,智障儿童心智具有特殊性,对于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及表现缺乏足够重视,以至于心理辅导工作开展不及时、不到位;其次,心理辅导模式比较单一,以生硬的行为制止或心理安慰为主,心理辅导的实施效果不显著;再次,在智障儿童心理辅导中,辅导策略欠缺,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表现,缺乏针对性的辅导干预措施。因此,在智障儿童心理辅导中,辅导模式的创新与构建,是落实心理辅导工作的内在需求,对于提高智障儿童心理辅导效果起到重要作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智障儿童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是提高智障儿童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智障儿童心理健康辅导的实施,能够从个体差异出发,针对智障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采取相应的心理辅导措施,为智障儿童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环境条件。在本文研究中,智障儿童心理健康辅导的有效实施,要针对不同儿童的心理问题及表现,采取积极有效的辅导模式,并且在互动体验中,增强智障儿童的情感体验,发挥好家校合作的辅导作用,促进智障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冯增强.现代学校心理辅导[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 (05)
        [2]吴国栋.小学生心理辅导指南[M].上海科学教育出版社,2010(02)
        [3]尹春铭.智障儿童的心理与教育[M].华夏出版社,2018 (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