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向阳,花开芬芳 ——浅议农村中学生的德育渗透教育

发表时间:2020/12/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5期   作者:张仁浩
[导读] 身为长期从事乡村教学工作的教师,曾看过某作者对农村教育罗列的五大现状
       张仁浩
        湖北省安陆市王义贞镇花园小学  
        要想完成乡村教育的使命,属于什么计划方法都是次要的,那超过一切的条件是同志们肯不肯把整个的心献给乡村人民和儿童。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陶行知
        身为长期从事乡村教学工作的教师,曾看过某作者对农村教育罗列的五大现状,细细读来,真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国家对农村学校的教学资源的大力投放,农村学生在学习资源上的优质配备,拉近了城乡差距。忧的是农村中学生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农村人口的流动性造成家庭教育功能的丧失,导致乡村学生道德沙漠化。这样的演化让农村学校的德育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如何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进行行之有效的德育渗透,我在德育教育工作中主要重视如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内在唤醒,更有教育的驱动力
        学生的德育渗透教育,如果单纯地靠行政纪律,让学生被动地接受和服从,忽视学生主观意识的存在和学生的道德情感的体验,这样的教育无疑是收效甚微的,唯有唤醒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以机会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他们才能够真正认识到什么是同情,体谅,帮助或者爱护,这些美德是需要学生们在一定的生活环境去磨砺而获得的。
而教师所要给予学生的,不是苦口婆心的谆谆教导,可能一个故事的讲述,或者是一次足以撼动学生心灵的活动的开展,都会让学生心灵轨迹朝着阳光的方向迈进。

记得我在一次思想品德课上,援引了一个老教师为了保护他的学生尊严,在处理一起偷窃事件事,愿意蒙着双眼去找寻丢失的物件,虽然这个偷窃的学生一直内疚于心,得知老师曾经的善意,聚会现场的涕泪横流,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在课堂上有深刻的反省,觉得自己很惭愧,没有这位老教师的爱人之心,我要如何像这位老教师学习的话语,说来诚恳感人,我相信我的学生不仅仅被那位故事中的老教师所打动,他们更是被我深刻的反省所震撼,一个敢于在学生面前剖析自我,自我批评的老师,带给学生的感受一定是深刻,我们师生之间的心灵在那一瞬间靠得很近。也因为如此,他们更加懂得“爱人者人恒爱之”的道理。一个老师的人格魅力不是标榜自己的学识怎样渊博,而是愿意放下姿态来,和学生一起感受生活中的温暖和向上的动力,这样的方式更具有教育的穿透力。
二、家校携手,增加教育的契合力
        学校作为德育教育的主战场,学生德育教育的开展,个人认为需要加强教师人格魅力的引导作用,俄罗斯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一直记得并践行着我在广水师范读书的时候,师范学校的校训: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更没有忘记班主任曾经慷慨豪迈的话语:己不正焉能正人!因此教师健康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都会以这样或者那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影响,更会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从而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家庭是组成社会的重要细胞,是学生赖以生存的场所,是学生接触最早受影响最深的教育环境,所以学生德育的形成,需重视家庭教育的功效性,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互补,形成契合力,学生才有望获得健康的成长,因此就需要家长树立科学的育人观念,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要加强养成教育,家长自身做到身教和言教相一致,努力把一些做人的品德和健康的思想逐渐内化为孩子的信念,身为农村孩子的父母,更要努力成为学习型家长,学会尊重、宽容孩子,学会沟通、赞赏孩子。当这些积极的亲近方式形成常态,又何愁我们的孩子不积极不阳光呢?所谓“心若向阳,花开芬芳”,说的就是这样一个美好的育人过程吧!
        因此,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能够相辅相成的时候,我们的学生,尤其是农村中学的孩子,才能看到希望的曙光。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德育教育摆脱了课本的束缚,当我们敢于尝试着把德育教育拉近到真实的生活中,贴近生活中的每一份实践的经历中去感知修正,我们的德育工作一定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