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青春期

发表时间:2020/12/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5期   作者:夏婷
[导读]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思想上逐渐趋于成人化,
        夏婷
        江苏省江阴高新区长山中心小学 江苏 江阴214400
        摘要: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思想上逐渐趋于成人化,对这一阶段的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来看,社会方面以及家庭方面是对学生思想意识产生最大干扰的两个途径,学校对青春期阶段学生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消除社会以及家庭对学生的干扰。基于此,本文也尝试对小学高年级学生青春期教育途径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生 青春期 教育方法
一、掌握高年级学生情感变化特点,对症下药
        现阶段,早恋行为经常会出现在校园中,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心理以及生理不断发育的重要阶段,这时候的学生往往会对异性产生一些直接或者间接的“好感”,这属于正常现象,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这就需要教师对现阶段小学生的情感变化情况以及情绪波动情况进行深入了解,这样才能更加精准的把握学生情感困惑的特点以及规律,采取相应对策。笔者有多年小学高年级学生教育管理经验,并且以此为依据,对高年级学生青春期情感特点进行了总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具有单纯性。无论是从两个人情感角度出发还是从其中一个人的角度出发,都可以发现,这时候的学生和异性在一起会产生一种愉快感以及舒适感。但与此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往往缺乏理性,自主思考能力较差,对事物的判别能力也较差,因此这一阶段学生的异性来往存在单纯性,属于最为直接的异性相互吸引;其次,具有朦胧性。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对于两性之间的关系并没有清晰认知,对于所谓的“爱”更是似懂非懂,也不知道如何去把握与异性之间的关系,但是与异性的好感好似与生俱来,说不清道不明,具有一定的朦胧性;最后,具有不稳定性。对于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来说,往往刚刚进入青春期或者即将进入青春期,随着心理以及生理上的变化,这时候的学生往往会情绪非常不稳定,对于同一事物的看法也会经常发生变化,脾气时好时坏,在遇到具体事件的时候,往往不能对其进行深入思考,容易突发奇想,行为领导思想,这也都导致了学生情绪不稳定以及情感特征不稳定的情况出现。只有教师对现阶段小学高年级上述情感特征有清晰具体的了解之后,才能使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更加顺利。
二、引导学生对青春期产生具体认知,令学生以平常心对待
        对于小学六年级的班主任教师而言,不仅承担着对学生教育以及管理的重要职责,同时也应该对学生这一阶段生理以及心理变化有深入了解,可以定期利用班会时间向学生展开题目为“我从哪里来?”或者“什么是青春期?” 的专题讨论会。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往往已经发现了自己身体出现的某种变化,但这些变化也令学生难以启齿,经常会感到羞涩。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让学生对青春期的种种生理变化以及心理变化有更加具体的认知,从而令学生以平常心态对待自己的变化。

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大家回忆一下,在两三年前或者大家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男孩和女孩在身体上有什么明显的区别吗?” 学生经过一番思索之后便会回答:“没有区别。”教师继续说:“的确,但从外形上来看,那时候的我们并没有多大区别,声音反差也不大。但是随着我们年龄的不断增长,男生与女生的区别也变得越来越明显,如,现在我们往往不会像低年级或者幼儿园那样随便和异性手牵手,到了高年级之后,我们在生理以及心理上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总变化都是成长的正常表现,。同时,也正是因为这种变化的出现使得同学们的男女意识越来越清晰,无论是在日常学习还是课间活动的过程中,一部分男生女生往往已经开始保持若近若离的状态。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青春期的年龄阶段大约在11~16岁之间,这一阶段的女生会嗓音变得尖细悦耳,已经出潮之后,标志着女生的青春期正式到来,这时候女生的胸部会变得更加丰满;而对于男生而言,青春期的变化也非常明显,声音会更加趋向于粗犷甚至嘶哑,这是男生变声期的正常表现,并且这一阶段的男生开始出现遗精现象,这也标志着男生正式进入青春期,”
三、疏防结合,正确看待学生青春期情感变化
        小学班主任教师不仅担负着重要的教育职责,同时也肩负着学生的思想引导职责,教师应该注意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德育教育过程中,要对早恋问题进行重点阐述分析。高年级的小学生往往刚刚进入青春期,这时候学生会发生较大的情感变化,同时学生情绪也会经常出现不稳定的现象,教师在对其进行教育管理的时候,应该紧紧贴合现阶段小学生情感变化特点,尝试应用“疏防结合”的模式对其进行教育引导。首先,“防”是高年级学生青春期教育的基本点。教师要注意对这一阶段的学生进行科学引导,避免学生因为思想上以及心理上的变化而使精神遭受创伤。教师在对学生青春期变化展开专题讲座的时候,要尽量做到不过分渲染,消除学生对于青春期的神秘感,并且要保证相关知识的讲解不庸俗,这样才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其次,“疏”是补充教育。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隐私,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让学生产生更加深刻的友情以及亲情意识,从而帮助学生克服情感误区。
结束语
        总之,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青春期启发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使学生在面对情感问题以及德育问题的时候有更加鲜明的思想立场,从而帮助每一名学生顺利度过青春期。
参考文献:
[1]李俊.在青春期的教育中融入爱和信任[J].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18,(9):21. DOI:10.3969/j.issn.1674-6813(s).2018.09.018.
[2]杨立新.关爱孩子,别让孩子在青春期迷失——家庭教育探究[J].读书文摘,2017,(2):392.
[3]刘彩琴.做孩子青春期的导师——如何当好班主任的故事[J].教育,2020,(39):95-96.
[4]赵婷.有一点心动 ——青春期异性交往[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34):43-45.
[5]郑皓亮.给“恋爱”中的孩子更多关爱吧[J].思想理论教育(下半月行动版),2013,(8):89-91. DOI:10.3969/j.issn.1007-192X.2013.08.0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