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德树人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发表时间:2020/12/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第25期   作者:蒋水仙
[导读] 立德树人视域下的初中语文实践活动丰富多彩,作为语文教师,要深刻认识语文学科渗透德育的意义,研究通过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落实立德树人的方法
        蒋水仙
        云南省宣威市阿都乡第一中学  655425
        摘要:立德树人视域下的初中语文实践活动丰富多彩,作为语文教师,要深刻认识语文学科渗透德育的意义,研究通过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落实立德树人的方法,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增强学生学习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基于立德树人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立德树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引言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发展,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语文作为一个文学类的学科,在进行立德树人教育上存在着一定的相通性。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时,学生的学习素材中也会出现有关德育教育相关的理念,这在很大程度上为教师开展立德树人教育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教师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进行德育理念的不断渗透,让学生在长时期的熏陶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健康地成长发展。
一、明确“立德树人”的具体内容
初中学生“立德树人”,最主要的就是要关心国家大事,有理想,有道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关心国家大事是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只有关心国家大事的人,才能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前途结合在一起,并且为她的兴盛尽责任。崇高的理想抱负、良好的道德情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的精神支柱,是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力量源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引导青年走向光辉的人生之路,并且是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而奋斗的可靠保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既是具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科学观点和具有忧患意识的表现,更是激发青年学生兢兢业业搞好当前学习和将来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的驱动力。
二、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思想教育性,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根据《教育规划纲要》中所明确指出的,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主体内容,要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因此,初中的语文教师应该响应新课标的改革要求,承担起立德树人教育的使命,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德育思想,结合语文学科思想教育性,在语文课堂上渗透进德育方面的相关思想。因此,教师首先需要做的是,缩短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感,走进学生真正的内心世界,得到学生对教师的真正认同。当学生在语文学习上遇到困难,产生一些消极的情绪时,教师不可以一味地埋怨学生不努力,而是要究其根本,弄明白学生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心理,然后再对症下药帮助学生解决所面对的问题,从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对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树立有着很大的帮助。
三、发挥习作课的教育功能
例如,让学生以《理想的火花不能灭》为题进行习作。这是针对当前青少年人生追求的复杂状况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的习作。学生可以通过理想对推动历史进步、促使个人有所作为的具体事例(如瞿秋白、李大钊等名人的事迹)从正面认识到树立崇高理想并为之奋斗不息的重要。

学生也可以通过有的人失去了崇高理想这根精神支柱而胡作非为、堕入歧途事例(如周永康、徐才厚、令计划)从反面认识到“理想的火花不能灭”的道理。通过这次习作,学生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的信念更坚定,生活的目的更明确。
四、在歌咏比赛、经典诵读活动中渗透德育
通过歌咏比赛歌唱爱国歌曲、熏陶高尚情操、提升学生素质、增强班级荣誉感、培养爱国思想。如《保卫黄河》大合唱歌咏比赛中要让学生深切体会到黄河的伟大,祖国的光荣。黄河是一条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一条炎黄子孙的母亲河。她万古奔腾,汇聚成一种不可屈服的力量,这是源远流长的民族精神。还可以通过经典诵读活动中渗透德育。诵读经典,享受阅读的乐趣,获得经典的修养,提高道德素质,提高阅读水平,全面提升素质。通过每天读一点点,培养学生的坚持习惯,在每天的坚持中提高道德素养。经典著作《弟子规》被视为人际交往的礼仪规范和求学做人的原则。诵读《弟子规》,我们要从中领悟内涵、汲取精华,发扬中华美德,做一个完善的知礼仪、知廉耻、知谦虚、知恭敬、知忠厚的人。
五、把握语文的教学环节,把立德树人贯穿到课堂中来
例如,《皇帝的新装》这篇文章,故事中对于各个人物的诸种表演,作者有浓墨重彩、绘声绘色的描述,却不见声嘶力竭、痛心疾首的诅咒;他的讽刺,并不是揭露性、批判性、带有明显痛感的讽刺,而是诙谐、幽默意义上轻松的讽刺。他嘲笑皇帝的愚蠢、大臣的馅媚、看客的人云亦云,但是,这种嘲笑不含敌意和轻蔑,却饱含善意和温情。教师不仅要对文章进行讲述,还要让学生领会其中的寓意。学生可以从文章中领悟到要做一个诚实的人,而虚伪往往会蒙蔽人们的双眼。
六、尊重真理,事实胜于雄辩
例如,在教《沁园春·长沙》时,是这样联系实际的。当笔者把全词串讲完毕之后,问学生:“作者在上片描绘了眼前壮丽的深秋景色之后,为什么要提出震天撼地的一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呢?(学生思考后教师归纳)这是因为当时的革命统一战线之中存在着争夺领导权的斗争,形势严峻,不可掉以轻心。为此作者很警觉地提出了这一问题,并且紧接着在下片追怀往事,即事抒情,概括而形象地描绘了早期革命者的风貌,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这正是作者深切关心国家命运、关心革命前途的表现。正因为作者几十年如一日地以天下为己任,深切地关心着国家的命运,所以他才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同学们,我们应当怎样关心国家大事呢?我们应当关心祖国建设,关心改革开放,关心扫黑除恶,关心反腐败斗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心明眼亮,意识到责任的重大,学习起来才有劲头,工作起来才有热情,我们的青春才能散发出夺目耀眼的光辉。”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德育理念的出现,其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是一个重大的挑战,语文教师需要把立德树人教学理念更好地运用到语文教学之中,来有效地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同时,培养中学生的正确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使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人格。
参考文献
[1]甘金元.立德树人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华夏教师,2019(32):29-30.
[2]安小会.九年级语文教科书落实“立德树人”的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9.
[3]王民英.浅议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J].现代农村科技,2016(16):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