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阅读提升初中语文知识素养

发表时间:2020/12/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第25期   作者:陆春芬
[导读]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数千年的发展中有数之不尽的文化瑰宝,为了不使这些珍宝被掩埋在历史洪流中,我们要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陆春芬
        上海市川沙中学华夏西校
        摘要: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数千年的发展中有数之不尽的文化瑰宝,为了不使这些珍宝被掩埋在历史洪流中,我们要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使他们爱上阅读,让他们即使不是学生的年龄段也可以主动阅读,让阅读无法离开他们的生活。在这个培养习惯的过程中,初中时期是最好的,因为在这段时期中他们的好奇心,领悟力,想象力是最强的,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他们的这个特性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涵养
        背景: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是学生在课堂上的知识探索行为,而这种行为是学生对文章的初步看法。对于文学作品进行阅读,观察、感受、是学生欣赏世界的第一步,而对文学作品的写作和思考过程是欣赏世界的第二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和使用语言。但现在初中语文教学过分强调“语言的用法”功能,导致整个阅读教学往往是“字面的”,汉字表现出“技术化倾向”,忽视了中国文字的本质,忽视了精神世界的建构,忽视了文学作品的欣赏价值,使学习变得越来越狭隘。
        一、存在问题
        (一)学校教学的“功利化”
        目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校以分数作为最高准则,学校生活只有“考教学”与“做教学”, 学生终日与作业为伴。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教育局需要政绩,学校重视分数,然后层层向下传递到各级科长、班主任和各科老师,最后所有的压力传递到了孩子这里,这样导致学生越来越不愿意去学习,越来越厌恶阅读占用他们的课余时间。
        (二)教学模式的“固有化”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常见的课型有三种:一传递—接受型,二自学-辅导型,三自主探究型。这三种课型各有利弊,一般基层支教老师会以传递——接受型为主,以自学-辅导型,自主探究型为辅进行教学。那么在语言文学方面,会面临一个教师”以讲代读”只是通过课上讲授课本知识,一味地把自己的感受强加到学生的思想中,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来提高初中生阅读水平的情况。老师在授课时只是按部就班的将课本讲完,不会对课本内容进行延伸,在课后也不会建议学生去看与这堂课有关的品质高的课外书籍。教师在讲授课程中,没有将语言的生动性,课堂的多样性充分体现,每节课都是在沉闷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这样长期以往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会降低,教学现状会更为严峻。
        (三)学生阅读的“非主流化”
        学生在学习时,只是学习课本内容,不会主动阅读可以开阔视野,获取智慧的书籍。若看书也只是看小说,言情类,玄幻类,校园类等等,这些小说都是偶像性质的,长期阅读会导致学生不合实际的想法过多;导致学生对小说过于沉迷,活在小说所建造的世界中,而对现实生活不屑一顾,变成鲁迅笔下的“看客”;会让我们失去中国人说话的语言韵律之美,语言之道停滞不前,甚至退化。我们要让学生阅读,阅读的是有正确价值观的书,而不是这些毁三观的书籍。
        二、对策建议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升学生语文知识素养
        中国在长期发展下,有自己的一套教育体系,使我国出现了大批高学历的学生,我们不否认这样的体系对中国绝大部分人是有好处的,每个人在学校与老师的监督下可以进入自己能力范围内的高中与大学。但在这样的硬式教育下,学生在进入大学后会因为自由的高度集中,而放弃学业,沉迷游戏,小说……,而这样的情况,学校,老师与父母都不想看到。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建议学校留适当作业,多从学生兴趣出发,培养孩子对学习的渴望,对阅读的渴望,让孩子们学会阅读,热爱阅读。
        例如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可以设置四个小组,按照每个小组阅读书本的多少,读后感的优秀程度,读完后对生活的感悟……等活动设置“星”,并鼓励其他小组得 “星”。而最终得“星”最多的小组将会获得一张“阅读小组”的荣誉奖状,得“星”最多的三位同学将会获得“阅读之星”荣誉称号。
        (二)提高教师综合素养,保障提升学生语文知识素养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都有自己受人的吸引点,不是每个人都是千篇一律的,每个人应针对自己的魅力点,以每堂课的授课点来进行备课,增强课堂多样性,吸引学生视线。例如:老师不要总是严肃,可以适当开点玩笑,语言幽默点,提升课堂活跃度;谈一下生活当中遇到的开心的,伤心的事,让学生对教师了解深一点,提高教师亲和力。
        其次课外阅读的问题,教师应以教材为凭借,引领学生大量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学过程之外的“点缀之笔”,而是让课外阅读成为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例如讲朱自清的《春》时,可以推荐学生读《朱自清散文全集》。
        (三)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知识素养
        针对课堂气氛沉闷,课堂多样性差的问题,有以下解决措施,
        一,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更多的资源。例多媒体,可以再现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进行绘图,通过形象化、具体化的事物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的情况。
        例如:讲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时,播放一些抗日战争的视频,让学生了解那个年代的艰辛,体会白求恩这样无私的人对我国有什么样的影响。也可以让学生激情朗诵朱子奇先生的诗歌《白求恩纪念歌》。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在阅读教学开始之前,特别是用来指导语言学习的开课前五分钟,教师应创造某种情境,使学生在艺术享受的过程中,获得知识。
        三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充实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如果有不和谐的事发生,教师应注意处理的方式和方法,不要破坏原有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课上多进行一些提问,以《纪念白求恩》为例,文章末段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五个“一个.....的人”排比短语有什么作用?
        分析教学使学生被动接受,它削弱了书籍的语言魅力感;削弱了文学作品对学生的人文影响。如果想让学生理解文章,有自己的领悟,可以让学生大声朗读,慢慢读细节,读出语调和趣味,让学生体会阅读的魅力。这样文章的真正意思才能被学生自由地感知和欣赏。
        三、结论和意义
        结论:教育的本质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我们不仅要从课上出发,而且我们要把语文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形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制。为了让孩子们从小喜欢读书,有纯正的读书品味,让阅读伴随和滋养他们的一生。作为语文人,我们应着重引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感受汉语之美,提升语文素养。让读书的习惯与爱好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让阅读之花在孩子们的心田绽放。
        意义:个人心理素质和学习能力的高低在这个社会生存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而阅读大量书籍可以提高那些心思单纯人的理解能力,使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读书多的人可以通过作者的文章读懂他们的思想,理解他们想要表达的深意,学到他们在这个年龄无法拥有的深思熟虑,为自己的未来早做打算。

                                                                                                                                                                                                                                                                                                                                                                                                                                                                                                                                                                                                                                                                                                                                                                                                                                                                                                                                                                                                                                                                                                                                                                                                                                                                                                            
        参考文献:
        (1)例谈教学中激励机制的运用 戴权珍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4年第03期
(2)现代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J]. 李定钊.??语文世界(教师之窗). 2013(05)
(3)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 汪敏.??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4(12)
(4)初中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研究[D]. 曹雪芹.山东师范大学 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