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语文的“先学”与“后教” ——“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改革之初探

发表时间:2020/12/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第25期   作者:郑燕
[导读]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定教”这一教学理念逐渐走进广大教师的视线,并且受到了教师们的日益重视。可是,怎样才能做到“以学定教”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郑燕
        浙江省江山市福和希望小学  3241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定教”这一教学理念逐渐走进广大教师的视线,并且受到了教师们的日益重视。可是,怎样才能做到“以学定教”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教什么”、“怎样教”?学生“学什么”、“怎样学”?谁更重要?是让“学生走向教师”,还是让“教师走向学生”?答案应该是:学情决定教情,根据学生的学情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策略,这种教学方法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关键词:以学定教;先学;后教
    一、如何“先学”
        传统教学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学生的自主性、独创性缺失,主体性被压抑,学生的综合素养无法得到提高,而“以学定教”这种教学方法却能让学生主动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先学”,着重强调“预习”,自主学习的预习,是学生独立获取基本知识的重要一环。怎样才能让学生有效地预习,从而达到“先学”的效果呢?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地看书,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教师先明确地揭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然后对学生进行学前指导,使学生明确自学的方法和要求,让学生很快地通过引桥,上了自学的“高速公路”,最后学生再带着问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指定内容。在教学中,结合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常规预习和附加预习。
    
    1、常规预习“三部曲”
        第一曲: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常规预习的第一步就是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多次,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流利,做到五不——不错字、不添字、不漏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语言学家吕叔湘说过:“学习语文主要是读,自己读,七读八读,课文读熟了,内容也就理解了。”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更有助于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增强听课的目的性,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的同时,进而从读中悟理、悟情、悟法,并发现疑难。可见,“读”是预习中是最不能忽视的首要环节。读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如高声朗读、轻声读、默读等等。
        第二曲:画。 课前预习课文时,给课文段落标上序号;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词、成语,给生字注上拼音,学写生字词;圈出不理解的词句,以备上课时认真听讲,做到难点突出、有的放矢;在理清课文思路之后,中高段学生可以尝试用“∥”给课文分段,并尝试写写各段的主要内容;学生可以选用喜爱的固定标志画出自己认为精彩的描写、含义深刻的句段以及对自己有所触动、有所启发的片段,并在边上写出批注。
        第三曲:查。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运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弄清生字词的音、形、义,将注释写在该字词的附近,便于在阅读中理解词语、加深印象。特别是一些多音、多义字,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理解,鼓励学生反复体会、自查自悟。  
        2、附加预习“二重奏”
        第一重:教师设问。根据所学课文的不同体裁和知识的不同类型,教师可以在课前对学生布置与文本相关的问题,自己去探讨解决,免得学生像只无头苍蝇一般乱飞乱撞,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

比如:教学《鸟的天堂》一课前,可以给学生布置如下预习题:(1)文中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2)两次经过分别有着怎样的见闻?(3)为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而第二个却没有加?问题的难易设置,可以在预习的开始布置得简单些,随着阅读的深入,提出问题的难度不断加大,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文,这样学生就能通过预习逐步掌握各类文章的规律,扶着老师伸出的探路拐杖,逐步走向自学之路。
        
        第二重:课外拓展。有些文章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或许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或许是作者背景,或许是故事的写作背景……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文本拓展问题,增加文本学习的深度。比如人教版第十二册《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学生对于本课的写作背景非常陌生,为了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可以在课前让学生通过上网或其他途径搜集关于居里夫人的相关资料;比如学习人教版第七册《题西林壁》、《望庐山瀑布》一课,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搜集写山的诗,以备上课时使用;又比如学习人教版第六册《争吵》一课前,可以建议学生阅读《爱的教育》这本书,从而提高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
        二、怎样“后教”
        尽管预习活动是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但是在“先学后教”中,教师的“教”也是非常重要的。其实,“教”也是有讲究的,教什么?怎样教?都是教师面对的难题。人们习惯性地认为,课堂上教师讲得越多、越细、越深、越透,学生就学得越快、越好;教师带领学生“钻山洞”,总比学生自己摸索要更快一些。事实上,这样做容易使学生养成思维的惰性。教师成了“讲师”、“话筒”,学生却成了“听众”、“哑巴”。那么,在“以学定教”理念下,教师应该怎样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呢?
    1、进行“二次备课”
    学生经过充分预习自学后,教师应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及时调查反馈,彻底了解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是共性问题还是个性问题,是旧知回生还是新知识方面的问题,把与新知有联系的、共性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后教”作好准备,这实际上是教师在修改教案,在原有教学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备课,在这次的备课中,要遵循“三讲一不讲”原则:讲易错、易混、易漏点;讲学生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的;讲学生解决不了的;“一不讲”:学生已会的不讲。  
      2、当堂训练
    好的教学方法应该实现“低负担、高质量”这一目标,“以学定教”这一理念也是如此。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就应减少学生的课外作业,要解决这一问题,当堂训练不失为一个好方法。教师可以从当堂布置作业入手,保证当堂训练时间不得少于15分钟,让学生在实践中,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训练的方式是教师的监督下,不做辅导,不得抄袭,要求学生独立、快节奏地完成;完成后尽量做到当堂批改、当堂反馈。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紧张地学习,课后轻松,没有作业,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培养其他方面的素质。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师》               上海教育出版社
    2、《小学语文教学》               山西教育报刊社
    3、《走进语文备课大智慧》         王泽斌三峡小语教研网
    4、《探索语文教学的真谛》         赵景瑞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2年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