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本教育理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第25期   作者:余金峰
[导读] 作为一门语言类课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是培养小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一环

        余金峰
        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京九办事处田庄小学,安徽 阜阳236000
        摘要:作为一门语言类课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是培养小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一环,也是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的关键。但是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学习难度比常规语文知识学习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低。而在提升阅读能力这方面,书本无疑是最方便和快捷的通道。但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注重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本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基于此,怎样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学阅读中的一个教学重点。
        关键词:生本教育理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部分老师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习惯照着书本进行一些阅读知识的讲解和教育,而小学生天性活泼,因此这种灌输性质的教育方法很难起到效果,枯燥乏味的授课方式和上课内容,使得部分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内容完全提不起兴趣。而小学时期学生的语文学习对后续初中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打下基础,也是学生的综合素养的一部分,因此,树立生本教育理念,对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生本教育理念
            生本教育理念,也就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而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倾听者,学生会更多的作为教学主体,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来,更多的互动和更多的交流,同时学生还可以用到小组合作交流这一学习模式,在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中实现课堂内容的学习。这一教育理念旨在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作用,让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1]。
        二、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读写结合
        生本教育理念,强调的就是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而为了避免学生在阅读课堂只是倾听者,不能积极参与,就需要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随着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如何通过教学激发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如果有着兴趣加持则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事倍功半,因此教师首要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书上的一些知识就是很好的阅读素材,如《少年闰土》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关于海边沙地西瓜的图片,将这些图片保存或者打印,以备后面教学使用。然后在课堂讲解《少年闰土》这一课,不需要学生在听课后就全部理解,只需要通过教学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初步的认识。此时再拿出打印好的关于海边沙地的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可以为口头讲解,也可以是写作,将自己对于闰土月夜守瓜的印象等描绘出来,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和写作来搞清楚一个文章故事的来龙去脉,了解一个地方的风物土人情,教师只做辅助,在过程中旁敲侧击[2]。采用这些手段来替代原本的口述式教学,让学生思考,同时,写作教学的质量也会有很大的提升,最重要的是灵活利用这些新型的教学方法,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得到提升。
        二、互动探讨中教授学生阅读技巧
        阅读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还需要开展阅读的技巧教学。小学生开始阅读的前提是小学生对学习的文章和知识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因此要想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能够正常开展教学,就需要小学生能够有敏捷的思维和相应的语言描绘能力。小学生在他们小学三年级时就有了写一段小作文的能力,教师需要做的是对他们描绘文章重点的能力进行优化,增加对文章中人物、动物神态等细节的刻画,这是小学生中所欠缺的细节描写。为了贯彻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可以开展阅读能力的针对教学,如在学习完《金色的鱼钩》后,教师让学生根据学习的课文的知识,在课堂上描述对草原的印象,有没有认识或者从新闻上认识到老班长这样舍己为人的人。让学生自行举手发言,畅所欲言,老师可以在这期间教授学生一些阅读技巧,如课文中的夸张手法,“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让学生思考作者用意,从这些描述中把握文章主旨,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3]。

并在课后以此写一篇关于《金色的鱼钩》读后感的作文,将阅读教学和学生的课后作业结合,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这篇文章的阅读印象,增强学生阅读技巧,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写作能力。
        三、通过语文教材的学习,增强学生的阅读知识积累
        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也可以给学生增加阅读知识方面的储备,如学习《北京的春节》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看作者对灯笼的描写片段,如“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这一段,通过这一段的学习学生可以理解到作者是用不同的,各式各样的纱灯来侧面凸显过年时的热闹,并让学生纳为己用,以后自己写作用得上。同样平时学生可以准备一个摘抄本,将平时自己课本学习或者课外阅读中自己觉得好的语句、词语和成语等摘抄下来,加强自己的字、词、句段等方面的积累。从而不断的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以后在阅读中会更加容易快读的进入情境并理解。
        四、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进行课外阅读
        不同于课内阅读,课外阅读是一种通过闲暇时间的阅读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要有针对性和带有目的性的给小学生推荐一些合适的课外阅读书籍,同时营造出相对宽松自由的课后阅读环境,例如让小学生在课后和休息时间进行阅读。为此,教师可以从小学生的需求出发,推荐他们感兴趣的经典名著,如《鲁滨逊漂流记》。这类书籍满足了学生冒险心理的同时还有着丰富的求生知识以及精彩的人物内心描写和细节刻画。让小学生就这类经典书籍展开阅读,既能够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写作兴趣,也在无形中塑造他们的三观,最终所阅读的知识,可以转化为写作的素材,达到提升语文写作能力的目的[4]。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素材,是丰富学生写作素材的一个捷径。与此同时,让学生摘抄一些“有意思”的素材,都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比如鲁滨逊如何遇到野人“星期五”,如何驯服山羊产奶等等,都是小学生一般不会了解到的知识,学生将自己课外阅读到的这些知识进行摘抄,或者写阅读后的读后感,都是读写结合的一种有效形式,有利于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提升。在学生完成读后感后,教师之后根据学生写作情况选出几篇例文,挨个讲解学生例文中存在的问题和写得好可以继续保持的部分,并鼓励学生描写事物时加上心理分析等,给文章增色。
        五、将阅读与学生的生活联系
        对一些学生来说,阅读难就难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离,学生不能理解。因此一些课文,教师尽量引导学生与实际生活接轨。如学习《大青树下的小学》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看作者对动物和植物的描写片段,如“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这一段,老师可以讲“我们都知道鸟儿蝴蝶是动物,树木是植物,可是在学生上课时树枝不再晃动,鸟儿不再啼叫是为了说明什么呢”,通过这一段的学习学生可以理解到作者是用环境的静凸显学生上课时的肃穆,并让学生纳为己用,以后再次阅读此类写作手法时可以快速理解。
        结语:
        在生本教育理念下,为了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应坚持把握小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将阅读教学和学生的写作相结合,在教学中不断的完善阅读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国东.简析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门径[J].才智,2020(18):83.
        [2]任福新.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7):244+248.
        [3]罗一梅.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1):255.
        [4]柯美凤.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5):2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