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剑玲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北流市南园明德小学,广西 北流 537400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学目的是要培养学生思维的发展,但是要想检验学生思维发展的程度,练习题是必不可缺少的环节。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必然影响,作为教师要对学生的错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能够将学生的错误充分利用起,来借助错题本来引导学生,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效率,也避免学生出现类似错误。
关键词:小学数学;错题资源;有效利用
引言:小学数学的学习在人一生发展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数学的学习不仅是为生活服务的,更能够提高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小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借助多样化的资源提高小学数学的学习效率,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错题的出现可以说是提高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效办法,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错题的发现是帮助学生改变错误,培养正确思维的一个主要途径,所以在教学时我们必须要对学生的错题进行整理并讲评。在课堂教学时,要将这些错题穿插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犯错的原因,并且能够对自己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改正。只有这样,课堂教学的效率才能得到显著提升,而且也能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课堂学习中学有所得。
一、整理错题本,错题资源整理的重要性
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帮助学生建立逻辑思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借助错题对学生的思维进行纠正,而且要让学生感受到思维发展对他们学习的影响,这也就需要我们的课堂更具有针对性,错题实际上是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思维出现误区的直接反映,数学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的能力在课堂学习中显著提升,我们需要在错题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巩固,这样才能将错题应用的更加全面。
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时候学生在解方程时,出现的错误就是在符号变化上,实际上就是对加减法与乘除法算理算义的理解,这样教师就要让学生对方程的本质意义进行了解,这样他们才能在最后学习的过程中对数学的学习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二、错题讲评,梳理知识脉络
数学学习由于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对知识之间的脉络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让学生的头脑中能够有更多的内容,这样在面对问题时候才能多途径的解决问题,做到举一反三,而且在讲评错题的时候还训练学生的能力,在错题本中一定要呈现解题的解析,并且要培训学生的记录能力,做到思维的灵活发展。
例如:学习乘法口诀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数学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整理在错题本上,然后在讲解的时候多次让学生对乘法口诀的算理算义进行明确,这样学生才能知道乘法实际上是将多个相同数的加法变成了乘法,这样学生在错题学习中对加法的算理进行明确,而且在多次的重复下,对乘法口诀所表示的内容理解更加透彻,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听课效率,建立知识间的不同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三、认真分析与整理,培养数学逻辑思维
错题的整理和分析也是对学生学习基础提高的一个有效措施,在教学工作完成以后练习题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检验,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出现的错误我们必须要帮助学生找出原因,打铁趁热及时反馈与讲解,而且这个过程也是有利于教师调整教学的计划和教学的方法,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特殊的方法,这都需要进行特殊的总结,面对特殊问题进行特殊的归纳,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作为数学教师也要重视学生错题整理的持续性,这样才能逐步提升数学逻辑思维水平。
例如:学习圆的面积这一节内容的时候,首先需要让学生对圆面积公式中的是符号所表示的内容整理清楚,在做题的过程中需要找出圆的半径,这样需要结合题意求出圆的半径,可以结合圆的周长求半径或者是用题目中已知的半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让学生对习题进行分类计算,这样才能对习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整理和练习,在习题练习的过程中要整理学习的方法和学生对学习的需要,也可以将实际问题引入到课堂学习中,这样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最后可以鼓励学生建立错题集,让错题资源在学生的身上能够得到合理的运用。
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力的提升是需要日积月累的,思维的提升也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错题的应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很有帮助,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错题及时反馈,让学生有时间来改正错误并且能够对错误出现的原因有明确的认识,错题的出现应该是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服务的,在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错题集的使用需要让学生对自己的错误有合理认识,这样才能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小学数学的学习奠定基础,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成立,张佳琪,贾明凯.巧问引思由思见解——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与对策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中小学教师教育教研版)2019(09):109-110.
[2]韩永刚,范红曼,张玉林.培养问题意识,引领思维发展——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陶行知生活元素融入的策略[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与社会科学版)2019(10):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