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第25期   作者:李叙虹
[导读] 为了发展学生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探索能力,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发现、想象和创造,并帮助他们养成探索习惯和形成探索意识

        李叙虹
        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金所街道119希望小学 655204
        摘 要:为了发展学生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探索能力,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发现、想象和创造,并帮助他们养成探索习惯和形成探索意识。本文主要分析提高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探索能力的策略,以期提高小学数学教育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能力;策略
        自主探究式学习要求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习变得更加高效,新课标倡导在教学中应用自主探究式学习方式,可见其优越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自主探究式学习显得十分必要。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必要性
        小学数学是集运算、推理和证明于一体的学科,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为主。但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发展尚且不够成熟,还达不到这些能力的要求。加之,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扮演着“被动学习者”的角色,学生的主体地位长期得不到凸显,学习能力、探究能力自然也就不尽如人意。基于此,展开自主探究式学习,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并探索数学知识,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从而在自主探究式学习中培养思维能力,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此外,自主探究式学习对课堂也是一种补充,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自主探究的课堂学习中,在教师一步步的引导下,学生会不断进行思考和讨论。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不断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索能力就得到了锻炼,学生拥有了这种能力才能更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发现、提出、分析并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如在教学《除法》时,教师首先可以创设情境:“小明、小兰、小敏、小红到小芳家玩,小芳的妈妈给了小芳20颗糖果,让小芳和朋友们分享。”其次,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小明、小兰、小敏、小红、小芳,每个人可以得到多少颗糖果?”最后,教师要肯定学生提问的行为,并让学生应用除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又如,在小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部分与学生进行互动,向学生发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自己买东西的经历?或者是跟大人一起去市场买水果?”这时,一定有学生会回答:“去过。”紧接着教师进一步发问:“那你们知道买水果称重的时候一般用什么单位表示吗?”此时会有学生立即反映出“斤、克、千克”的概念。通过这样的生活情境的再现,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切实感受到生活中的重量单位“克与千克”,自然就能激发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欲望,也为后续自主探究式学习活动的开展做了铺垫。
        (二)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与机会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讲解,学生听讲,导致学生很难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理解,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知识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就能掌握的,且这样习得的知识更深刻。基于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与机会,让学生有时间自主探究,实现探究能力的提升。
        如在教学《负数》时,教师可以板书“-2楼”“-2℃”,然后让学生自主思考“-2”代表的是什么。学生通过联想生活中常见的实例,思考“-2楼”指的是地下2层,“-2℃”指的是零下2摄氏度。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负数的含义。
        (三)开展合作探究式学习
        除了自主探究式学习,合作探究式学习也是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综合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将他们分为多个小组,并围绕一个数学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在小组得出讨论结果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评价。合作探究式学习可以实现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成长,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操作,将12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接成长方形,并做好记录;其次,经过小组谈论,学生发现利用12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接成三种长方形;再次,由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最后,在学生之间出现不同观点相互交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优化与完善解决当前问题的方式。
        又如,在“测量”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毛线。而后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同学们,你们可以拿起手中的毛线来测量一下我们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分别是多少。”在测量中,学生会发现自己得到的数据可能不是整数。继而,教师向学生发问:“同学们,我们如果要准确地呈现测量的结果,但是测量的实际长度又不是整数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办呢?”通过问题情境的导入,一下子就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探索欲、求知欲也能得以激发。
        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以4人一组的形式展开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与小组成员合作,共同完成对数学课本的测量,并将最终测量的结果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待学生测量完毕后,可以让不同小组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很多学生会得出这样的结果:长不到21厘米、差2个小格。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出“毫米”的概念,展开重点知识的学习。
        (四)高度重视课堂练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练习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也是教师教学效果的最好反馈。基于此,教师应高度重视课堂练习,并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充分发挥课堂练习的作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课堂练习的过程也是学生自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提升探究能力。如教师可以设计“勇攀高峰”等竞赛、游戏类课后练习活动,使学生在课堂练习的同时,获得自信心与成就感。
        三、结语
        总之,自主探究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运用这种学习方法时,应与生活联系起来,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同时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和发现数学的奥秘,教师针对不同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付冬梅.探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实践[J].新课程(小学),2017(5):127-128.
[2]林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实践探索与尝试[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9(11):105-1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