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绍丽
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云南驿镇第三初级中学 672100
摘要: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一个好的课堂导入犹如精彩舞台剧的序幕,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境,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有效利用导入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每一个数学教师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新课标下数学课堂导入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策略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就要从做好课堂导入设计入手,以启发学生思维为主,激发学生参与学习主动性。在教学中使用适合的导入语对学生学习与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就要挖掘教材内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导入内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一、生活实例导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多数学知识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着一定的关系的。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将一些生活案例引入教学中,利用生活案例来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影响下更快地掌握数学知识,同时也能缩小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知识,从而使得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提高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能力,推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教师在教授“认识三角形”这一课时,就可以借助生活实例来为学生创设情境。首先,教师利用课件为学生展示一些三角形的建筑或物品图片,如“埃及金字塔”“船帆”等等,然后邀请一些学生来回答图片中的三角形具体是怎样的三角形,以此来引导学生认识“等边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等。接着,教师继续请学生将图片中的建筑或物品展示出的三角形的“边”找出来,并邀请学生到投影前指出具体的位置,此时,教师借着这个契机,引导学生理解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是三角形,具体是什么三角形。在学生讨论一段时间后,教师邀请学生来回答,同时将学生举出的例子写在黑板上,等学生基本回答结束后,教师做总结,帮助学生梳理与三角形有关的知识,以此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不同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同时在生活中也能回忆起课堂上的内容,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目的。
二、设置悬念导入,提高学生思考能力
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仍然存有很大的好奇心,初中数学教师就可以利用初中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在数学课堂上采用悬念导入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但是,教师在设置悬念时,要注意结合教材的重点知识以及课堂的教学目标,设置的悬念要能够突出这些重点,并能够激起学生对这些重点问题进行思考的欲望。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设置的悬念不能太理性或者太单一,否则学生无法产生思考的欲望,也就起不到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例如,在学习概率时,教师在教学主要内容之前为学生设置一些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欲望。
首先,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境:“老师手里有一个苹果,想要从三名同学中任意抽出1人来,将这个苹果送给这名同学,如果教师采用抽签的方法,同学们觉得合理吗?”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结束后,统计班级内觉得合理的人数以及觉得不合理的人数。统计完后,教师可以邀请觉得合理的学生来说明自己的想法,同时邀请觉得不合理的学生进行反驳。教师此时要维持好秩序,防止双方发生矛盾,等学生争执不下时,教师可以趁学生对答案的求知欲望正浓时,组织学生对“概率”进行学习,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寻找正确的答案。最后,在学生将课本知识学习完后,教师继续邀请学生来回答课前的这个问题,并根据教学内容给出正确的答案。相信学生在求知欲的刺激下,对这节课教授的内容会印象深刻,同时也激发了自身的思考能力。
三、趣味实验导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在以往的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受到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常常采用集中讲授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使得学生难以完全投入课堂之中,同时也阻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为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利用实验导入,为学生增加课上实践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例如,教师在教授“统计表、统计图的选用”这一章时,可以通过实验导入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首先,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统计班级内学生喜欢的体育活动。教师先邀请班级内的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同时将这些活动的名称写在黑板上,等学生分享结束后,在班级内做一个统计,邀请一位学生来做教师的“助理”,然后教师说出一项黑板上的运动名称,喜欢这项运动的学生就举手示意,选出的学生“助理”来统计数量并由教师写在黑板上对应的运动下面。等全部的运动项目都统计结束后,请学生根据黑板上教师列出的统计表来画出扇形统计图,同时,教师还可以邀请两位学生到黑板上来画。等学生画完之后,教师先请黑板上的学生来讲解自己画的扇形统计图,然后请剩下的学生对黑板上学生画的统计图进行纠错和补充。接着,教师还可以请剩下的学生与班级内的学生分享自己画的统计图,等学生展示和分享结束后,教师可以借着这次实践引出本节课要学的重点内容,并对其进行详细讲解。相信在统计实验后,学生会更加理解教师所讲授的知识。
综上所述,课堂导入法对教师的数学课堂教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除了上文提到的这些导入法以外,还有基于数学史进行导入、借助现代多媒体设备导入等形式,本文不一一列举。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需要合理选择与运用适当的课堂导入法,优化教学结构,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杨晶.浅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技巧[J].中国校外教育,2017(S1):132.
[2]高国玉.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8(01):4.
[3]王锋.优化课堂导入,引领初中数学高效教学[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7(11):59.
[4]邢红琴.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教学策略研究[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7(10):54.
[5]周建民.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几种常见方法[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7(1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