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禹梅
贵州 贵阳 550025
摘要:湄潭翠芽茶是贵州的“中国驰名商标”,湄潭举全县之力打造翠芽茶品牌,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与当地生态息息相关。注重湄潭翠芽茶生态文化价值,从生态文化的体系架构来分析,分为内隐的价值理念和外显的具体样式,凸显翠芽茶的文化价值,走文化自信道路,强大茶产业助推力。
关键词:湄潭;翠芽茶;生态文化价值;
1 湄潭翠芽茶的历史沿革
1.1 历史背景
湄潭县位于贵州北部,地处大娄山南麓,乌江北岸,黔北东部地区的交通枢纽,总面积1864km2,人口48万,农业人口占85%,被誉为“黔北小江南”、“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示范县”、“中国名茶之乡”。唐茶圣陆羽《茶经》“茶生夷州,每得之,其味必佳”。古夷州属地古老茶区,唐属思州、播州、夷州。宋黄庭坚《阮郎归》“黔中桃李可寻芳,摘茶人自忙…都儒春味长”,今遵义务川县。清《贵州通志》“湄潭眉尖茶…贡品”。清代46名茶中有湄潭眉尖茶和务川高树茶。
1.2 发展状况
民国中央农林部湄潭设桐茶实验场,是贵州省茶叶研究所和湄潭茶场的前身,从事茶叶生产与研究,茶叶大师张天福、刘淦芝、李联标等云集湄潭,创造了茶叶科技与茶文化研究的辉煌,推开中国现代茶业第一扇大门。1940年国立浙江大学西迁至湄潭永兴办学七年,促进茶叶教学和茶文化发展。茶场与大学联手设立湄潭实用职业学校,培育茶叶专业人才,创立《湄江吟社》,创茶文化产品,弘扬茶文化。新中国成立后,湄潭茶业走在前列,为发展奠定基础。解放后,湄潭大力发展茶产业,技术逐渐成熟,茶叶声名鹊起中华大地。
1.3 演变过程
1942年农林部中央农业实验所调邬锡德和郭顺曹两名师傅到湄潭实验茶场帮助试制龙井茶,因茶外形似龙井,当时称“湄潭龙井”。1953年后,贵州省委书记、省长周林视察桐茶试验场时称“杭州叫龙井,你们不能叫龙井,湄江风景如画,应叫‘湄江茶’”,湄江茶与都匀毛尖、羊艾毛峰和遵义毛峰并称“贵州四大名茶”。1985年安徽农业大学审评检测研究所陈椽教授建议改名为“湄江翠片”。1978年后,国营湄潭茶场转型,新兴茶叶茶场、公司等发展,衍生各色茶名、品种。2000年后,湄潭政府出台政策,整合资源,统一品牌,将全县扁形名优茶统称“湄潭翠芽”。十多年实践证明托全县之力打造一个品牌,能走向更大市场,步入科学发展观轨道。湄潭翠芽茶经历了湄潭龙井—湄江茶—湄江翠片—湄潭翠芽的演变过程。
2 湄潭翠芽茶的生态文化价值
工业文明推进,人类对自然无止境欲望,巨大种植场和加工厂开始由生态系统民族[ 生态系统民族是指传统的、非工业社会的人们,一般是游离于“技术的”社会之外的,以一种手工的方式、自然的方式在自然中生存,就近的生态系统为他们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全部的资源。]发展为生物圈民族[ 生物圈民族是指其生活方式与“全球技术系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们,或者说是依赖技术在整个生物圈中获取资源的人们。他们能够利用整个生物圈中的资源。
]。农业、工业和现代大都市都独立于自然生态系统,借助外部系统支撑。面对全球性生态危机,人类反思、审视自身文明,将人类置于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态整体主义思想,新的生态价值观20世纪后期开始得到普遍认同。
2.1 价值理念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前提。生态文化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的意识形态和精神价值,人的价值和生活的价值建立在自然的价值之上,将人类命运与自然命运联系在一起,指导人正确建立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化的内隐价值理念的自然观,湄潭以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富锌硒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铸就湄潭翠芽茶原生态、纯有机、滋味醇、汤色绿、空杯留香、隔夜绽春的茶叶独特优良品质,凸显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拥有自然的生态文化优势,重视生态文化价值观念,实现物与自然良好相处模式。历史观,湄潭流传着水与茶的灵魂,小城弥漫茶香、人文景观厚重,是天地的宠儿。湄潭是文军、红军、茶军交汇点,30年代,浙大西迁湄潭办学,7年哺育了52位院士,谱写浙大辉煌篇章,彭真将军将浙大西迁喻为“文军长征”;红军长征时罗炳辉将军帅领的红九军团进驻湄潭,播下革命火种;中央桐茶实验所在湄潭建立,点燃科技兴国圣火。
1943年,浙大教授苏步青一行人成立-湄江吟社,用作写诗作赋,七次集会留下300余首诗词,咏茶60余首,脍炙人口诗《茶场八景》,表达对湄潭龙井新茶的赞美,试新茶掀起近代西南地区茶文化高潮,是中华茶诗文化的重大贡献。
时间与空间的碰撞,点燃历时性的记忆,是历史与生态的完美结合,体现湄潭地域性历史文化,凸显翠芽茶的生态文化价值。美学观,湄潭茶园景观呈现整齐划一、生机盎然的景象,是美学体系上的一笔。发展以茶旅一体为基础,茶与旅游聚合,真实性的翠芽茶可以是旅游的保养品,烘托湄潭古老优雅文化个性,达到旅游对传统茶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伦理观,中华茶文化秉承“清、静、雅、和”的核心理念,著名《八景咏茶》茶艺,以湄潭著名老八景和新八景为创作背景,将湄潭悠久的种茶历史、厚重的人文景观、美丽的自然风光形象地结合翠芽茶的冲泡程序,编创主题“八景咏茶”茶艺,地域、翠芽茶与礼的完美结合,是生态文化地域化的表现形式。
湄潭“美”,美在风景秀丽,美在群山之巅,美在深水之潭,美在如诗如画的茶海碧波里,美在茶农辛勤劳作的欢声笑语中,美在茶乡姑娘跳跃流动的指尖里。
2.2 具体样式
人是自然的物种,其具有的特殊生存能力称为原始生态智慧。生态文化又是人-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一种生存方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湄潭翠芽茶产业抓住生态核心优势,实现农业革命的示范品种,全区人民形成合力,确保茶产业实现产销升级,强大茶产业呼之欲出。2018年湄潭投产茶园57万亩,茶业生产、加工、营销企业及家户达566家,全县总产量6.77万吨,产值48.2亿元,综合收入142.85亿元,带动1.3万多农民增收,1900多贫困人口脱贫,茶农是湄潭农业最具特色的产业,是湄潭致富产业。
翠芽茶是湄潭地域性代表,生态文化具体样式表现与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制度文化、活动状态、物质成果等息息相关,发展的前提不能迫坏自然生态系统,自然生态为湄潭人创造财富和成果是建立在自然生态系统承受范围之内。进一步说,当地人生活方式、实践活动、劳动创造、科学技术发明和翠芽茶的发展与当地自然生态系统相适应,遵循自然规律,本质体现湄潭人对生态环境的适应,表达人与自然的关系,即人类在用文化的方式适应生态环境中建立起人的世界,延伸出一系列的茶文化内涵。
翠芽茶生态文化的价值理念与具体样式这两个层面不是相对的,是统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外显具体样式是价值理念的外化形式,价值理念是内隐的抽象形式,任何理念只有转化为实践才会获得意义,只有实践的、行动的理念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必须重视和加强生态文化建设,而建设生态文化需要把握生态文化的体系,生态价值观居于核心,是生态文化的价值理念,是建设茶文化社会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七大报告说:“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深刻地揭示了生态价值观在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中的意义和作用。
3 湄潭翠芽茶的生态文化发展
我国传统茶道融儒、道、佛一体,讲求自然与人文并重,近年来,我国茶艺表演重形式,流于茶、器、水的喧闹与华丽,缺乏内在力量,对传统弃精髓取皮毛。思想文化差距是根本原因,现实是文化政策的差距。
翠芽茶品质逐渐被认同的同时,应加大其生态文化价值内涵式注入。近年来茶文化研究者周开迅阐述黔茶投入集中在生产销售,忽视文化方面,主张“贵州是茶发源地,也是茶文化发源地”,开展全省茶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为其研究提供真实第一手资料,出版贵州相关系列丛书,依托遗址建设茶文化生态博物馆等。
茶是一种文化属性极强的商品,单纯从产品价值与品牌价值转换、功能价值与符号价值转换,不能满足人主动接受,茶业转型升级根本要从产品营销转为文化营销,实体物质价值转换为虚拟精神价值。加大茶文化内涵式注入,惟有如此,高举生态文化价值火把照亮前程。
结语
文化是人类对于自然的一种社会适应,是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关系的体现,翠芽茶是湄潭原始生态智慧结晶,是依据自然和社会实践的成果,其地域性延伸茶文化内涵。翠芽茶聚焦生态文化价值理念,加大其生态文化价值内涵式注入,审视茶的生态文化,注重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以生态价值观为理念的生存具体发展方式,建立人—社会—自然和谐,共生共荣、共同发展的新型关系。
参考文献
[1]卢风.论生态文化与生态价值观[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1):89-98+159.
[3]王镇恒,王广智.中国名茶志·贵州卷[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9.
[4]何莲,张其生.湄潭翠芽与西湖龙井的渊源关系[J].贵州茶叶,2015,43(02):15-17.
[8]吴贤才.独具特色的“夷州”牌湄潭翠芽[J].贵州茶叶,2005(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