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课堂的构建

发表时间:2020/12/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25期   作者:王贞平
[导读] 我国中学教育不设社会学科,因此,新教改初期,我国的初中教学中道德与法治的学科地位总体上比较边缘化,在课堂教学中找不到合理的渗透点,学生也不会主动挖掘它的内涵。
        王贞平
        湖北省公安县金狮初级中学
        摘要:我国中学教育不设社会学科,因此,新教改初期,我国的初中教学中道德与法治的学科地位总体上比较边缘化,在课堂教学中找不到合理的渗透点,学生也不会主动挖掘它的内涵。当下初中教师应当随着新教改的深入,通过多种教法、多种教学形式渗透道德与法治的积极意义,创新德育教学思路。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课堂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德育的要求亦逐渐提高。德育主要源于日常生活,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而且服务于社会。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应进行德育生活化教学,以此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主要重视在德育教学中融入生活,即教师需要将学生、教育内容等多方面课堂因素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以形象生动的世界作为背景,让中学生去体会、去沟通,进而对生活实质展开深入了解和认识,提升中学生的思想品质。
一、通过热点事件,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要培育出有品德的学生,通过科学正面的教育来引导学生,保证德育为先,在这个基础上进行高效课堂的构建,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核心素养也能得到培养。教师对于教材内容也要深入地进行分析和解析,找到能够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教育的出发点,在教学中不断地创新优化课堂,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以此来多方面、多元地增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例如,教授“延续文化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探索教材内容,然后进行分析和探索,再由此拓展,探讨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表现,让学生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同时,核心素养受到熏陶。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活动中,由于教学内容的性质,可能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所以教师可以适当地结合教学内容,导入一些热点新闻和社会时事,这能让学生更有兴趣。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所学内容寻找合适的真实案例,让学生展开谈论,让学生通过真实事件来明事理,形成良好的自我约束,保证自身的道德准则。
二、创建生活情境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开展德育生活化教学,选取中学生感兴趣的相关话题,自然而然地把社会生活引入初中课堂中,真正实现对德育知识的科学理解和正确应用。教师应继续开放自主思维,为中学生提供更加宽阔的实践天地。创建各种各样的教学情境,使中学生可以在学校中体会到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推动中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让中学生获取更多、更全面的社会教育以及情感体会。比如,教师可组织中学生在学校进行菜品售卖等活动,即根据和学校食堂的沟通协调,对中学生进行分组,让中学生共同开展饭前卫生的清理、饭菜的烹饪以及饭菜销售等活动,最后评选出餐前卫生和饭菜销售均做得最好的小组,使中学生均参与其中,并体会到食堂工作人员的辛苦。在这些活动中,中学生能够体会到协作和团队的伟大力量。生活情境的创建,使中学生能够感受到赚钱的艰难、劳动的伟大,同时培养中学生社会竞争意识,故而会大大提升德育生活化教学成效。


三、制定与社会接轨的德育目标,延伸德育课程
        教师要制定科学的培养目标以及合理的课堂教学目标,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自身的核心素养。“社会化”是促进道德与法制教学的催化剂,对德育是极大的推动,进一步揭示了德育的时代性与发展前沿,也使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在当今信息化背景下,学校教育与社会联系进一步密切。初中生会很自然地从社会信息中搜索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的合理性。教师需要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深入挖掘,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进行有效联系,不要阻碍学生发挥自觉性、主动性的求证活动,应根据社会生活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例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使正常的学校教学被阻断,互联网实现了家庭与学校、社会的联系。学校通过网络为初中生进行网课教学,成了传统德育课堂教学的延伸。
四、组织实践活动,提高道德意识
        由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德育的正确方向得到了指点,但大部分教师仅以口头的方式进行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使学生忽视了道德教育的发展,从而深刻理解了道德与法治的内容。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融入到道德教育中,让学生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在道德与法治教育领域,教师以课程目标为基础,合理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发现在自身人性建设中的不足。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还可以自我改善和优化,全面提高自身的品格素质。为了在课堂上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教书育人应根据教科书内容,进行直观生动的教学。例如,教师在讲授有关集体相关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所在的校园环境有何美景,为什么认为这里是漂亮的。并且组织班级的学生开展“我要奉献绿色校园”活动,引导学生调查校内存在的不环保问题,让学生思考对于学习存在的问题有什么改进之处,并与学生共同制订改造校园的方案。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对学校的热爱,又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在实践活动中实现道德教育的目标。
五、强化“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培养学生人格
        在德育工作中,“以人为本”就是强调培育学生自身的尊严和人格,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贯穿在学生德育工作之中,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自己的信心,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另一方面,教师在落实德育的时候能够立足于人格平等的沟通方式,善于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因势利导,在纠偏的同时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间接提高学生自律的能力。总之,“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要突出“尊重人、尊重学生、互相尊重”,以此为契机培养学生在学习、社会活动中的“自尊心”“自信心”,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完善人格、培养个性。
结束语
        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教师不断地努力,通过科学合理的引导,让学生一点一滴地进行积累。教师更要结合实际生活、课堂教学和学生的性格特点构建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将自身的核心素养增强,让学生拥有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汪剑锋.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探究[J].才智,2019(34):213.
[2]张亚军.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8):180.
[3]马凯娜.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渗透[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4):1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