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措施初探

发表时间:2020/12/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第25期   作者:董培刚
[导读] 本文浅要阐述了初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意义,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存在的问题,并分别从深入研读文本。
        董培刚
        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柔远初中 甘肃庆阳 745600
        摘要:本文浅要阐述了初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意义,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存在的问题,并分别从深入研读文本,探寻传统文化因素、注重课外拓展,推荐优质阅读资料、借助传统节日,促进有效融合以及调动学习兴趣,创设良好课堂氛围等方面,提出初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措施。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学;传统文化;融合措施

        传统文化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将其与语文教学融合在一起,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推动学生的良好发展。然而,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初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效果,亟需改进教学的方法。
一、初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意义
        在初中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符合新课改的教学需求,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我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将其与语文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一方面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另一方面还可以大幅度提升初中生的人文素养,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传统文化是历经千年流传下来的文化精髓,比方说众所周知的儒家思想,至今已经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由此不拿难出,正是因为传统文化的精妙才能够世代相传,为后世歌颂,因而传统文化在学生的三观养成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价值。语文教师可以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客观地认识事物。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是成长发育的重要时期,辨别是非的能力不高,在此阶段给予学生正面的引导意义显著,能够保证初中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不仅如此,把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还有助于提升初中生的道德素养,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传统文化因素,不乏对美德的赞扬,学生在学习完这些内容后,可以收获减轻的意识与优秀的道德品质。最后,把传统文化引入到语文教学中还能够增强初中生的爱国意识,在我国的传统文化当中,与爱国情怀有关的作品数不胜数,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后可以增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让初中生能够严格规范自身行为,提高他们的民族意识。总之,传统文化是先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继承并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1]。
二、初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对传统文化的把握不够全面
        教师是决定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然而一些语文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够全面,导致课堂渗透的效果不佳,因此,如果想实现初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有效性,教师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科学地制定教学计划,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活动有机集合在一起,使初中生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真正喜欢上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的方法不科学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语文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但仍有一部分语文教师采取过去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没能及时地转变教学策略,对传统文化的渗透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停留在表面形式,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应用比较少。而且在应试教育理念的作用下,语文教师通常会将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那些常考的知识点上,为做到在教学的同时渗透传统文化,忽视了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价值[2]。
        所以,在此种背景下,语文教师应革新落后的教学模式,综合采取各种教学方法,给予传统文化教育足够的重视,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与方法吸引学生的目光,为其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语文课堂上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有效活跃课堂氛围,实现初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教育目标。
三、初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措施
(一)深入研读文本,探寻传统文化因素
        对于初中语文的教学来说,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依据,同时它还是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因此,为了保证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语文教师需要深入地研读语文教材,探寻教材当中包含的传统文化要素,然后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巧妙地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


        比方说,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论语》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普及儒家思想,引导初中生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在为学生讲解《塞翁失马》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引入一些与道家思想相关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辨证意识等等。在为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时,语文教师应想办法引导初中生领略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提高初中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喜爱,真正喜欢上传统文化的学习[3]。
(二)注重课外拓展,推荐优质阅读资料
        要想保证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融合的效果,还可以通过扩大阅读量的方法,能够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在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期间,他们可以收获一些教材之外的一些知识,可以加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识。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多多接触经典的文学作品,比方说著名的《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等,通过阅读锻炼他们的理解能力,潜移默化地提升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4]。如,孔子之道认为学习方法:实践之学、学思并重、为己之学、心性之学、包容之学、情感之学、谦虚之学、快乐之学。
学习的环境和途径:人伦日常,生活即教育,自身做起,孝悌延伸,心性打开,情感教育的培育,遵从中庸之道。学习的目的:成人、成才、成道、成信仰。成谦谦君子,仁者,大丈夫,改过迁善,修已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孔子的学习特色是重视生活中的实践,学习的是最好的经典,注重情感的培育,还有心性的启发,是具有灵魂的循循善诱,德行培养是本,学习文化知识是末;有理性的温和、包容和恰到好处融合,有自由与道德融为一体,又有深度的人道主义情怀,有乐观的人生理想,还有深入骨髓的信仰。
(三)借助传统节日,促进有效融合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以后,才会自主地展开知识学习,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令教学事半功倍。究竟该怎样促进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的融合、让学生产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和兴趣呢?语文教师可以借助中国的传统节日来激发初中生的学习欲望。比方说春节、中秋节、端午节或者是清明节等等,传统节日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体现形式之一。通常来说,初中生对节日的兴趣比较高,语文教师可以将传统节日当作基础,为初中生渗透传统文化,向学生介绍节日的由来和寓意。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和节日有关的古诗词,借助古诗词表达作者的情感与态度,有的是思念家乡、有的是思念亲人,还有的是寄托节日的祝福。为此,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古诗词作品让初中生对传统节日形成更深入的认识,进而提升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感悟。如, 端午,另有端阳、端节、端五、重五、五月节、女儿节、浴兰节等说中称呼,是中华民族最为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据学者研究证明,端午节俗最迟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已经存在,迄今已有20000多年的历史。端午节传说:端午节的来源与屈原的故事有关。屈原是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提出了许多正确主张,但是被奸邪小人所害,最后他在楚国都城被破之时投进了汨罗江。习俗:有吃粽子、 喝雄黄酒、 赛龙舟、挂艾草等。教师可以趁热给学生诗词链接:《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作者欧阳修。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四)调动学习兴趣,创设良好课堂氛围
        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需要想办法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他们的探究积极性。比方说在教学《滕王阁序》时,乍一看,这篇文章比较枯燥,不够吸引人,但是通过指导学生多次朗读,可以让学生在脑海中勾画出文章中描述的优美景色,吸引初中生进一步地探究。而且文章中有许多细节是初中生不理解的,比方说‘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和‘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这两句话是对古人生活习惯和文化习惯的描写,语文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础,帮助学生打开传统文化的知识大门[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还存在着对传统文化的把握不够全面、教学的方法不科学等问题,教学的效果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参考上述教学策略,革新落后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趣味性,实现初中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在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提高初中生的综合素养,推动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云英.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J].学周刊,2020(16):57-58.
[2]郝庆丽.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措施探讨[J].学周刊,2020(14):19-20.
[3]康玲.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J].科技资讯,2020,18(12):155-156.
[4]司爱玺.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20(01):83-84.
[5]董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J].课程教育研究,2020(02):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