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第25期   作者:张清华
[导读] 结合教学实际,最大化地发挥语文教学提升学生审美感知力的作用,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
        张清华
        台前县第一高级中学  河南濮阳 457600
        摘要:大多数语文教师重视学生智力的开发,力图推动其全面发展,但却忽视了对学生审美感知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审美能力,难以通过感知形象、体验情感的方式来发现美、品鉴美。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实际,最大化地发挥语文教学提升学生审美感知力的作用,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审美教育;开展途径
引言
        语文科目作为提高学生言语表达能力、丰富文学素养的关键学科,具有开发学生智力、提高语言交流能力的作用,是开拓学生创新思维,传递审美意识,净化心灵的主要途径。尤其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当中,教师通过运用适当的教学技巧,丰富教学活动,进行教学拓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高中语文审美核心素养
        鉴赏与创造审美是个体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也是个体生命活动提升的一种状态。语文在体现工具性价值的同时,也具有艺术性价值。对于学生而言,就要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艺术的存在,进而创造更高层次的艺术美。感受与创造艺术美关键在于养成审美素养,通过审美体验与评价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还有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品味,进而具有能够鉴赏美与创造美的方法与能力。在鉴赏与创造美的过程中,语言文字获得与积累是基础,语言可以表达鉴赏美,文字可以书写创造美,如此,语文的工具性与艺术性价值就得以体现。高中学生在审美鉴赏与创造方面已经达到较高层次,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可充分发挥自主性和能动性,阅读优秀经典著作,特别是国学经典,掌握祖国语言与文字之美,提高表达与书写能力。通过阅读与写作,培养审美意识,提升审美情趣,在体认语言文字规律的同时,实现对审美的鉴赏与创造。
二、审美教育的开展途径
        (一)指导有效阅读,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进而体认世界的一种过程,通过阅读,学生不断解构已有知识结构并生成新知识,进而提高学生认知世界的水平。高中学生已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从中能获取各种信息资源,但高中学生处于思想较活跃,价值观念还未稳定的阶段,选择有利于高中学生思想道德、社会认知以及行为规范较好发展的阅读资源至关重要。在阅读资源极大丰富的情况下,如何有效进行阅读?关键在于选择适合高中学生的阅读资源。高中语文教师应该结合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进行必要指导,精选优秀读物,包括小说、诗歌、散文,尤其是经典读物。优秀经典读物得以流传,必定有其独特性,在文学与美学方面都有较高价值。高中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通过优秀经典读物感悟文学创作中蕴藏的艺术美。在长期的阅读过程中,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提高人生品位。
        (二)品读人物形象,激发审美意识
        语文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教师可让学生在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美的熏陶,培养其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每一个人物形象都可以成为教师实施美育的素材,体会人物的悲欢善恶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激发其审美意识。以教学《林黛玉进贾府》为例,这篇课文以林黛玉的行踪和见闻为中心、按照时间顺序介绍贾府的其他人物。教师不妨以探索人物形象为教学切入点,引导学生透过文字探知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人物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等方面入手剖析人物。如林黛玉婉言谢绝邢夫人盛情邀请的语言描写,可以看出林黛玉待人接物处处留心,举止有礼。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复述两人的对话,通过这样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二者形象的理解,活跃课堂氛围。

其次,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感知林黛玉这一人物形象,教师可让学生默读全文,并用红笔勾画描写林黛玉外貌和动作的语句。默读结束之后,教师可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分析人物形象,从而更加深入地认识林黛玉的美貌多情、小心谨慎、体弱多病。最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品读王熙凤、贾宝玉、贾母等人物形象,并至少选取两个人物形象写出品读感想。
        (三)树立审美榜样,强化审美培养
        审美教育需要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灵和精神的陶冶,逐步让学生发展成为符合核心素养要求、体现当代中学生风貌的教育结果,以达到新时代的教学目标。对于当前的高中阶段学生来说,学生在以前的学习和生活经历当中,已经逐步培养了个人的做事风格,教师对一位同学进行单独教育之后,教学效果并没有达到理想化,而且此阶段的学生思维在发展上已趋于完善和成熟,具有自己的独特思维,很难在教师的统一管理下进行强化,这就使得美育教育的速度缓慢。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尝试在班级当中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注重观察每一位学生的优点,将学生的优点进行放大,鼓励全班同学向该同学学习。比如对于学习成绩优秀但是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给该学生锻炼的机会,让这位同学在考试过后给学生讲解答题技巧,以及学习方法。其他性格较为活泼的学生可以经常带领该同学进行小组活动,帮助其发掘兴趣爱好,逐步改善性格缺点,最后让该同学很好地融入班集体,培养优秀的人格。另外,教师还可以运用社会当中的名人名事来进行美育教育,通过让学生了解名人的故事背景,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指引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工作当中做一个符合社会道德认知,心地善良的学生,进一步将自己培养成符合社会期望的人。
        (四)关注民俗文化,落实审美实践
        生活中处处有美,高中语文教师要争取让学生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火眼金睛”,随时随地发现来自于琐碎生活的美,体味民俗文化中的创造美和智慧美,拥抱生活,热爱生活。以教学《边城》为例,这篇课文所展现的民俗文化是文章中最出彩的部分,如端午节的龙舟赛和捉鸭子比赛,中秋节的月下对歌,这些民俗无不反映了边城人祥和的生活氛围。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借助影视片段(时间控制在五分钟以内)让学生欣赏湘西美景,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增强审美体验。视频带给学生的是直观的体验,之后教师可通过文字让学生完成从初步体验到心灵激荡的进阶。教师要鼓励学生读书时多动笔,做好批注,及时用文字表达内心感受。文中提及的节日都是学生相当熟悉的节日,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根据兴趣选择其中一个节日写一段文字,说说自己记忆中的节日民俗,再将其与作者所描写的节日民俗进行比较。多数学生由于阅历不足,观察又少,只是简单地介绍了节日的起源和习俗,而并未提及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含义——避瘟除害、追念先贤、家人团聚。节日是一个民族文化形态和精神信仰的体现,因此教师应为学生讲解民俗精神的终极之美,明白节日民俗的真正意义。在语文课堂上,教师首先要有审美意识,以个人对美的认知激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并创新教学方式,依托审美活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其审美敏感度,健全其人格。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应该注重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活动,进一步促进良好课堂教学效果的体现,从而实现审美教育的目标,完成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冉孟明.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缺失与重构[J].教学与管理,2019(34):38-40.
[2]万吉存.审美教育在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教育观察,2019,8(25):80+83.
[3]吴申道.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审美感知力渗透培养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6):34-36.
[4]党梦飞.高中古典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D].集美大学,2019.
[5]金莹.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