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洁云
杭州市采荷第二幼儿园 310000
[摘要] 幼儿阶段的科学探究以自然界为基本研究对象,通过各种假设和验证,逐步向科学领域靠拢。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和教育过程是一个多方侧面的活动,必须立足于幼儿的能动性参与研究,重视幼儿在活动中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信息能力、问题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文章就以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活动前的兴趣激发、探究氛围创设、探究内容选择以及探究活动中教师所选介质、步骤和互动方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 幼儿科学探究; 教师介入; 活动前; 活动中
“你猜这(里面)是什么?”“你怎么知道是这样的?”“你是如何想到的?”“你还有别的发现吗?”这是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常用的引导性话语。的确,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因此,在整个探究活动中,教师对活动的组织和引导是否有效也就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探究是否有效,而幼儿的参与度则是保证探究有效的关键。那么,在幼儿探究中,教师要有效地介入并进行引导,幼儿的兴趣激发、和谐的课堂气氛、科学的探究内容就是基础,而教师引导中所选介质、活动的步骤组织、师生间的互动方式则是保证探究活动有效的具体环节。
一、活动前的准备
(一)多管齐下,激发兴趣
就幼儿而言,他们的自制能力尚低,要想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让他们集中保持注意力,还需教师采用多种方法来激发他们的兴趣。那么应采用哪些方法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其自主探究呢?“探索式的科学探究在于引导幼儿提出问题,指导幼儿在猜想和遐想的基础上,用感官或借助工具仪器,通过观察、实验和测量,把实验中观察的结果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超越已有的知识和当前观察结果的新的理解。[1]”
一是情境激发。教师通过情境的创设来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到科学教育活动中,并使其探索热情也得到有效激发。比如教幼儿认识声音,教师就可以通过让幼儿聆听不同的声音并对声音是如何产生的进行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展示一些洪水、森林火灾、地震等视频,让幼儿聆听不同的声音,通过具体情境来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欲望。二是科学引导。在幼儿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宜进行过多的干预,而应在一旁认真观察幼儿的整个活动过程,深切了解幼儿的思维,鼓励他们在活动中大胆地进行创新,善于合作以取长补短。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需要适时进行点拨即可。三是实际操作。这种方法主要以幼儿的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只需要为幼儿提供相关的条件,并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科学道理,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因生制宜,创设氛围
幼儿正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的阶段,他们总有问不完的“为什么”。对此,作为幼儿园的教师,切不可打击幼儿求知的积极性,而应该对幼儿进行积极引导,为他们的求知创设相应的氛围,使他们对科学教育的兴趣更加浓厚。那么如何为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创设良好的氛围呢?
首先是积极布置活动室。比如教幼儿介绍喜欢的小动物,可以在墙上粘贴一些可爱的小动物的图片,或在教室里摆放几个养有小金鱼的鱼缸等,让幼儿充分观察并喜欢他们。其次是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若教师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能与幼儿保持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那么幼儿在活动中就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积极投身于科学教育活动中。
(三)科学选择,构建内容
在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要以幼儿的发展特点为基础来进行探究的选择。应该说幼儿发展阶段中是逐渐从“自我”转向“社会”的过程,故在探究内容选择上要紧紧围绕生活化这一中心进行,注重对幼儿社会适应力的培养。探究教学中教师要从纯知识、纯技能的引导方向逐渐转入以生活为出发点的引导方向。如水会变成水蒸气,这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如果探究中能引导幼儿多问几个为什么,能通过子自己的实验去验证,相信这样的探究活动会让幼儿真正明白知识就在生活中,探究并不是科学家才能完成的,科学素养随之形成。
二、活动中的介入
(一)根据年龄特征和教学目标而选择介质材料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必定会用到相应的介质。其实,介质材料也是科学探究中物质环境的一部分。教师要对幼儿的探究活动进行介入,首先就需要以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基础,针对性的进行选择,从而让介质材料成为促进幼儿探究中交流互动的工具。
首先,介质材料选择必须具有生活化。在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不能让幼儿产生“科学是高深莫测”的感觉。其次,所选材料还有具有可操作性和多变性等特点。幼儿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奇,很多时候幼儿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正是建立在不断探究实验中的。如在“神奇的磁铁”的探究活动中,教师提供除了生活中常见的铁钉、铁皮等铁制品外,还从生活中选用了铝制品和塑料制品,在探究活动中通过实验对比,让幼儿不断实验、不断对比,最终构建起“磁铁能吸铁但不能吸塑料”的知识。
(二)注重通过猜想、验证、表达、交流等步骤来引导
强烈的好奇心是促使幼儿不断探究的动力,在幼儿探究活动中,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幼儿对探究活动的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如在“神奇”的磁铁中,教师可先给幼儿变一个小魔术,即手里藏一块磁铁,然后握拳,并说道“我不用手抓也能拿起很多图钉”,接着表演,以问题“老师能拿起重的东西但拿不起轻的东西,这是为什么”来激发幼儿的兴趣,接着揭示魔术,说明手中所藏是磁铁,以问题“磁铁能吸什么东西”为引导,让孩子进行猜想。
注重验证中的引导和交流。在幼儿探究活动中,引导需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如实验、如图画,如媒体展示,关键是要用这些方法来引导幼儿了解到事物的本质。如幼儿将木头放入水中,有的幼儿说“木头浮起来了”,教师此时就可引导幼儿思考为何木头会浮起来而不沉下去,从而知道木头比水轻。当幼儿看到木头在“吐泡”时感到疑问,教师可将木头劈开,引导幼儿观察其内部结构。
总之,在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只有从观念上进行更新,通过对幼儿兴趣的激发,和谐探究氛围的创设,科学合理的探究内容选择,让探究成为幼儿的以一种学习方式和习惯,针对幼儿特定阶段发展特定和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引导,这样的科学探究活动才会是有效的探究,幼儿也才会在这样的探究中健康成长。
注释:
[1]、林惠萍: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指导策略[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4.106:366。
参考文献:
[1]、马瞬琴: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提问的设计[J], 学前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2]、洪秀敏:对幼儿科学探究教育的思考[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年 第05期。
[3]、袁冰楠:有效利用科学教育活动提升幼儿探究能力[J],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