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传统数学学习方式初探

发表时间:2020/12/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第25期   作者:王静
[导读] 学校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地方,而且是儿童生活活动的场所,他们要在这里成长,要实现人的整体性发展。
        王静
        重庆市南川区隆化第三小学校    408400
        一、转变学习方式的必要性分析
        学校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地方,而且是儿童生活活动的场所,他们要在这里成长,要实现人的整体性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直接关系着他的思维方式、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关系到他们未来一生的发展。这是宏观地讲学习方式转变的必要性,从维观地讲至少还有如下一些因素:
        1、为了适应新课程所带来的教育的革命需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也有了相应的编排意图,突出表现在教材例题与练习题的差异非常大。我们有的教师不从训练学生思维入手,不从转变学生的学生方式为突破口,而是采取打乱编排、补充例题、自编练习,以求回到让学生机械模仿例题、套题解题的老路上来,新课程的新理念在这样的教学行为下化为乌有;或者有的教师就是每题必讲,教师好一个“累”字了得,这种与课改精神背道而驰的老黄牛精神是不值得提倡的。
        2、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需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数学是学生思维的体操。数学课堂如果学生的思维品质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教师没有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其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主要采用知识传授的方式,片面地追求知识目标的达成,可以说这样的教学是不成功的,因为学生知识的获得不是自主的、合作探究的结果,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是可持续发展的。他们的思维方式是依赖的、被动的、孤立的,缺乏创造和激情的,他们也决不会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命运的主人。 如果不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我,那么,他们也许可以健康、安全、有爱心的生活,却永远不能感受到积极的、有创意的生活给生活带来的色彩和情趣,享受到创造带来的欢乐。
        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对策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现状不容乐观,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又不得不作为我们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来加以实施,来加以研究,使其得到足够的重视,取得相应的成果,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真正的转变,让学生终生受益。为此,我们在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上针对以上的分析作如下肤浅的研究。
        1、明确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对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意义。
        学习方式是学习者持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学习策略指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或实现学习目标而采用的一系列步骤,其中某一特定步骤成为学习方法。学习倾向包括学习情绪、态度、动机、坚持性以及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等方面的偏爱。
        从学习方式的内涵不难看出,学习方式的转变不仅仅意味着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等品质,对促进学生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参与课程实验的教师只有明确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对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意义,才能改变只重视学生知识目标的教学这一短视的做法,回到寻求学生发展这一良性循环的轨道上来。
        2、从一点一滴做起培养学习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大班额背景下,面对第一学段学生年龄较小的情况,怎样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是当前亟须探讨解决的问题。有专家认为,班级人数多,学生年龄小等因素确实给自主、合作、探究带来困难,然而不能因为这些原因就降低要求,不开展自主、合作、探究。要解决这些困难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不是班级人数的多少等客观因素。
        那么我们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训练呢?⑴培养学生自学方法。从指导学生读书做起逐步深入,基本的是要解决学生自学意识的问题,要让学生通过自学自觉养成思考①知道什么?②有什么不懂?这两个问题。通过长期训练让学生养成凡事多问个为什么的习惯。⑵培养合作学习的方法。一要做到组内合理分工,如要设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并且定期轮换。二要做到组长认真组织,不要表面上热热闹闹,学生也非常活跃,但是大家是七嘴八舌,实质性的探究却没有进行。三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在组长的认真组织下有序地进行合作探究,别人发言时认真倾听、思考,再发表自己的见解,互相启发,达成共识。四是教师要担负起管理和调控职责。如小组活动开展得顺利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教师应检验他们是否正确完成了任务;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及时制止,或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的点拨,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学习任务完成后要比比看,哪个组的问题讨论最好,哪个组同学发言最积极。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大班额的教学活动中,在第一学段学生好动、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的的情况下,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约束,课堂上将会是研究时轰轰烈烈、汇报时各抒己见、归纳时收效甚微,师生付出的精力与其所得及不相称,这就要求我们寻找相应的策略。其策略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认真读书的习惯、积极合作参与的习惯、认真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的习惯等等。学生习惯好了,课堂秩序井然了,游离于课堂之外的学生就少,教师的自主、合作、探究就有了落到实处的基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就不再是空中楼阁。
        4、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方案。
        合作、探究不是时时、课课都要用、都能用,有其适宜于使用的环节和内容。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预设在何时体现合适,以怎样的程序结构体现合适。如:合作学习的内容就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
        5、适当改革考试题型设计。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够带来学生思维方式的改变,其成果的显示的是难以度量的。但是这并不排除我们可以在测试中对其进行一定的尝试,如:我们可不可以给出一段学习材料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然后对他的学习成果进行测试,看其在多大程度上通过自学、探究掌握了学习材料。若此方法可行,在一定程度上又可以发挥指挥棒的作用,促使我们的实验教师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带来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李光树主编《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