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三全育人”实践路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25期   作者:谭勇华
[导读] 新时代思想政治三全育人的理念是推进高校思政工作展、明确科学内涵、强化教育实效的关键手段与重要媒介,也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措施
        谭勇华
        湖南信息学院        
        [摘 要]新时代思想政治三全育人的理念是推进高校思政工作展、明确科学内涵、强化教育实效的关键手段与重要媒介,也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措施,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强化大学生的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三全育人
        
        高校的思政教育是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大学生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否成功。培养什么样的人,是高校教育的首要问题,也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方向。 所以在思政理论课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将立德树人理念作为三全育人的核心环节,将思政教育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逐步实现全方位、全程、全员育人的教育目标。
一、三全育人的科学内涵以及定义
        三全育人主要指全方位、全程、全员育人的教育模式,是一个有机体的整体,相辅相成的关系,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过程。 三全育人中“全员”指各类人员,以党政行政班子、各科类教师、学生辅导员、宿管阿姨、后勤工作人员、学生干部骨干等等,这些群体相互协同育人,才能能够较好关注学生情况,促进学生发展。三全育人中 “全程 ”指学生踏进大学校园到毕业的时间,在传统上来说,学生的入学教育到毕业后的跟踪服务没有得到很好的关注。 三育人中的“全方位”重点关注于育人领域的全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全媒体新时代的发展,拓宽教育的传播途径,营造良好的校园新媒体育人氛围,实现文化育人的全方面覆盖。
二、三全育人所存在的现状问题
1、全过程育人的持续性不强
        在三全育人实践的过程中,高校往往忽视了大学生的入学教育,不能很好的利用学生成长的规律,不能及时满足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发展需求, 往往一些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课程主要集中在大一大二的时期,而大三大四涉及的课程思政几乎很少,缺少了思政的持续性。 尤其在大四时期,学校往往注重学生考研,就业等情况,往往减少思政理论课,忽视了学生的思政教育。
2、全员育人教育合力协同性不强
         全员育人是三全育人的重要部分,大学教育工作者都是全员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一不可。在很多高校主要存在是思政老师的责任,忽视了其他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忽略了理论课教师与学生、家庭、社会、学校等教育主体的合力。在高校思政理论课层面,难以将思政教育工作渗透到其他教师或部门的教育工作中,没有形成切实有效的协同育人机制,继而缺乏显著的教育合力。
3、全方位育人的狭窄性
        很多高校思政教师没有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特点,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主要以理论宣讲为主,无法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探索性。 与大学生的交流较少,不能从根本上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而在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活动中,各教育部门没有整体协力,整体规划的教育功能,致使思政活动广而不深,教育效果不高,教育力度有限。
三、三全育人实践路径探索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衔接工作
        作为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征,年龄特征,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教学教育规律;做好大一到大四的课程设计的衔接性, 比如在大一学期开设主要以价值观教育为主体,大四时期以思政理论知识运用为主体, 做到理论与实践的衔接。 其次,根据青年大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与性格特点有着很大的变化,也会呈现不同的成长趋势。 切实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进行帮助和指导,从而在理论课教育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政素养与政治素养,切实实现线上与线下的有效衔接。


2、强化三全育人的教育综合合力
        在机制上要完善领导体制,要形成领导重视,学校支持;全方面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教师与其他教育部门的工作者协同育人机制,结合学校特色构建出符合院校发展需求的工作方案,切实落实教育主体责任,明确教育主体任务。 其次,构建思想政治培育机制, 各高校应在当前信息化的背景下,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的能力提升与业务培训质量。 可以结合兄弟院校的思政教师相互交流,或者可以邀请一些思政方面的专家对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培训;从而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和理论水平。
3、构建多元的思政教育体系
        各高校应重视思政理论课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在思政教育的基础上,围绕三全育人与立德树人的目标,时刻关注学生思想特征的变化和时代发展趋势的变化;其次,在全校教育工作者协同育人的理念下,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更多的为其他部门的教育者提供帮助与指导,从专业建设与学科发展层面,挖掘专业文化教育意义。 再次,高校应该重视学生的第二课堂建设,在第二课堂构建的过程中应将思政理念、德育教育、思想教育内容,融入第二课堂中,使第二课堂真正地发挥出全方位育人的效果。
4、健全三全育人的工作机制
        三全育人的工作机制就是为了切实回答好“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在三全育人的氛围下,从思政课教学、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多方面进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作为高校要结合学校特点和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 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结合国情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机制体制 改革为牵引,使之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培养一批忠实有效为学生服务的干部队伍,切实全方面做好三全育人工作。
四、落实三全育人工作的实际意义
        1、落实三全育人工作有利于政策制度保障。学校将不断健全三全育人工作标准和指标体系;建立三全育人工作评价体系,重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教师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各类型岗位的育人工作标准和规范,努力实现有效资源向育人环节聚集、政策导向向育人环节倾斜、教师精力向育人环节汇聚的生动局面。
        2、落实三全育人工作有利于思政队伍保障。学校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选优配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专职心理教师、党务工作人员等专门工作队伍,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3、落实三全育人工作有利于协同机制保障。有利于学校将坚持问题导向,实施“协同”攻坚行动,积极形成协同机制。即充分发挥学校思政工作的统筹、协调作用,建立“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教辅结合”协同机制,切实发挥各方面合力,真正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机制。
五、总结
        在新时代三全育人的实践过程中,还存在全过程育人的持续性不强,全员育人教育合力协同性不强,全方位育人的狭窄性等问题,当下在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推动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思路、体制、机制、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的同时,要充分考虑三全育人。 为此,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衔接工作,做好多部门的组织工作。有力强化三全育人的教育综合合力,做好学校、家庭、社会等有效沟通机制和平台。重视思政理论课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重视第二课堂的作用,使第二课堂真正地发挥出全方位育人的效果。 健全三全育人的工作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强化思政教师队伍,确保思政队伍充足,能力达标,切实全方面做好三全育人工作。
六、参考文献
[1]齐晓颖.高校实行全员全程全方位 育人模式研究[J], 现代交际,2018(17).
[2]杨晓慧. 高等教育“三全育人”:理论意蕴、现实难题与实践路径[J]. 中国高等教育,2018(18):4-8.
[3]范小凤.论新时期高校“三全育人” 德育模式及其运作机制 [D].华东师范大 学,2011.
[4]刘蒙,桑学峰.高校“全员、全过程、 全方位”育人平台与机制建设初探[J]. 神 州,2018(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