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5期   作者:凌泳施
[导读]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科目的教学要求逐渐明确
        凌泳施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香江育才实验学校 邮编:510000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科目的教学要求逐渐明确。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影响学生价值观及世界观的课程,其教学质量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直接联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正视课程中存在的不足,不断改变教学方式,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促使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的结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深化教学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提高途径
1深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的意义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个学科也逐渐明确了教学要求。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与学生未来的发展紧密相关的课程,新课改明确了教学目标。在教学理念上,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将传统的应付式教学理念逐渐转变为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教学理念,还要求教师站在未来发展的角度上对学生进行教育,将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上,使其逐渐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从这些具体的教学要求中,我们不难品读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存在的重要意义。
        然而,从目前的实际教学状况来看,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真实效用并未得到发挥。首先,站在学生角度上进行分析。学生普遍认为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枯燥乏味,所以缺乏学习的热情,在课堂上表现得不够积极,多半是被动参与,在考试之前进行突击学习的现象非常常见。这种现象在初三年级的学生中更为常见,初三学生的学业压力大,往往将更多的时间用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上,致使道德与法治科目的学习效果差。其次,站在学校及教师的角度上进行分析。学校和教师往往对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的教学缺乏关注,使得很多学校的道德与法治课程逐渐成为其他科目的附属品。学校的教师多半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致使学生无法带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以致对学生的学习效果造成负面影响。目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并没有完全发挥出塑造良好道德、提高法律观念的积极作用,教学效果堪忧。所以,随着新课程改革目标的明确以及素质教育的实施,深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果极具必要性。
2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学中,通常会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客观问题。对于初中道德与法制课来说,其知识通常较为抽象,这对于学生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学生容易出现厌学的心理,或者是由于其他课程的学习紧张而没有时间进行该门课程的学习。由于初中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尤其是高年级学生其面临着中考,而对于道德与法制课程来说,其所占分值较低或根本不是考试的科目,因此,部分初中生对道德与法制课程学习缺乏重视。同时,部分道德与法制课程的教师并不是本专业的教师,对于教学模式的选择通常是生搬硬套,教师的课程教学仅依据教材,教学形式过于单一。此外,即使学校具备专业的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师,则可能由于教师所教授的班级过多,课程教学压力较大,缺乏足够的时间来准备课程教案。二是主观问题。学生对于道德与法制课程学习缺乏积极性,并对于这门课的意义理解不深,对该门学科缺乏认同感。
3深化教学效果的具体策略
        3.1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在以往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上,教师大多采用的是将其作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时往往比较被动,而且教师一般都是对照着教材的内容进行授课,使得整个教学课堂失去了生机,这些都令学生无法提起学习道德与法治科目的兴趣,也阻碍了道德与法治课程发挥育人的作用。因此,教师需要注重提升教学效果。提升教学效果的手段相对丰富,其中比较关键的途径是及时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需要与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相结合,比如教师教学道德与法治时,要充分地应用情境教学和小组合作等优良的学习方法,这对提升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感知力有积极作用。
        在教学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应用情境教学法,因为在具体的教学场景中学生比较容易在思想上与教师产生共鸣,会促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的状态,在课堂上积极性更高,更愿意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比如,教师可以先对需要讲述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进行剖析,并梳理出相应的主体,以这一主题为核心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场景,促使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扮演相应的角色,逐渐成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体,并借助具体的教学场景掌握相关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教师则需要做好相关的引导工作,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帮助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学习到更多有效的知识。
        3.2改变传统的师生观念
        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理念应转变过来,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放下教师的架子,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任何问题解决的前提都是良好的沟通,教师在与学生沟通过程中可以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问题,然后教师在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指导。教师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培养学生勇于提问的习惯。同时,教师作为知识的讲授者,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其教育的目的就是教学生如何才能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道德与法律方面的教育,不应仅依靠课堂教学,教师应转变自身的定位,多去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多聆听学生的问题与想法,教师可以将道德与法律教育内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从而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
        3.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深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意识到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教学效果会产生直接影响。大多数学生认为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的内容是枯燥的,难以提起学习的兴趣,这对提升教学效果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在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需要从教学的内容及形式入手,为学生创造出趣味性更强的课堂环境。
        为了有效地提升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需要将教学的内容作为切入点,促使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的有机结合,借助学生比较熟悉的话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借助这些话题开展教学行为,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他们熟悉的话题中来,进而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对教学形式进行改革,不断改善自己的语言风格以及课件制作的质量。在教学时,尽量保持幽默且有节奏的语言风格,避免过于平淡化的表达方式,因为这可能会使学生感到乏味;还需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借助视频以及音频等多媒体技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拉近学生与课堂之间的距离。
结束语
        初中阶段的学生思想处于发展阶段,三观逐渐形成。因此,初中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为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性格做出努力,同时提升其思想品质,这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整个初中阶段教学的重点,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然而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学生个人及其家长对该课程产生了错误的认知,忽略了其存在的重要意义,这不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思想品质。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注重提升课堂的影响力,从课堂的基础内容入手,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教学。
参考文献
[1]曹家权.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19(10):18-19.
[2]邢志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09):148.
[3]宋雪菲.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J].现代农村科技,2019(03):67.
[4]李荣武.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施途径与方法[J].学周刊,2019(07):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