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点推进:小学高段计算课提升合作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 ——以“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教学为例

发表时间:2020/12/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5期   作者:孟海兰
[导读] 传统的课堂教学表现为教师问与学生答、个别学生的展示与其他学生的沉默
        孟海兰
        杭州市余杭区仓前中心小学  浙江杭州  310000

        【摘 要】传统的课堂教学表现为教师问与学生答、个别学生的展示与其他学生的沉默,加上受课堂时间的限制,合作学习无法有效的开展。小学高段数学计算教学由以往的整数加减法计算发展到小数、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明显降低,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鼓励学生采用互助、合作教学模式,发挥优等生的表达能力和辅助作用,提高中等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困生改进学习方法,整体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合作学习;计算教学;正确率;学习方法;计算能力;
        传统的数学计算教学,教师盲目地让学生死记计算方法,并且要求学生进行重复、单调的计算练习,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个人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加上学生对数学概念和计算算理理解不到位、运算方法并未有效的掌握,尤其是面对一些混合运算题,学生一再出错。
        一、解析小学高段计算教学开展合作学习存在的若干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鼓励学生参与计算的过程运用合作学习形式,体会计算方法多样化和优化思想。但在小学高段数学计算教学中,学生的合作学习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描述如下:
        (一)合作学习表面化
        计算课教学,尽管教师会经常性的组织学生讨论计算题如何进行计算,学生也经历了自主计算和合作探究计算的学习过程,课堂合作交流活动尽管在实施,但很多时候流于形式,学生没有针对数学问题进行有意义的探究,讨论的话题也不具价值,合作学习的价值没有真正的体现。
(二)个体差异大,分工不明确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自我意识较强,导致倾听、讨论的环节缺少必要的步骤,很多时候都是优等生包办了观点表达、课堂发言等过程,而中等生和后进生成了沉默者,游离于合作学习之外。
(三)教学设计不够合理
    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部分教师没有充分考虑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基础情况,加上教师组织活动时未能较好的顾及到班级学生,导致计算教学时学生的合作学习任务开展不明确、不合理,个别后进生失去参与合作学习的机会。
        二、教学实践,重构计算教学采用合作学习策略的价值取向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也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1]。下面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加法和减法》单元教学为例,谈一谈如何有效的利用合作学习有效的开展小学高段数学计算教学,以供大家学习交流。
        (一)感知与探究,找准合作学习的切入点
    计算课教学,常以问题引入。在创设问题时,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设计问题,把握问题的难易度,能让大部分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在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中探索新知,提升数学思维。
        【案例1】从探究计算问题环节开始
       
        一开始,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开放式的课堂充满着思维活力,有尝试通分的、有画图表示的,学生自主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观察算式,比较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相同和不同,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利用小组交流,发现:异分母分数的分母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组内阐述:用通分的方法将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的方法。

        (二)实践与感悟,挖掘合作学习的着力点
在数学计算教学中,根据创设的问题主题,开展一题多变的学习,加强对知
识的深化和巩固,提高计算和解题能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案例2】利用转化思想,开展分数加减法学习
        (1)异分母分数加法计算
        师:纸张和废金属共占生活垃圾几分之几?
        根据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学生思考。
       
        注意: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
        (2)异分母分数减法计算
        师:食品残渣和废金属,哪个占生活垃圾的多,多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
        鼓励学生说一说,通分得到转化后的两个同分母分数,进行分数大小比较:
        进行异分母分数减法计算:
        由于异分母分数的分母不同,无法直接进行计算,要先将异分母分数的分母进行通分,得到同分母分数,再进行分数加、减法计算。
        同时,教师要鼓励小组成员各自发表见解,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可以让学生根据题意,自主的提出一些数学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深入与内化,发现合作学习的生长点
        教学时,教师应当让学生真正的参与课堂学习,及时发现计算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采用自我纠正、深刻理解等方法,对计算方法和减少计算错误等问题进行交流。
        【案例3】借助问题探究,开展分数连加、连减学习
        (1)异分母分数连加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开展组内检查。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自主完成计算的前提下,开展讨论、自查 、互查活动,发现计算过程中的错误和缺陷,并开展自我纠正和发表观点活动,为下一步汇报讨论提供依据。
        (2)异分母分数连减
      
        讨论,小结:“1”表示,把三种饮料的总量看成一个整体。依据减法的性质:第一个算式表示,总量减可乐所占的分数再减苹果所占的分数;第二个算式表示,总量减可乐和苹果所占的分数和的差值。
交流得到:计算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一样,一般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且减法的性质在分数加减法计算中仍然适用。
(四)整体与个性,把握合作学习的落脚点
        要解决计算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不够、合作学习开展效果不佳的状况,教师首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过程,为学生体验性、创造性学习提供学习机会。
        【案例4】基于兴趣、注重差异,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
        (1)激发学习兴趣,创新合作
        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出示情境(如图1),让学生根据问题参与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感知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

        
   
        
        
        
        通过对比,发现两种方法中一次通分法较为简便,即:先找出三个分数中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进行一次性通分,完成分数的加减计算。    
        计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合理的进行小组分组搭配,
为成员间开展互助、互学、共同进步提供平台。合作学习强调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原则,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为学生创造体验、运用等学习机会。
(2)尊重个体差异,鼓励表达
        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简便运算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采用互动式合作学习,针对具体计算题开展计算和方法讨论,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感知方法多样化,整体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最后,要让学生尝试检查,减少计算错误。         
        三、小学高段计算教学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计算教学时开展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完成对计算算例的深层次理解,引导学生通过对计算方法的探究,帮助学生在交流、交往、互助等活动中体会算法多样化,并加以优化,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意识。  
(一)计算课教学实施合作学习应开展充分。
        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应当明确提出合作学习的要求,让学生通过自
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在操作体验中体会计算方法,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同时,教师也要确保分配的小组间没有过多的差异,引发组员间的公平竞争,增强学生学好计算问题的信心。
   由于受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学影响,学生往往是被动的接受学习,随着小学高段数学计算课学习难度的提升,学生的计算方面的问题充分暴露出来。计算课教学时,开展合作学习模式,有效改变了传统集体讲授式教学环境下的师生单一交流的不足,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课堂讨论、开展实践操作、深入合作探究等学习机会,有效提高计算能力。
(二)分组合作学习活动应注重学生的差异
    合作学习有效的增加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但很多时候知识优等生在发挥其积极主动学习的角色作用,相对学习有学习困难的后进生来说,缺少了独立思考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的同时,积极关注小组成员个体的学习情况,让学生明确小组成员间的分工情况。
        计算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优等生的概括和辅导作用,鼓励优等生对计算方法进行归纳和优化,协助教师帮助学困生改进学习方法;教师还要注重对学困生的学习状态,采用互帮互助的方式,让学困生感受到合作学习所带给的快乐,鼓励学困生乐于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对于中等生的学习,教师应当鼓励他们学会倾听,并要求对方法进行补充,以此来培养中等生的学习兴趣。
(三)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
        很多时候,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时,学生只是汇报计算的结果,缺少对问题探究的过程性描述,加上评价过程不充分、过程性评价缺失等情况。教师应当让学生通过体验合作学习可以解决身边的诸多问题,感知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项有计划的学习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的群体学习,相对个体学习而言,合作习惯、能力也是重要教学内容之一[2]。教学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开展合作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帮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理解运算规则,及时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计算错误情况和个别掌握不好的学生情况,为后续深入学习和课后辅导做准备。
        以上是笔者对小学高段数学计算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的实践与探究,今后本人将继续研究合作学习的课堂实效性,并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完善,努力使学生的合作学习成为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途径,让课堂体现出活力。
        总之,计算课教学时,教师应当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借助多样化的合作学习,在观察、对比、反馈和修正中,发现自身在计算课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
        参考文献:
        [1]王爱凤.巧用心理效应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J].当代教育科学,2009,(14): 62-62.
        [2]李明伟.再谈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实效性思考[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7,(07): 58-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