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旭明 王润霞
陇南市成县城关中学、陇南市成县支旗初中
摘要: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成长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因此只关注学生成绩提升与否还不是教学的全部,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的提升,使之成为一个遵纪守法,对家庭、社会、国家有贡献的人才,为此教育部开设了道德与法治课程。基于此,本文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尝试探究学科教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八年级;教学途径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原本处于边缘地位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地位有了明显的提升,重新焕发出了其应有的价值,教师们应该抓住这一时机,想法设法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初中阶段的学生接受能力与分辨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且面临着更大的诱惑,承受着更多的压力,因此借助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法律普及、行为规范以及心理疏导是十分有必要的,笔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很荣幸担任这一工作,因此对工作热情,对学生关心,敢于直视问题与解决问题,还会想法设法提升自身的素养,具体如下所示:
一、承认学生地位,给予相应的尊重
无论是课改前,还是课改后,学生都应该是学习的主体,享受着一切优质的服务,因为师本理念的盛行,学生这一主体地位被长时间忽视,直到课改后被重新关注,迫使教师们不得不改变旧有的教学观念,承认学生的地位,肯定学生的价值,挖掘学生的潜能,给予相应的尊重,借此调动学生课堂参与性,发挥学生力量的作用。
课改之前,教师占据课堂主导地位,无论是教学目标的制定,还是教学活动的实施,都是教师一人说了算,学生根本没有参与与发言的权利,结果就是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只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却没有帮助学生获得成长。课改后,这一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教师们开始倾听学生的想法,关心学生的心理变化,允许并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与教师一同教学。如,在学习《公民权利的保证书》这一课内容时,笔者就邀请学生参与到了备课环节,与之一同制定了教学计划,设计了教学活动,随后,师生合作践行了教学计划,将教学目标落实到了实处。在这个过程中,笔者耐心与学生商讨,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且发言要新颖、有创意,旨在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其实现全面发展。当然,因为学生参与了备课工作,付出了心血,因此十分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学习热情高涨。
二、开展理论教学,更关心实践成果
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缺一不可,因此笔者在教学活动中,不仅重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与记忆水平,还会增加实践活动,将理论落实到实处,做到知行合一,真正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如,在学习《公民基本权利》这一课内容时,让学生了解公民的基础权利的内容与含义,结合案例理解公民行使基础权利的重要意义是本课的教学目标。
在践行这一目标的过程中,笔者不仅带领学生逐一熟悉了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人身自由权、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权利的概念,还借助具体案例帮助学生识别这些权利,加深印象,最后还创设了多个情境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查漏补缺,提升能力,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三、创新教学方式,用新趣装饰课堂
新颖、有趣的事物总会吸引人们的眼球,激发大家参与的兴致,课堂教学活动也是如此,如果教师习惯于使用“一堂言”“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授课,不仅会限制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还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师生双方的成长,为此笔者走出了舒适圈,主动学习、借鉴了新颖的教学方式并吸取其中合理之处用于指导教学实践,完成教学目标,为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在学习《国家权力机关》这一课内容时,让学生理解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职权,体会人民代表大会在维护人民当家做主中的作用;能运用所学分析相关现象与问题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为了践行这一目标,笔者不仅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学生观看了相关的视频,还组织学生模拟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让其扮演各种身份,担任各种职位,就社会热点问题,人民关心的大事畅所欲言,投票决议,既让学生感受到了自身职责的重要性,还活跃了课堂氛围,值得肯定。
四、家校联合教学,为学生营造环境
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单凭学校与教师的力量远远不能达到教学目标,亟需其他教学力量的加入,形成教学合力,共同施教,其中就包括家庭教学力量,因为他们与教师职责类似,对学生影响深远,因此邀请其加入教学工作中再合适不过了,为此笔者主动联系了学生的家长,获得家长的支持,与之达成共识,对学生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引导。
如,在学习《诚实守信》这一课内容时,笔者不仅充分利用课上时间授课,用专业的知识引导学生,还布置了课后作业,邀请家长们帮助学生做好复习任务。其实,笔者认为家长的作用发挥到日常,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需要家长们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为学生提供正面的、积极的影响。
综上,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地位显著,意义重大,对学生影响深远,应该引起教师们的重视并想法设法做好教学工作。基于此,笔者提出了上述几条建议,以期能为教师同仁们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赵淑娜.新课改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原则之我见[J].学周刊,2013(16).
[2]刘字铭.新课改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策略[J].求知导刊,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