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规划中的防洪治涝设计探讨

发表时间:2020/12/14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25期   作者:左秋红
[导读] 现当今,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在加快。
        左秋红
        陕西大道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710000

        摘要:现当今,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在加快。而用于防洪的一些常用技术是安装岩石护坡,岩石裂缝,沙袋,维持植被的正常坡度或在较陡的山坡上施用土壤水泥以及建造或扩大排水渠道。其他方法包括堤坝,堤坝,水坝,保留或滞留盆地。洪水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强降水,严重的水风,异常的高潮,海啸,或水坝,水位,保留池或其他含水结构的失败。许多河流都会发生定期洪水,形成一个被称为洪泛平原的周边地区。在下雨或下雪时,一些水被保留在池塘或土壤中,一些被草和植被吸收,一些蒸发,其余的作为地表径流在陆地上行进。当池塘,湖泊,河床,土壤和植被无法吸收所有水时,就会发生洪水。然后水流出陆地的数量不能在溪流通道内运输或保留在天然池塘,湖泊和人造水库中。大约30%的降水以径流小的形式出现,并且这些量可能会因积雪融化而增加。河水泛滥通常是由大雨引起的,有时因融雪而增加。在很少或没有提前警告的情况下迅速上升的洪水称为暴洪。暴雨通常是由相对较小的区域的强降雨造成的。
        关键词:水利工程规划;防洪治涝;设计
        引言
        文探讨水利工程规划中防洪治涝设计的具体原则,明确防洪治涝的规划目标和其必要性,提出防洪治涝规划的具体设计路径。加强科学调研,对标准进行统一,要形成完善的体系,合理的对环境进行综合评价。结合具体的数据,对防洪排涝作用进行发挥。因此,对水利工程进行合理的规划建设,加强对洪涝的合理防治。
        1水利工程规划中防洪治涝设计的原则
        (1)从整体性出发。水利工程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项目,在进行规划设计时,要基于整体角度考虑,将综合利益置于首位。在防洪治涝设计中,工作人员应注重上下游和两岸的灾害抵御,在整体上考虑防洪治涝问题。规划人员要优先明确防洪治涝的整体任务,即对洪水的抵御和疏导。以此为出发点,明确工程设计的重点。同时,工程建设要注重轻重缓急,特别关注重点要素,包括名胜古迹、交通枢纽、农田等,进行规划设计时,要注重对这些要素的保护,进行优先考虑。  (2)结合相应的防洪措施。防洪治涝的工程项目规模较大,需要占据较大面积的土地,耗费较高的成本。工程建设中,存在一些非工程处理措施,能够以较少的人力与物力投资降低洪涝损失。这种措施是水利工程防洪治涝设计的要点之一。例如,国家规范水利工程人员技术操作的相关法律法规、现代化防汛指挥系统等,都是此类措施之一。规划人员要将这些非工程处理措施应用到防洪治涝设计中,全面提高规划效率。  (3)有效利用水资源。洪涝灾害带来的损失较大,但是洪涝过程中的水资源也可以被有效利用,对损失进行弥补。我国国土面积大,地形地势复杂且差异性较大,导致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洪涝地区的水资源可以被引至水资源缺乏地区,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因而,防洪治涝设计要与水资源分配结合起来,在易出现洪涝的地区强化洪水疏导工程建设,在水资源匮乏地区兴建水库,实现储水。在防洪治涝设计中融入水资源配置思路,可以因地制宜地选择治理办法,降低成本,提高防洪治涝设计的有效性。
        2水利工程规划中的防洪治涝设计探讨
        2.1水利工程综合规划设计流程
        必须考虑所有重要的水文,地貌,生态和经济因素,而不是将设计作为单一问题。这通常需要涉及传统理念之外的一系列功能。明确设计目标,它们通常包括以下内容:减少洪水损害(以这种方式陈述这一目标非常重要,而不是洪水的模糊和不可能的“控制”);保护或恢复河岸生态系统;提供休闲设施;沿着小溪走廊增强土地价值。理解物理系统:这意味着开发对特定流域的自然水文和地貌的理解,然后确定人类对这些物理过程的过去和未来可能的影响。

这种理解提供了为特定范围建立特定设计标准的环境。实施综合设计:综合设计不仅要考虑河流改造对防洪的影响,还要充分结合排涝通道的设置。通常,这些包括:对水文和河流形态的下游影响;流域未来变化对水文和沉积物输送的影响;河岸植被管理与渠道水力学之间的关系;对季节性流量的影响;对地下水位和补给的影响;对渔业的影响;流速变化对堤岸侵蚀,下切和上游排水系统的影响;规划洪水管理系统任何部分失效的后果,例如堤坝失效或涵洞阻塞;考虑到河流走廊的演变,设计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长期维护需求。根据性能标准制定维护计划:目前用于洪水控制通道维护的方法通常是规定性的。通常,河道防洪治涝应结合在一起,即在河道达到防洪要求的同时,往往要考虑河道与河道两侧区域的排涝通道相结合,而排涝通道的几何形状应满足过流要求,坡降应与河道河床及河岸高程充分结合,且应考虑排涝通道的管养,确保通道内的淤积物、植被生长能得到有效控制。
        2.2构建防治体系
        调研和防治标准完成后,规划人员要建设防洪治涝的综合治理系统,使设计成为体系。防洪治涝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规划人员系统地把握。防治体系的建设同样需要以自然条件为主要依据。在此基础上,还要对设计、建设等各部门的需求进行全面把握,分析防治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从而建设起完善的防洪治涝体系。在决定最终方案之前,要进行工程质量评估,必要时可适当牺牲局部利益,以保障工程整体质量,确保防治效果最优。
        2.3环境测评与综合效益评价
        在水利工程建设时,对防洪治涝进行科学的设计,要降低洪涝灾害对人们所造成的影响,使人们能够提高抵抗灾害的能力。因此,在具体的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兼顾生活环境,进行综合的评价,加强对长远利益的兼顾,对规划设计的标准进行提升,也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除此之外,在水利工程防洪防涝能力效果提升的过程中,要加强综合实践问题的考虑,结合典型的洪涝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对每年的效益进行科学的估算,可以反映洪涝灾害与经济之间所存在的影响关系,提高防洪治涝的整体效益。
        2.4编写报告
        防洪治涝设计最终要以报告形式呈现。规划人员要在报告中阐释工程建设及投资、流域自然情况、历史洪灾分析、移民安置、水文资料分析、防洪工程建设情况、社会经济情况、非工程措施等内容。规划人员要确保报告的完整性,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编写。同时,编制设计报告的基本要求就是真实性,规划人员要确保数据信息真实有效,对相关问题进行客观分析,提高报告的专业性与科学性。报告编制完成后需接受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审核,并进行质量检测,判断设计报告的可行性,审核通过方可投入使用,作为水利工程建设的指导文件,以防洪治涝设计提升水利工程的功能性。
        结语
        总而言之,开展水利工程进行合理的规划,有利于防洪治涝工作的开展。特别在我国当前的基础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其建设的效果在不断的提高,要加强对水资源的合理调节,使得水利工程防洪治涝规划设计体系能够更加完善,降低洪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同时,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提供供水保障。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要开展调研,结合调研的结果来制定统一的标准和完善的体系,对经济和生态效益进行有效的评估,使得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更加合理,有效的对洪涝进行治理。
        参考文献
        [1]艾永梅.水利工程规划中的防洪治涝设计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9(07):81.
        [2]肖子平.巢湖市民营经济园区防洪治涝问题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9):96-97+100.
        [3]凌哲,袁文秀,罗龙洪,吕馨怡.新常态下苏中沿江地区水利治理现状及对策思考[J].江苏水利,2018(02):56-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