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彤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镇江供电分公司 江苏 212000
摘要:以配农网协议库存物资现有的管理模式为基础,分析制约协议库存需求预测精准性的影响因素,定位好需求预测与执行管控的切入点,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加强协议库存物资需求协同管控,持续提升物资计划精益化管理水平。
关键字:协议库存;管理模式;协同管控
前言
配农网协议库存物资现有管控模式为“谁预测、谁执行、谁统筹”,改变了以往相对粗放的管理模式,并通过信息系统,以前期预测数据作为后期执行计划上报的依据,采取“资金量与标段预测量”双重管控,细化至工厂、标段、金额等多维度信息。从近两年的实际执行情况来看,仍然存在预测量与执行量偏差较大的情况,这也反映出配农网协议库存物资需求预测与执行管控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一、配农网协议库存物资管控现状分析
配农网项目物资主要按照协议库存方式进行采购,即先由项目单位对协议期内采购需求总量进行预测,省公司根据预测需求计划通过招标方式确定协议供应商、采购数量和采购金额,项目单位则根据实际需求申报协议库存执行计划,省公司以执行计划为依据分配采购合同。
(一)协议库存物资预测与执行偏差较大
根据年度采购批次安排,一般配农网协议库存物资需求预测每年安排两至三个批次,每批次预测期为半年。因采用线下申报的方式,且缺乏有效的数据统计手段支撑,在现有条件下,项目单位如需对所有储备项目按项目物资进行预测,则数据统计量较大。项目单位主要是按照以前年度的预测经验,对物资需求进行框算,完成预测工作,这对需求预测计划的精准性产生一定影响。此外,配农网项目实施过程中,变数较大的客观实际可能导致施工图纸的修改或项目调整,从而造成实际需求物资发生变化。
(二)项目管理与物资管理时间节点存在矛盾
由于物资需求预测相对超前,每年的配农网储备项目在第二年上报实际执行计划时,距离需求预测已历经较长时间,因外部因素变化会导致不少项目取消或方案进行调整,从而造成执行计划上报时,与前期预测发生物料、数量的变更,产生一定的偏差。这种时间上的错位给物资需求预测工作带来很大难度。针对此种情形,省公司通常会协同相关项目管理部门梳理项目需求,结合外部市场项目和公司重点项目的实施进展,通过新增需求预测批次,全力满足项目实施进度需求。
(三)平衡利库物资消减及时率有待提升
在实施库存规模长效管控的前提下,配农网通用物资到货后两个月未领用,一般将转为可利库库存,这就要求各级物资部门在收集、汇总、审核执行计划期间,必须开展本单位执行计划的平衡利库工作,对于未完成消减的可利库物资原则上不得上报同品类新增物资需求。在计划审核阶段,地市公司需对上报的物资执行计划逐层筛选、依次匹配,确定最终的平衡利库方案。目前,利库方案主要是线下操作,涉及物资条目众多,实际执行时还需考虑地域跨度范围和运输成本等因素,如未能及时落实平衡利库后续业务流程,将会导致需求部门无法调拨使用所需物资,将执行计划重新上报至下一批次,使得整个平衡利库工作成效大打折扣。
二、配农网协议库存物资管控方案
(一)依托信息系统,提升需求预测精准度
通过构建基于配农网储备项目的线上协议库存物资需求预测模型,依托信息系统,实现线上提报预测需求,并与储备项目自动关联校核,进一步提升协议库存预测精准度。项目储备的深度直接影响配农网协议库存预测与执行计划的准确性,在项目储备深度达到物资预测要求的前提下,项目单位可利用协议库存预测模型,对来年所需的物资按项目进行预测,在输入项目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后,即可输出所需的物料,该模型还可初步验证预测计划的准确性,从而进一步引导项目单位按储备项目精准预测。
(二)计划源头管控,落实平衡利库长效机制
建立物资需求计划平衡利库专项审查机制,充分发挥计划源头管控作用。严格按照“先利库,后采购”原则,在物资计划审核、上报环节,根据本单位的可利库库存,先进行平衡利库。原则上对于申报物料与可利库物料完全匹配的情况,采取计划退回、强制利库的处理方式,并及时跟踪利库计划落实情况,加大积压物资消减力度。同时,根据协议库存物资预测执行情况报表,对本单位预测标段余额不足的物资提前联系跨地市调拨,对于标段结余过多的物资,主动联系市内各项目单位进行利库。
(三)强化专业协同,实现闭环管控
物资部门需联动计划、供应、仓储等专业,细化职责分工,对因工程延期等原因暂缓领用的物资,及时调整供应计划,避免形成积压库存。仓储专业定期梳理库存,对于入库超两个月的物资,主动联系项目单位在规定时间内领用;超规定时间未领用的物资,反馈给计划与供应专业,进行执行计划上报的管控,并合理调整供应计划,直至该库存物资消减完毕。此外,协同各专业管理部门,建立配农网协议库存物资分配调剂协商机制,避免出现各专业部门间抢占标段余量、物资执行进度不均衡等问题,形成配农网协议库存物资管理的闭环管控。
结语
通过加强配农网协议库存物资预测与执行管控,引导项目单位紧密结合工程实际上报物资需求,减少预测与执行的标段偏差,规避因计划申报不准确造成的后期物资库存积压及供应保障不及时等风险,助力提升物资计划精益化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