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电工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14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26期   作者: 郎鹏越1,章旭雯2
[导读] 电力系统稳定程度决定电能供应的质量
        郎鹏越1,章旭雯2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直流建设分公司,北京市,100052
        摘要:电力系统稳定程度决定电能供应的质量。本文概述电子电工工艺的应用特征,即全控性、集成化、高效性及高频性。重点分析此项技术在电力系统不同环节的运用,分成发电、输电、配电和节能四个模块。
        关键词:电子电工技术;电力系统;发电阶段

        引言:电力属于一项和群众生活联系相对紧密的行业,保证着人们生活工作的便利性。但即使在此方面已经趋近于成熟,也有部分环节待以改良。比如,电能应用率不高,整个系统运转的性价比未达到理想状态,多项发电方式未能实现有效结合。而电子电工工艺整合电子及电力等多项技术,为电力系统进一步稳定运行提供技术支持。
1 电子电工技术的特征
1.1全控性
        常规晶闸管进行自关断的基础上,提高电气设施自主控制能力。利用此类技术,使自关断构件达到全控的效果,和常规电子设备内极为复杂的线路走向相比,整个系统实现合理简化,并让全控性功能和系统本身联系起来,增强电力系统的运转质量。
1.2集成化
        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连接电力系统内的各个设备,以免出现不同层级设备处于系统内时难以高效缓存。实现此项特征主要利用三种方式。首先,一级设施的处理器件放入二级的缓存器件内,达到集成效果。其次,基于单元,将各器件采取并联供电压的方式实现集成化。最后,在现存的基片内加设器件后,成为一个整体,直接安在所需的电路中。传统电工工艺,一般会选择独立安装的方式,但新型的电子电工工艺会借助基片本身的集中功能进行处理。
1.3高效性
        此类技术的高效性体现在控制设备损坏频率的同时,还能保证电力设施的正常工作,而控制损坏的频率是借助控压手段得以实现。电子电工工艺的高效性是基于上述两项特征,提高开关的效率,以此减少磨损。一旦损耗程度下降,整个系统便能处于高效工作的状态。
1.4高频性
        此项特征是在集成化实现的前提下发展而来。简单来说,电子电工工艺借助较好的开关效率和承受能力,实现在变频装置及调速线路上的广泛运用。既可提高保障措施的有效性,又能大幅度提升工作速率。
2 电力系统内电子电工技术的应用
2.1发电阶段
        电力系统内包括多个部分,涉及到的电气设备较多设施,应用电子电工工艺可进一步提升设备的使用效果。当前在发电阶段应用的此类技术包括静止励磁以及变频调速等多项工艺。在规模偏大的电力系统中,通常会采取前一种技术,可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转效率。静止励磁在发电期间会分成两条支路,即调节与主电路。此项技术应用的设施包括放大装置、整流电路等,以保证正常的电力供应。其经济性的特点较为突出,所以适合批量大规模应用[1]。目前已经在大部分的电力系统内有其“身影”。而变频调速工艺在不同发电模式下,呈现的效果也有差别。如水利发电,由于其是通过水头及过水方面造成的压力,对此便能借助调整水头及过水量,调整发电效果。而风力发电的动能是风,风速会成为一项难以消除的影响因素。融入电子电工工艺可实现优化变频技术,强化调整发电体系的功能性,确保设备是设备中的转子及自转基本保持同步,以此稳定电力的供应,确保电力系统整体实现平稳强化。

在系统工作期间,需调整压力值,其中的转换过程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消耗,而加入变频设备,能缩短电压变换的时间,并降低系统运转投入。现阶段,变频技术依旧在初期阶段,有待更深层次地开发。
        静止励磁的安全性较佳,且无需投入过多的资金。部分电力系统内可不安设励磁设备,还能保持基本的运转速率,但其应用基本借力于晶闸管。变频调速的应用优势在于,其可以提升对应设施的应用效率,并不会产生过多的消耗,能在低风速水泵中呈现较好的应用效果,所以该项技术在风水机泵方面有更好的使用前景。以往发电系统内,风机水泵消耗占总体的流程,由此可见,耗能量较多,与当下绿色节能的发展观念相背离。但加入电子电工工艺后,变频调速本身会得到优化,以降低能耗。利用对设备工作期间的实时调节,暴增电源及功率达到电力系统应用标准的同时,控制系统运作对能源的消耗量。
2.2输电阶段
        电力系统运行的重要环节便是输电,所以在此阶段的技术运用相对复杂且先进。现有的电子电工工艺实现电力系统的改良转化,以往输电模式也得到合理调整。一方面,电力系统长期暴露于自然环境中,在不良天气及用电量突然加大等状况下,电压可能会产生波动。但借助电子电工工艺,使用直流输电的方式,便能降低上述不良情况中的不合理消耗。再加上直流输电工艺本身对环境的要求不高,即使在极为恶劣的工作条件下,也可让远距离输电保持基本的稳定,切实强化输电过程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交流输电能实现全面管控电压及相位,通过良好的弹性补偿,完善常规的交流式系统。具有广泛运用的价值。
2.3配电环节
        配电部分的内容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不同规格及连接方式的设施出现在此环节中,不利于实现统一的管理。应用电子电工工艺能调节系统内不一致的电压等各类参数,确保配电过程的基本稳定,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同时为减少其他因素对电气设施稳定工作状态造成干扰,利用此类技术工艺,可使得配电网按照所处自然条件的变化,调整系统参数。系统内全部电气设施的工作状态均可通过相连的计算机系统查看,完整记录产生的数据信息,由此调整至适宜的工作负荷值,确保配电阶段各个程序均可高效衔接并施展。电力系统运行期间会受到气温、间距及电阻等方面的影响,使得配电“行为”失稳,降低客户的用电体验感,严重时会引发重大的安全事故。电力质量体现在配电环节中,需保证其基本的稳定,以免出现大幅的电力波动。社会日益进步,电力市场的需求量始终保持平稳上升的趋势,甚至在部分地区发生供不应求的状况,若此时的变压装置不具备稳定配电的能力,后期运维难度较高,一旦出现难以在短时间内恢复的故障,可能会引发难以弥补的污染。融入电子电工工艺后,可保证高效转换,并结合动态监控,为电力系统多加一层保护层。
2.4节能环节
        借助电子电工工艺能达到控制电动装置的目的,切实优化电力系统的工作速率,达到节省能源消耗的目的,逐渐向高效低能的方向迁建。而此类技术使用的设施资金投入量相对偏高,且会对供配电网本身产生伤害,对于规模偏小的电厂不建议应用。但由于其最终呈现的效果较好,所以也被积极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的社会整体发展观念,使得各领域都在追求降低消耗[2]。现阶段,功率较高的电流转换装置得到较好的开发应用,该种转换装置完全能借助电子电工工艺,由太阳能调整至常规的电能应用,完整保护并储存。此类技术多应用在新型清洁的发电电力系统内。而功率高的转换装置能提升有限资源的使用效率,保持稳定且高效的发电成效。
        结束语:电子电工工艺已经取得较好的成绩,对电力系统的优化也发挥作用。目前,电力系统和其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再加上近几年电网并网方面愈发完善,以及智能电网的开发运用,促使我国电力系统实现科技发展。
参考文献:
[1]方镇宏.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实际应用初探[J].电力设备管理,2020(08):172-173.
[2]何开梅.电子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20(04):197-1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