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某地区环境地质特征与滑坡地质灾害防治

发表时间:2020/12/14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26期   作者:黄伦胜
[导读] 以川北某地区环境地质特征、岩土体组成及其工程性质研究为基础
        黄伦胜
        (四川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院,四川 成都,610000)
         摘要:以川北某地区环境地质特征、岩土体组成及其工程性质研究为基础,从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的互馈作用分析入手,探讨区域环境工程地质作用规律,对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及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研究表明,对地质生态环境防护和塑造人地和谐的人类生存环境及保证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环境地质;地质灾害;滑坡;灾害防治
         
0 引言
        滑坡是山区和丘陵地区常见的地质灾害,其发育常常与区域岩土分布有关,如我国西北地区的黄土滑坡、西南地区和皖南山区的层状岩体滑坡、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膨胀土滑坡及华南地区风化岩体的滑坡[1-2]。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环境地质条件的恶化,近年来我国滑坡地质灾害越来越严重,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川北某地区由于工程挖方而引发许多工程滑坡,本文主要针对该区环境工程地质问题、滑坡影响因素及综合治理措施等进行探讨。
1 川北某地区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川北某山区由于地形切割强烈,山高坡陡,层状岩体以及风化岩体发育,雨量充沛。因此,崩塌、滑坡、泥石流发育,水土流失严重[3-4]。特别是在加快广元地区的交通网络建设中,由于工程切坡破坏了边坡内部应力的平衡,公路沿线诱发大量的山体滑坡。如2009年5月3日广元市中青川县镇发生200万方的滑坡就是由于道路挖方而引起的,造成公路被迫改线而延误工期和增加投资。国道212南山隧道在施工中发生冒顶,进硐边坡坍滑,拖延工期数年。G542国道广元市某路段,1991年7月出现长1500m、4万余方的山体滑坡,使交通中断,经济损失巨大。每年的雨季是崩塌、滑坡的多发期,粗略估计,1989年以来地质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亿元人民币以上,其间接的经济损失更是巨大。
2 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和影响因素
        地质灾害的发育和分布受区域地貌特征、岩土性质、水文条件的制约 。地质环境是地质灾害活动的背景和基础,不同的地质环境决定了地质灾害具有显著的地域性和地区性特点,同时受水文、人类经济和工程活动因素的影响,综合分析皖南地质灾害发育和分布特点,有以下规律。
        (1)地域性规律。地质环境条件的不同,反映为地质灾害类型的差异。如新近淤积的软弱土层以振动液化、流砂以及松软土的沉降变形为主;红色泥岩分布区主要为软岩的泥化、崩解和作为路基填料的压实性等引起的建筑物基础变形、路堤和道路边坡失稳;七里峡和唐家河等石灰岩分布区常常发生岩溶塌陷、采空塌陷和露采矿坑边坡失稳等;由浅变质岩组成较为陡峻的中、低山丘陵区以崩塌、顺层和风化层的滑坡为主;而早期花岗岩盆地则是由于花岗岩体风化引起的地(桥)基强度、变形和坝基稳定性问题。
        (2)相关性规律。主要指气候相关性,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和水土流失都和降水密切相关。而地质灾害的类型、发育程度都和地貌特征、岩土类型密切相关。
        (3)诱发性规律。人类不规范的经济和工程活动是引发或加重地质灾害的直接因素。
        (4)多发性和群发性规律。外生地质灾害一般较分散,多发而不集中造成特大灾害,不易引起社会的重视;另一方面,由于地质灾害因素之间有共生、伴生、因果、诱发的关系,而导致各种地质灾害成群出现,连续发生,使灾情扩大。
        (5)缓变性和突发性规律。地质灾害的发生是地质环境异常恶化的表现,不稳定因素的积累一般是较长期、缓慢的过程,而某些诱发因素,如集中的强降水等又常造成突发性灾害。滑坡的产生与组成斜坡的岩土类型和性质、地貌作用、自然作用及人为作用等因素有关。
3 滑坡治理的原则与措施
        滑坡治理原则主要是针对滑坡原因采取措施,以制止滑坡或控制滑坡。另外,针对滑坡危害采取的措施,要经受住滑坡的作用或避免危害。两者均需将滑坡变形产生的基本条件、主要原因和变形过程分析清楚,然后才能针对滑坡原因采取整治措施。治理现有滑坡或预防即将发生的滑坡是一个降低滑动力或增加抗滑力的过程。具体治理措施见表1所列。

        在滑坡治理中,这4类措施各有特点,需要根据滑坡的具体情况合理采用,而综合利用上述方法,采取综合治理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排水是治理滑坡的主要措施,改变滑坡形态是第2种常用的方法,它们是4类处理方法中最经济的,而且不管采用哪种方法治理滑坡都需要涉及到排水和改变滑坡几何形态等综合治理措施。在高风险或狭窄场地的滑坡治理中常常采用拦挡构造措施,通过对滑坡的详细勘测、构筑物的合理设计和精心施工而达到治理目的,这是工程建设中常用的工程处理措施,但在许多大型滑坡的治理中,效果不明显且费用昂贵。
4 结束语
        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原则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地质环境的调查、评价和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特别是地质环境和人类活动的互馈作用研究,规范资源开发和工程活动,促进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人地协调的关系。采用地质工程措施和地质生态恢复相结合的治理方法,重塑人地和谐及优美的人类生存环境,加强普及宣传工作,使广大群众懂得如何防治地质灾害,化被动治灾、救灾为主动防灾,以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FuruyaG, SassaK, HiuraH,et al. Mechanism of creep movement caused by landslide activity and underground erosionin crystallineschist,Shikoku Island,south western Japan[J]. Engineergy Geology, 1999, 53: 311-325.
[2]    Liu Yong , Wang Guo-qiang.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 of land collapse-deformation in mining city:a case study in China[ A] . Kyoto Japan :29 th International Geological Congress[ C] . 1992. 942 - 943.
[3] 王国强,郭正言.安徽省公路地质病害及其防治[J].安徽地质,1994,4(4):80-84.
[4] 汪意敏,汪良旗.路基边坡的植物防护方法[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1,29(5):37-39.
[黄伦胜,单位:四川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院,邮箱:huanglunsheng@126.com]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