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审美教育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14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1期   作者:蔡月清
[导读]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而美是人们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一种美好的体验,是一种享受和乐趣。

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东厦镇东厦中心小学    蔡月清   

摘要: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而美是人们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一种美好的体验,是一种享受和乐趣。小学语文课程本身就是一种关于美的教学,是开展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小学生具有审美观。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审美教育,使学生能够感知美、欣赏美并创造美,并且对于小学生提升综合文化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升华自己的人生观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审美教育
        1.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
        人人都渴望美好的事物,希望身边充满着美,但是往往生活中处处有美好,只是人们却看不见。随着教育的改革,对语文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注重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培养,也要注重审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是顺应教育改革的潮流,也是提升小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首先,小学生处于学习知识的萌芽阶段,小学语文中审美教育的开展有助于引导小学生认识美、发现美,从小就开始建立对美的感知,学习如何对待美,何为真正的美,进而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其次,语文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内容广泛、情感丰富、语言文字的表达多样,对小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有助于小学生体验语文的文字之美、情感之美,进而爱上语文的学习。再者,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有助于引导小学生将美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在实践中表现美、创造美,增加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最后,小学生通过感知美,懂得美,实现美的过程中,有助于小学生明辨何为真善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
        2.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审美教育的策略
        2.1挖掘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发现美
        语文是美的艺术,包含了声音之美、语言之美、情感之美、思想之美以及读写之美,非常适合开展审美教育。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有限,审美能力还不成熟,因此很难欣赏出语文之美。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从教材开始着手,深入挖掘出教材中美的元素,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美的多样性,进而通过语文的学习认识美。例如,在学习文章《田家四季歌》一文时,教师首先要仔细研读教材内容,对教材中体现出的语言美和韵律美的句子和字词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时,对于文章中描写的四季之景,可以辅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在教学时边讲解边用多媒体进行短片播放,突出生动描写四季美景所用文字的语言之美;对于句末押韵的字音,可以通过带领学生一起朗读的形式来让学生感受文中所体现的韵律之美。



        2.2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感受美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容易忽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只是教师自己在单方面的进行知识的灌输,课堂缺乏活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并没有实现预期效果。这样的课堂,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较低,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因此,小学语文教育想要实现审美教育,首先得使课堂变得丰富起来,这就需要改变观念,对课堂进行创新,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法、情境创设法、故事教学法等等。例如,在《狐假虎威》一文的学习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对于故事描写的生动性,就可以采用创设情境法进行教学,分别让学生扮演老虎、狐狸、野鹿、小猪、兔子等不同的动物角色,让学生自己对课文中的故事进行演绎。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不仅感受到了乐趣,也能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生命力。
        2.3巧用教材情感美,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情感是世间最美好的存在,人因为喜怒哀乐而变得充满生命力,人与人之间因为亲情、友情、爱情而变得美好,人生因事业情、爱国情、奉献情等而变得崇高伟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带领学生深入体验情感之美,通过学生对于这些美好情感的感知体验,引导学生更好的认识美,提升审美能力。小学生天真烂漫,求知欲旺盛,正处于感受美好的岁月,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带领学生仔细品读语文中丰富的情感,升华学生的思想,使学生懂得真善美的真谛,明白正确的价值观到底是什么样。例如,《芦花鞋》中体现的亲情之美,《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展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之美。
        2.4开展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创造美
        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目的就是为让学生能够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的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发现美、体验美的过程可以让小学生更加热爱生活,而创造美的过程使得小学生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学习的过程最终是为了实践,所以当小学生在学习完关于美的理论知识后,教师还要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美的创作。比如,在学习完《田家四季歌》这篇文章后,教师可以组织开展“我是小画家”的活动,让学生根据文章所描写的内容和自己心中的田地里四季不同的景色相结合,画出自己心中的田家四季景。通过这样的活动形式,可以让学生对文章内容展开想象,结合自己的审美进行创作,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在创作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实现了关于美的知识从理论到创作的转化过程。
        3.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落实审美教育,不仅有助于小学生体验语文的文字之美、情感之美、语言之美、韵律之美,进而爱上语文的学习;还能使小学生学会如何在生活中感知美、实现美,为小学生的生活增添色彩。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仔细研读教材,挖掘出教材中美的因素,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使小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接受美的教育,使其在美的感染中得到德智美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聂永智.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审美教育的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20(04):49.
[2]罗翠. 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策略探究[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