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年级语文教学如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探析 樊亚君

发表时间:2020/12/14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1期   作者:樊亚君
[导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理念革新的过程中,就如何落实学生为教学主体地位的应对措施,仍然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因此,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展开分析与讨论,并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应对策略。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阿都乡梨树完小 樊亚君  655425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理念革新的过程中,就如何落实学生为教学主体地位的应对措施,仍然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因此,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展开分析与讨论,并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年级;语文教学;学生主体
        引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并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一、小学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受长期以来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往往会把自己当作课堂的主角,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当前素质教育不断推进,而不少老教师接受新事物的速度较慢,实施起来就更费力,因此这种状况一直没有得到改善长此以往,学生都是以老师讲的内容为中心,没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思维被大大限制,这也是小学语文课堂效率持续走低的原因之一。
        (二)教学方法吸引力不足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为了让课堂的信息更加丰富一些,除了讲授书本知识以外,也会补充一些课外的内容,但殊不知,有些内容不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此这样的扩充就出现了反效果,学生对老师所讲的内容不理解,一节课下来可能收获甚少,而且目前大部分小学语文课堂仍然是以听说读写为主,缺乏创新。此外,由于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来设置作业内容,都是统一的作业和任务,评价标准也是统一的,没有体现出因材施教。
        二、高年级语文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师生互动
        要在语文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首先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将自己由知识的传播者变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让学生由知识的接收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学习过程中加强和学生间的互动,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思考,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意识和自主探究欲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积极性确保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例如在学习《窃读记》一文时,教师可在上课前通过谈话来引入课程学习,教师可以说说自己读书的故事,告诉学生读一本书带给我们的快乐与享受,然后请同学们畅谈一下自己关于读书的经历和感受,随后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与评价,然后对学生们说作者少年时有一种不同寻常的读书方式——“窃读”,学生们对这种特殊的方式感到好奇,在与教师的互动中思维也得到了活跃,对于课文学习的好奇心得到有效激发,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就能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质量也能得到有效提高。



        (二)建设良好的交际情境,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以《梦想的力量》一课教学为例,为了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梦想”为主题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提出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获得了属于自己的交际交流情境和提升语言能力的机会,并在参与交流讨论的同时,彰显出了自身的语言能量。交流讨论结束后,教师可对勇于表达、语言能力好的学生进行表扬,以此激励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进而从整体上提升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三)尊重学生需求,进行积极的教学引导
        以《将相和》一课为例,由于文中包含大量富有智慧性的人物对话,教师原本设计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体会蔺相如的社交与为人智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少学生提出想要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出于爱动、爱模仿的天性提出了这一要求,他们原本的目的可能只是参与一种集体性“表演”活动,教师如果不断地批评学生就会打压其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可以快速将全班学生分为三组分别以话剧的形式表演“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部分,教师从角色神态、动作、语气和剧情流畅度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选出最优小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对全文结构和人物性格有更为深刻的把握。教师在课堂中尊重学生喜爱表现自己的天性,机智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主动快乐地学习。
        (四)创造新型良好的师生关系,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要想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就要注意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多关注学生,尤其是一些学习稍微比较落后的学生,因为他们本身自信心不足,认为老师不会给予他们过多的关注,这时候教师就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使其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从而建立起对学习语文的信心,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鼓励这部分学生勇敢尝试,聚焦他们的注意力,跟随课堂的进度以及老师的思路。在上课过程中对于学生遇到的问题,老师要及时伸出援手,与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在讨论的过程中更加了解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结束语
        当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我们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认识到种种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教学弊端,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学习和吸收更加前沿的教育信息,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德.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12):184.
[2]吴小琳.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基础教育研究,2019(24):15-16.
[3]周永生.探析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亚太教育,2019(12):112-1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