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有效途径

发表时间:2020/12/14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1期   作者:闵毅
[导读] 在教育体制改革持续深化背景下,对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要求不断增加。

湖北十堰市竹山县麻家渡镇牌楼小学  闵毅

摘要:在教育体制改革持续深化背景下,对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要求不断增加。在教学实践中,数学教学效率始终无法达到预期状态,对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产生一定影响。本文主要介绍了小学数学的教学特点,总结小学数学教学问题,同时提出小学数学教学优化策略。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借鉴,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以及理解能力,为其后续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教学效率;提升途径
        一、 小学数学教学特点
        数学教学是生活经验的数学化过程。在小学阶段,孩子们所积累的多少、高矮、长短与大小生活等经验以及所有感受的各种形状、计算物体数量等,帮助其获得有关形体与数量直观经验,虽然这些经验呈现零散与模糊状态,但是可以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概念,并了解数学算理,为建构数学知识提供经验基础。小学数学教学,主要以根据学生个人成长历程为前提的认知过程,理解、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体现出学生们再次“解读”生活中数学现象和事实,知识理解过程中带有显著生活情境特征[2]。
        二、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习题设置不够合理
        在新课改实施之后,学校开始强调为学生减负、提升教学效率,相比于老教材,现行教材练习题更少,并且学校基本上采用《课堂作业》练习本作为练习册。所以对学生知识练习造成一定影响,难以有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并且在练习过程中注重模仿,灵活运用知识的练习题较少,而在增加习题数量过程中,对数学习题质量问题不够重视,针对性练习较少,最终造成课堂效率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二)教材处理需要进一步强化
        在新课程教材方面,对于教师要求有所增加,主要原因为:①教材上各个知识的呈现较为简单。②一些初中数学知识点开始出现在小学教材中。③一些知识点主要在练习题中出现。④知识点分布不够集中。⑤《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应该学习生活中的知识,并通过生活提高自身数学能力。所以,要求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科学处理。但是一些教师的教材处理水平有待提升,不断提高自身教材处理意识。一些教师主要根据教材设置开展教学活动,无法充分利用课堂时间[5]。
        (三)数学教学生活化效果较差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已经注重生活化模式的应用,将相关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在一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6]。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效果较差。具体表现在数学教学内容与生活情境设置、素材选择等联系不够密切,生活和教学之间难以形成有效对接,难以使学生通过生活化的情境联想到相关的数学知识,从而降低了教学生活化的实际应用价值。
        (四)数学教学知识构建不科学
        小学数学教学知识构建时,主要通过提问来实现。根据各种问题的设置、回答、分析、讨论等,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效果。经过研究总结,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设置和问题处理存在不足。其中,问题设置的不足之处表现为晦涩难懂,与生活实际结合较差,学生回答积极性不高,理解不够深入。在问题处理方面,缺乏有效的分解,未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设置,当问题过难时,学生难以回答,失去信心。当过于简单时,则缺乏挑战性,影响学生对其的重视和思考。



        三、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合理设计数学练习题
        结合练习内容进行分类,比如应用题练习、概念、计算以及过程练习等。结合练习题时间,合理安排课外练习与课堂练习[7]。结合练习方式划分,涵盖操作练习、口头练习以及书面练习等。结合难易程度划分,涵盖基础练习、强化练习以及拓展练习等。结合练习任务与目的划分,涵盖操作练习、综合练习、巩固练习以及探究练习等内容。
       (二)科学处理教材
        一是做好准备工作。①了解各个单元内容的编写要求、目的以及意图,掌握前后知识逻辑关系,相关类别知识在教材中的作用与地位。②以学生为教学出发点,对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经验、学习特点以及兴趣爱好等进行了解。
        二是合理选择处理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
        1.拓展策略,结合原教材素材与内容基础,合理增加与学生生活相贴合的内容,或是深入研究某个知识点,为已学知识与新知识建立良好联系,帮助学生理解。
        2.删减策略,对于教材中一些缺乏时代意义与选学内容展开淡化处理。
        3.置换策略,教师可以选择促进教学目标实现以及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对教材原有素材进行替换。
        (三)积极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数学教学中,教学情景属于基本要素,合理创设生活化教学情景属于教师重要工作,通过生活化情境以发挥孩子们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情感。
       (四)通过有效提问方法构建知识
        1.基于生活进行数学问题情景化设置
        新课程强调积极在具体情境或是现实生活中提炼数学问题,情景化数学问题,就是把问题设置在生活情境中,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并且把教学要求与目的转化为学生发展内在需求,进而实现在生活中学习的目标。
        2.合理分解问题
        在复杂数学知识认识或是解决复杂教学任务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对任务或是知识进行分解,设置为逐步推进、环环相扣的问题,帮助学生建构数学知识系统,提高自身数学思维水平。在分解问题过程中应该具有一定阶梯性和程序性,解决前一个问题后,可以为后一个问题提供良好铺垫,提出问题时,应该从易至难,从浅到深。
        学生的发展情况与进步情况是判断课堂效果的主要标准。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应该积极尊重孩子个性,满足学生实际需求,保证学生均可以得到充分发展。数学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合理设计数学练习题、科学处理教材、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通过有效提问帮助学生构建知识,进而有效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帕提姑丽·努尔麦麦提,图尔柯孜·托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研究[C]. 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重庆会场)论文集. 2020:656-658.
[2]李慧娜.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对策[C].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二).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会,2019:326-327.
[3]欧阳君英. 引导学生再创造——培养数学创新意识[A].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5年9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 20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