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戏曲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

发表时间:2020/12/15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22期   作者:席秀萍
[导读] 戏曲作为我国传统文化领域最具代表性的标志之一,其传播方式也随着大
        席秀萍
        榆阳区文艺工作团   719000
        摘要:戏曲作为我国传统文化领域最具代表性的标志之一,其传播方式也随着大众传播方式的变化而逐渐改变,由最开始的舞台现场表演,发展为广播、电视、电影表演,到了互联网+时代,则演变为在数字媒体和自媒体上传播。本文通过探索互联网+时代戏曲文化传承传播路径的转变,探讨互联网+时代戏曲传播的特点,分析“互联网+”环境下戏曲大众化传播的影响因素和价值。
        关键词:互联网+;戏曲艺术;传播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让戏曲文化的传播机遇与挑战并存。
它既为戏曲文化提供了传承与变革的技术和媒介,同时也加剧了戏曲所面临的其他文化娱乐形式崛起的竞争。传统戏曲的发展和传播需要人的智慧,使戏曲文化嵌入大众的日常生活是戏曲文化传播的关键。
一、戏曲“互联网+”传播的必要性
        戏曲“互联网+”传播的出现,使原有的戏曲核心受众群体得到了更丰富的戏曲资源。他们是戏曲传播内容的最主要供给者、制作者和消费者,亦是戏曲文化传播的核心群体。核心观众群体通过“互联网+”接受和传播戏曲文化,不但突破了传统戏曲定时观赏、特定曲目演出的限制,而且还能进行个性化选择和实时互动。在传播过程中多一些反馈,不断改进传播方式,利于戏曲作品的流传。不仅如此,乘着“互联网+”的东风,戏曲传播范围由核心受众群体渐渐扩大到一般受众群体,甚至让一些平时对戏曲一知半解的观众也慢慢爱上了戏曲艺术,将戏曲这门国粹艺术发扬光大。
         “互联网+”时代,戏曲艺术的传播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各种娱乐时尚节目、动漫节目和其他艺术节目的冲击。传统戏曲艺术的青少年观众群体萎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如何吸引新的观众,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戏曲该如何通过各种“互联网+”时代的先进技术包装自己,吸引年轻人的目光,用大众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国之珍宝传承下去,这是值得每个戏曲人思考的问题。
二、戏曲“互联网+”传播的主要特点
1、传播渠道的多元化
        传统的戏曲艺术传播渠道较为单一,受场地、地域、语言和音效等影响较大且制作技术落后,传播效果不可控。戏曲艺术的自我革新力度不够,人才的大量流失导致这门艺术的传承变得越来越困难,有些小戏种甚至面临失传的局面。“互联网+”为传统戏曲的传播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空间,使戏曲可以通过视频、音频、直播等多种方式不分时间和空间迅速在网络上流传,亦可将名家名段用数字化的方式保留下来。通过线上课程等进行戏曲学习,甚至戏曲名家们运用网络直播方式与观众进行互动,让他们不仅仅存在于某些节目中,而是能与观众沟通交流。
2、传播方式的多样性
        “互联网+”时代不仅让所有戏曲大数据的保存变成了现实,也使得观众能够更加精准、便捷地搜索到自己心仪的作品。抖音、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的兴起,对传统戏曲传播模式进行了重新定义。短视频、直播和信息推送为戏曲传播模式提供了新的途径。戏曲微电影、戏曲微动漫在“互联网+”时代应运而生。这些全新的传播方式助推传统戏曲艺术改革,令其观赏性和艺术性都有了显著提升,更符合现代短而精的传播模式。将传统戏曲的唱、念、做、打程式,用虚拟化和意象化的方式进行表达,以动漫图像和戏曲唱腔为主的“戏曲微动漫”则让观众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体会到传统戏曲文化的魅力,这为传统戏曲吸引青少年观众提供了新的路径。
三、戏曲“互联网+”传播的影响因素分析
1、传播媒介的选择
        在“互联网+”的新时代,传播媒介的选择已从传统时代的广播、电视转变为互联网。

根据机构的调查,约70%的戏曲受众选择了“随时随地即可学习戏曲”,50%的受众希望通过类似于“唱吧”“全民K歌王”等APP的手机软件,随时享受如KTV般的戏曲演唱乐趣。据节目数据统计,目前移动互联网的播放量远远超过了网站和电视收视率的总和,符合“互联网+”时代的传播特征。
2、受众喜好的选择
        戏曲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受到观众个人喜好的影响。根据央视戏曲频道《跟我学》栏目组的调查研究,约76%的观众钟情于该节目的名家名段的教唱环节,有42%的观众因为节目涵盖的剧目种类较全而选择该节目,另有25%的观众则认为节目的环节形式丰富而喜欢该节目。大多数戏曲受众更倾向于名人名家教唱的方式进行戏曲传播。有约29%的受众更喜欢看戏曲电视剧,通过叙事的方式和说唱结合的电视剧模式来接受戏曲的传播。
3、戏曲剧种的影响力
         昆曲尽管有着百剧之王的美称,但目前来说,其影响力已不如京剧、越剧、粤剧和黄梅戏等诸多剧种。各剧种之间的受众基数差异直接决定了它的传播范围。有的剧种由于发音难学、无人继承的原因已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戏曲在“互联网+”时代的大众化传播,必须考虑剧种的影响力,根据受众基数制定相应的方案,以期达到最优的传播效果。同时,重点考虑大数据、云计算等方式,完成各剧种影响力分析,使各剧种取长补短、均衡发展。
四、戏曲“互联网+”传播的传播价值分析
1、注重戏曲作品的版权保护
        戏曲“互联网+”传播有其自身特征。在互联网时代的早期,以建设各种类型的戏曲网站为主,同类型网站在网络上层出不穷,经过多年的优胜劣汰,一些精品网站得以保留,甚至一些观众愿意为精品内容进行付费观看和下载。随着国家对知识版权领域的重视,优质作品的传播力得到了迅速提升。因为在购买观看和播放权后,人们会倍加珍惜,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优质戏曲作品的播放频率。优质的戏曲作品产出者也更受社会尊重,其自身的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愿意投入到新的优质作品的创作中。
2、注重戏曲作品的差异化传播
        “互联网+”时代可以使戏曲内容精播、细播,亦可以通过观众的大数据画像得出观众的喜好,根据观众的数据图谱进行精准推送,一定程度上提升观众的体验感。对于各类戏曲发烧友,可以将长达几小时的经典剧目转发到发烧友票友群,让他们享受长时间沉浸于戏曲中带来的乐趣。对各类业余爱好者来说,经典的短剧目是他们的最爱。当然,在“互联网+”全民自媒体的时代,媒体的公信力必不可少,不论传统媒体还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传播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宗旨不能变,必须坚持主流的声音。“互联网+”时代使传播从业者获取用户喜好的难度大大降低,为戏曲作品的差异化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
3、注重戏曲作品的寓教于乐性
        “互联网+”时代的戏曲传播已经超越了以前娱乐消遣、研习文化的需求,逐渐附加了社会交际和个人认同的需求,网络戏曲主播、戏曲论坛的常客、戏曲聊天室的常驻等应运而生。观众已不再只是听曲,还能从互联网上认识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甚至还能不受地域、场地限制即兴表演并通过网络分享给其他受众。戏曲爱好者通过网络上的各类戏曲活动,对
自己的生存方式、人生观、价值观进行了重新定义,发现自己人生的新亮点。“互联网+”时代,戏曲传播同样面临着夹缝中求生存的状态。各类直播、吃播或搞笑节目的兴起,挤占人们娱乐时间,解决这些问题依然是一个需要长期研究和实践的过程。只有坚定不移地实施寓教于乐,戏曲受众群体才会不断扩大。
4、注重戏曲作品的文化传承
         戏曲的传播过程其实是一个弘扬我国经典传统文化、宣传新时代正能量的过程。在一些高校的选修课中,戏曲鉴赏也走进了课堂,让经典永流传不再是一句空话,这为获取青年观众群体打下了坚实基础。戏曲音乐将传统的音韵融合在了一起,而身段则展现了各民族、各时期的舞蹈,唱腔和念白又体现了传统的歌唱技巧和祖国文字的博大精深。这一切无不包含历史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杨玉.自媒体环境下戏曲传播的大数据分析——以“京剧后台抢装”视频走红事件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8(7)
[2]侯文辉,万江.“互联网+”时代戏曲网络社群构建的策略与方法[J].艺术百家,201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