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与“过度制度化”视角下高校“差学生”的培养 方式探讨

发表时间:2020/12/15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22期   作者:张庆芳 贾小宁 孔秀琴 王天烽
[导读] 针对目前高校“差学生”退学、降级比例的逐年增加现象
        张庆芳  贾小宁 孔秀琴  王天烽
        兰州理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50

        摘要: 针对目前高校“差学生”退学、降级比例的逐年增加现象,在高校“过度制度化”管理体系下如何寻找一条出路,既维护“制度化”管理体系的公平、公正性,又能彰显人文关怀和个性化教育。“以人为本”正是符合这一思路的理念。
        关键词:以人为本;制度化;差学生;
        新华网3月21日电(记者陈灏、叶婧),**大学在校园引爆了一枚“重磅炸弹”:由于成绩差、学分不达标等原因,368名学生受到成绩警告,97名学生被劝退学。另外,多名研究生、博士生“被清理”。原因是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相应的学分及科研要求。对于不合格的学生,高校有权开除,“严进严出”更有利于高校的发展。另外,据教育部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高等学校因各种原因被退学人数占在校生人数比例为每学年0.75%。为此,必须正视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认为这是大学行使自己的权力。
        从一个大学老师的角度观察大学生被退学、降级的原因有两个方面[1-3]:一是学生自身及其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二是宏观层面的教育管理问题。
1、学生自身及其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
1.1学生自身的问题
        被退学或降级的学生中绝大部分的自制力、自理能力,心里承受能力以及环境适应能力均较差,没有很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在大学无法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最终恶性循环。
1.2 学生家庭及其教育存在问题
        导致学生被退学的另一个很重要且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这些学生的家庭,家庭关系特殊给学生带来的很多负面影响也是造成学生成绩不理想的原因。
1.2.1 父母离异带来的负面影响
        段某学生父母离异,他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学习基本在大人的监督与安排下完成,凭借天姿聪颖,顺利考上大学,但在新的环境下,无法安排自己的时间,生活无规律,作息时间混乱。无法适应大学生活,最终因三次警告后被退学。
1.2.2 家庭教育出现偏差
        李某父母靠打零工谋生,但对其超级溺爱,无条件满足孩子的要求。李某全身名牌,爱好广泛,出手阔绰,一直努力地营造着一个富家子弟的梦,学业频频亮起红灯,最终被退学。
1.2.3家庭贫困导致心理不健康
        一些家庭经济条件不佳的学生对前途缺乏信心,学习没有动力导致学习成绩不合格。江某因其母亲常年生病致家庭窘困,而其早年辍学的同学靠打工也能挣大钱,面对自己所学专业就业不景气,考公务员、进村进社等渠道竞争激烈,读书无用论充斥头脑,在多次挣扎后,放弃了学业,选择退学。
        对于以上问题是否有一套跟踪方案来持续关注他们的成长轨迹,有待思考。
2、整齐划一的“过度制度化”管理体系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存在现实尴尬
        大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具有独立精神和独立人格的大学生,同时也是一个“小社会”,即大学是社会的缩影,不仅有学术的逻辑,同时权利、名誉或金钱等逻辑夹杂其中。
2.1 高校组织制度和运作机制上“过度制度化”造成高等教育脱离了自身内在的教育逻辑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其制度化倾向更加严重[4]。这种过度制度化倾向,特别是因市场化逻辑的渗透而导致的高校急功近利的取向,使得目前高校“小社会”的色彩过于浓烈,从而遮蔽或忽视了高校“象牙塔”的特性。
        奥尔特加作为20世纪西班牙著名的思想家[5], 是一位教育体制改革的竭力倡导者。他认为大学的使命在于培养有文化修养、具备优秀专业技能的人。这是大学要承担的最基本责任。


2.2 教育上存在“空档”
        教育上的“空档”表现有二,其一,表现为教育内容上只重规章制度, 不重心理沟通。其二, 教育方法上存在着缺少切实可行的心理疏导措施, 而只停留在“我讲你听” 的机械的教育方法上, 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对很多学生间的问题处理只看结果,不注重过程发展。
3.在高度制度化的高校管理下,面对“差学生”,只有实现以人为本,才能体现教育的真正内涵
        所谓的“差学生”,即在现有管理制度下的评价结果,其实质是成绩合格。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有三个方面,针对普遍存在的这三个方面应该采取个性化的应对措施。
3.1 学习上的持久紧张与竞争压力感造成心理负担过重。
        有些同学进入大学后,面对“强中自有强中手”,在心理上产生紧张感与压力感,但当这种紧张和压力超过一定限度时, 就会导致心理功能的失调, 出现抑郁、恐惧、强迫和焦虑性神经症。笔者认为,解决此类问题需要社会、家长、学校的共同努力。学校应实事求是地告诉家长和学生大学生活面临的困境和需要的心理素质。不要隐瞒,也不要大包大揽。作为家长,要时时和学校联系,特别是刚入学第一年,一定要帮助学生即使调整心态。
3.2.人际关系不良造成的心理障碍。
        目前大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相对较弱。而学校各种奖学金及评优活动种类繁多是导致学生人际关系恶化的诱因。同学间的因此而产生敌对,自卑、自负、嫉妒、猜忌、闭锁和逆反等不良心理,如果不及时疏导,会对老师、学校、社会甚至国家都会产生敌对和怨恨。因此,建议国家及学校适当调整资助范围,扩大资助面,避免唯成绩论,挖掘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培养学生阳光、积极向上心里状态,真正发挥教育的本质。
4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减少“差学生”被淘汰的唯一途径
         “以人为本”是大学教育理念的立足点[8],它反映了教育目的的崇高性。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师生关系应该“以学生为本”。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通过言传身教和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知识丰富、道德更完善。同时,学校应该对教师有相应的激励措施。否则这将是一句空话[9]。二是在教职工关系中“以教师为本”。要求学校在管理上,不是简单的“管人” , 而是通过管理为教师服务,提供一个安定、和谐、有序的育人环境。三是在人和物的关系上, 应该“以人为本”,体现一种人文关怀。真正实现“在校时我以学校为荣,毕业后学校以我为荣”的良性循环中。
        管理是一种服务,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文件,更不是权力的象征。大学生涯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希望每一个学子在人生最美的时光里看见光和热。教育永远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 曹一平,大学生的心理障碍状况、成因及对策,沈阳大学学报[J]. 1996,(1):48-52
[2] 张光杰,严亚男,叶铁桥.大学生退学背后的众生相,乡镇论坛[J]. 2007,(9):24-25
[3] 王中书,大学生主动退学现象探究,池州学院学报[J]. 2009,23(3):140-142
[4] 吴建平.当前中国高等教育中的制度化现象,现代教育管理[J]. 2012,(3):59-63
[5] (西班牙)奥尔特加·加塞特.大学的使命[M]. 第3版.徐小洲, 陈军译.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61, 76。
[6] 吴辉.谈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其矫治,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 1999, (1):12-14
[7] 宋迎秋,曾雅丽. 大学生压力应对与心理健康影响实证研究,高教探索[J]. 2008,(2):128-130
[8] 余瑾.“以人为本”与现代大学理念.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增刊[J]. 2005, 25,1-3
[9] 唐世刚.高等教育应如何坚持“以人为本”,教育[J]. 2005,73-74
?作者简介及联系方式
张庆芳(1972-):甘肃天水人,兰州理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环境工程系副教授,主要从事环境化学教学工作,固体废弃物资源化与能源化研究
联系电话:18919888883  电子邮箱:zhangqf@lut.edu.cn。

[基金项目] 本文系兰州理工大学高教研究所教改项目资助、国家自然基金(56010016)资助
[作者简介] 张庆芳(1972-):女,汉,甘肃省天水市人,兰州理工大学可再生资源与环境工程专业博士,兰州理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环境工程系副教授,主要从事环境化学教学工作,固体废弃物资源化与能源化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