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笑寒 张香芝 赵小语
山东英才学院,山东济南 250104
摘要:在工业化经济的冲击下,我国的传统农业经济模式出现了变化,广泛依托于农业生产模式存在于各地的广大乡村,也受了经济发展的影响。因此,村落中的传统文化失去往日活力,许多地区所特有的乡村文化在逐渐地走向消亡。从区域发展的角度进行考虑,需要认识传统村落以及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结合发展趋势,推动传统村落活化。当前的旅游行业的发展迈向精品化、特色化的路线,乡村旅游广受欢迎。结合乡村旅游,进行传统的村落的保护,能够实现村落本身以及村落文化的活化。基于此,本文展开探讨。
关键词:乡村旅游;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研究
引言:在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中,新型的工业化文明对传统的农业文明造成巨大的冲击,具体地表现在乡村的衰落中。由于乡村中原有的经济结构受到了破坏,与原有经济相适应的人口结构以及乡村文化也随之变化。纵观我国的整体发展形势,可以明显的发现农村地区发展与城市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传统与现代之间似乎呈现出不能相互融合的趋势。
一、传统村落的旅游文化价值
在当代社会中,人们在进行旅游活动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实际行为与精神心灵的契合,通过旅游的过程,不仅可以观赏到各种自然、人文的景观,还能够实现心灵的放松以及精神的升华。中国人的精神文化世界是较为独特的,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国文化是以农业为依托而形成的一种文化模式,究其本质需要回归到与文化发展相适应的生活中去。在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然而居住在城市中的人们所面临的精神文化缺失等问题也更为明显。
通过参与到乡村旅游的过程中,能够促进人们从当代生活的角度,去关照以往的历史以及社会文化。文化的影响是持久而深远的,在传统村落中也有助于促进现代人唤醒内心的文化需求,深度体验中国文化所根植的实际环境,思考传统文化与现代的融合意义以及融合方式。事实上,将传统村落与现代的文化性乡村旅游相结合,其本身就带有超时空文化融合以及文化实践的性质。需要对这一点有着清楚地认识,充分挖掘传统村落的文化旅游价值,契合现代人的旅游需求,促进对于传统农业地区以新的方式参与到经济活动中去,为村落保护提供实际的依据以及资金[1]。
二、传统村落的旅游活化实践
1、进行传统村落的基本状况调查
在目前的传统村落中,除了经济的落后之外,人口结构的不合理问题也极为明显。由于城乡发展差异巨大,许多原有的乡村人口涌入到城市当中去,相对而言进入到城市中谋求生路乡村人口,普遍属于青壮年,在以往的乡村生活格局中,这些青壮年是主要的农业劳动人群,同时也起着维系农村传统社会关系的重要作用。然而,在现代的工业化社会图景下,这种状况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一部分的乡村青壮年劳动力在进入城市的同时,也在努力的融入城市生活,其个人不仅在乡村的经济中不再发挥直接价值,在社会关系结构中也逐渐 “消失”。
从现有的许多地区中传统村落的生产劳动者构成状况分析,可以发现其多数属于中老年,甚至有许多超过七十岁的老年人口,仍旧在从事农业生产。在这种情况下,农业生产的效率是难以保证的。同时,由于青壮年人口的缺失,乡村中社会关系的构成也出现了明显的缺环。这对于乡村文化,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2、确定传统村落的旅游活化目的
对于我国传统的农业生产状况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可以发现传统的农村社会中,不仅需要农业生产的支撑,家庭手工业也是极为重要的生产内容。例如,从前现代社会的农业税收变化中进行观察,可以得知在中国农业社会的经济模式构成中,手工业生产所产生的直接经济价值,在许多情况下甚至超过农业。与手工业生产相伴随的,还有农村地区的手工业文化,通常属于区域民间艺术。如,区域性的刺绣、独特的花形布料等[2]。
从这一情况可以得出两个思考方向。首先,农业经济这一概念不够精准,传统社会中家庭手工业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这也属于一种较为低效的工业生产,直接能够与商业之间发生联系。因此,农村经济的活化,不能仅依赖于农业生产,家庭副业同样极为重要。经营家庭旅馆,开发乡村旅游业,也属于对于传统模式的延续,能够适应于我国大部分乡村社会的基础经济需求。其次,不同区域的副业、手工业生产,多数会依赖于一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与此同时也形成了地区中的文化特质。在传统的村落保护以及旅游业的开发中,这些因素是吸引游人的亮点,需要进行研究整理,并且应用适当的方式进行系统性生产规划,使得区域中的手工生产或者其他类型的副业生产,能实现转型,无论是应用新的生产方式或者是营销方式,都能够使得传统技艺重新参与到农村经济当中去。
3、采取循序渐进的传统村落旅游活化策略
在传统村落的旅游活化策略应用中,首先要重视的是人的因素。只有进行劳动力的补充,重构其坚固的乡村社会关系网络,才能够实线乡村的振兴,推动旅游活化的可持续发展。对现有的传统村落人口基本状况进行观察,可以发现在近年来,我国的传统村落中出现了人口回归的现象。主要是两种类型的人口,其一,前期在城市中参与城市工业劳动的农村人口,数量逐渐降低,许多人选择回归农村,尤其是年龄较大的劳动者,不能适应于城市劳动强度。其次,许多高学历人员,尤其是农业相关学科的人员,也选择回归农村进行创业[3]。
由此可见,传统村落的旅游活化策略,需要主要依靠的管理力量以及服务的力量,主要就来自于这写有着城市生活经验的乡村人员,通过这些人员,能够促使乡村中迅速地构建出适合于区域发展方式的基本旅游活化结构。
与此同时,地区中的政府,需要联合文化研究以及旅游策划等专业的人员,对于区域中的旅游经济活化进行跟进指导,充分的挖掘出传统村落的人文旅游价值。如,对于村落中具有较高价值的古建筑进行修复,并且规划展示;挖掘研究村落中的名人、历史事件等。通过这些形式,都能够吸引到更多的游客。不可忽视,商业活动以及商品展示,本身就具有一定吸引力,根据地区中特色的农副业进行产品生产与营销,也能够促进传统村落活化。
4、传统村落的保护方向思考
从当前的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的综合状况进行观察,可以对此关注的热度在不断地提升,围绕着传统村落建筑、村落文化以及村落的生活方式,建筑学、社会学以及民俗文化研究的专业人士都给予了重视,并且进行了广泛的传统村落考察与实践。村落的保护,要与旅游活化这一目的进行结合,需要综合各学科知识,实现融合。
中国村落建筑多是土木结构,历史上都会经常修缮或重建,如果按照文物保护法,不允许重修重建的话,不仅在活化利用上存在现实的难度,而且长此以往中国将不会再有文物,文物保护法成了文物消灭法。另外,随着旅游的发展,人们更加注重体验与参与,观赏型项目的优势越来越小,乡村度假的兴起也要求对列入保护对象的传统民宅进行整修改造,形成旅馆、餐厅等等设施,这在国外已经是相当普遍的现象[4]。
三、结束语
在传统村落的发展与保护中,需要借助于现代文化旅游的发展经验,思考乡村文化的独特价值,以传统村落为实际依托,促进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能够实现对传统村落实体保护以及文化保护。只有在实现了共同保护的基础上,才能够促进传统村落在现代社会中重新焕发活力与生机。
参考文献:
[1]陈兴贵,王美.反思与展望: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研究30年[J].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8(02):114-125.
[2]陈修岭.基于乡村旅游市场发展的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02):110-116.
[3]时少华,梁佳蕊.传统村落与旅游:乡愁挽留与活化利用[J].长白学刊,2018(04):142-149.
[4]吴必虎.基于乡村旅游的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J].社会科学家,2016(0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