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在农作物种植中的应用分析 周娟

发表时间:2020/12/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4期   作者:周娟
[导读] 摘要:近年来人们高度关注食品安全问题,所以需要对农作物的种植到加工整个环节重视起来。
        濉溪县农业农村局  安徽省淮北市  235100
        摘要:近年来人们高度关注食品安全问题,所以需要对农作物的种植到加工整个环节重视起来。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农作物种植中开始广泛利用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不仅保证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同时也确保了农产品安全。从无公害栽培技术在农作物种植中的现状和问题入手,讨论无公害栽培技术的使用原则,并分析如何在农作物种植中利用无公害栽培技术,希望对相关研究具有帮助作用。
        关键词:栽培管理技术;农作物种植;应用分析
        1无公害栽培技术的使用原则
        农作物的生长主要经历播种、施肥、培育、成熟、收割的过程,对无公害栽培技术利用需要在每个流程中加以把控,严格按照相关流程进行操作。这项种植技术对环境的要求很高,如果在土壤受到一定污染,或者水热环境较差,都不利于培育出健康的产品。不同的作物有着特定的种子标准,所以在标准化生产的过程中,需要保证程序系统化,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市场需求丰富农作物品种。面对当前新技术推广问题,需要做好试点宣传,改变农民的种植思想和方法,这样才能让无公害栽培技术发挥出其价值。
        2无公害栽培技术在农作物种植中的发展现状
        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就是在培养、种植、管理农作物生长和发育的过程中,最大程度地控制化学药物的使用,通过使用无副作用的物质来替代化肥、农药等物质。众所周知,为了让农作物产量达到预期目标,在栽培时往往会添加必要的有机肥和底肥,以促進作物健康持续成长。在使用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时,就要根据作物的生长规律和营养需求来调节肥料的使用量。而农药则要借助种植经验选择针对性较强、污染较小的类型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主要还是应当以生物防治为主,虽然其反应时间长,但效果显著,能有效避免副作用的扩散;土地质量管理也是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使用的基础,也是作物种植的第1步。为了保证产品的安全、健康和产量,就要切实维护好土壤质量,规避已经被严重污染的化工区域或难以彻底消除有毒物质的土地。
        当前,无公害栽培和管理技术已经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很多科研者纷纷投入到新型技术的研发中,推出了大量的创新技术产品,对推动现代绿色农业产业具有一定意义。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农药残留量过高、产量不达标等问题。农作物栽培具有时效性,技术使用效果的检测指标便是产量、质量和药物残留量。在种植作物时,种植人员为了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会盲目使用化学药剂,作物在生长发育阶段无法及时将有毒物质通过代谢作用排除出去,最终会进入到人体中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存在潜在的威胁。除了上述内在栽培管理因素的影响,还有外界的影响。如在深入贯彻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上,新技术应用试点的周边分布着大量的工厂,工厂没有对所排放的废水废物开展及时的处理,加之生活垃圾的乱堆乱放,不断污染着试点区域和种植环境,给产品质量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增加了作物产品中的有毒物质。种种因素都制约着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实施,因此,要发挥无公害栽培技术的科学性作用,就要继续开发并研究更深层次的栽培管理模式。
        3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在农作物种植中主要应用措施
        现阶段社会各界都在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号召,因此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也成为当代农业生产的热点话题,那么如何在农作物种植中有效的应用到无公害栽培种植技术是现代农业发展应当重点关注的问题,下面本文提出几点相关措施以供参考。
        3.1制定出相关土壤污染管理的有效措施
        在传统农作物种植培育过程中,大多数都是应用化学肥料和农药,为了促进产品产量,盲目的使用化学物品,这样长时间的使用会使土壤发生酸碱度失衡的问题,导致农作物的生长环境遭到破坏,无法吸收足够的营养;同时工业废水的污染对土壤也会比较严重,因此为了能够有效的解决土壤污染的问题,在应用无公害栽培技术种植农作物期间,应当首先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科学的种植方案,将一些可能造成的污染因素都总结起来,集中处理。

例如重金属污染、农药残留污染等;其次需要定期的检查土壤内部各种污染物的含量,并且对农作物土地进行定期翻垦,减少一些有害因素对土壤的污染。
        3.2加强水肥管理措施
        农作物需要健康成长必须具备相关的条件,例如水分和肥料,对于现阶段的无公害栽培种植管理技术而言,更加注重水肥管理控制。随着工业经济在大规模的发展,所产生的废水流入到河流中对于土壤所需的水资源造成严重的污染,所以在应用该技术进行管理时,应当尽量的改善水资源环境,对于存在有害物质超标的水源应当禁用。并且应当遵循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来合理选择施肥的品种和用量,提高有机肥的使用量,避免过量的肥料对农作物造成危害。
        3.3农药管理措施
        虽然农药的使用可以有效的减少病虫害的危害,但是也为农作物的生长带来了不可逆转的伤害。过量农药的使用会产生残留,挥发到土壤中会造成土壤硬化,使土壤本身的营养物质逐渐消失。因此为了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同时控制病虫害的危害,应当利用生物防治技术来有效的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同时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减少残留农药对土壤、农作物产生的危害,进而有效的保证农作物生长的安全性。
        3.4田间管理措施
        在农作物应用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进行种植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控制效果都会对最终生产的质量产生影响,如果在某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那么后期再补救也无法挽回损失。所以种植人员应当秉着细心的工作态度来对农作物种植田间进行科学管理。首先做好查苗和补苗的工作,将一些发育不够良好的、抗性较弱的幼苗记性摘除,保证整体的健康和完整性;其次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应当加以注重,在田间种植的每一个时期都应当做好防护工作,科学用药,合理统一的防治,才有多项防护技术保证病虫害管理工作的安全进行;最后在农作物进行收割时应当保证田间没有任何杂物,保持整洁,为下次种植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3.5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
        加强投入品管理。农药使用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和《农药安全使用标准》执行;在生产中不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和国家明文规定不得使用的农药,经营主体安排专门的农药仓库保管人员,对农药的品种数量和“三证”核对、入库,明确农药的生产日期、有效期和安全间隔期;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积极使用生物农药,配合检测部门控制好农产品农药残留;不得擅自提高农药使用浓度,增加农药使用量及使用次数。安排专人及时做好农药化肥使用的田间档案记录,各类农时操作记录、产量记录和产品销售记录,记录应完整、真实,需妥善保存1年,以利可追溯性检查。
        最后,转换主体开发模式。为了实现栽培技术和现代农业生产接轨,就必须对传统的种植模式进行改善,同时对管理措施进行优化,这就需要对顶层设计进行完善,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一旦发现某种栽培方法可以提升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节约管理成本,就要加快试点建设,进而实现栽培模式的转型,让种植模式向着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此外,需要加强思想宣传,让无公害栽培技术得到政策支持,吸引技术投资,当地政府部门需要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这样可以进一步加快成果转化,造无公害农作物品牌形象,为市场提供高质量的农产品。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是农业大国,保证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不仅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关系到我国的发展,因此具有战略意义。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管理和控制。在我国进行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利用的过程中,对选种、育种、肥水管理、农药喷施等环节必须加强管理,要利用科学的栽培措施,选择好农作物,做好田间管理,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并且健全管理体系。此外,还要转换主体开发模式,这样才能提高无公害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为国内外输送健康的农作物。
        参考文献:
        [1]白昌荣.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在农作物种植中的应用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9,(12):57.
        [2]陈和平.农作物栽培无公害栽培的管理技术解析[J].农业与技术,2017,(24):1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