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思考 邓丽文

发表时间:2020/12/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4期   作者:邓丽文 呼天峰 陈泽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对煤矿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煤矿开采越来越多。
        神东煤炭集团补连塔煤矿  内蒙古鄂尔多斯  017209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对煤矿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煤矿开采越来越多。但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尤其是每年都会发生煤矿塌陷的事故。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没有一套完整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因此文章将对我国煤矿生产的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及必要性,并提出相应的体系构建方式和运行模式,希望能够缓解煤矿开采时的安全问题。
        关键词:构建;煤矿生产;安全管理;保障体系
        引言
        智能矿山是未来煤炭企业升级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化技术将从根本上改变煤矿工人的作业方式和工作条件。近年来,我国对煤矿智能化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井工煤矿采煤、掘进智能化工作面和露天煤矿远程自动化采煤、无人驾驶等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对于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提升企业效率效益和保障煤炭稳定供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1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分析
        (1)受地质条件影响较大。随着煤矿企业的不断发展,开采作业的深度和广度也在不断拓展,开采过程中所面临的煤矿资源地质条件日益复杂化,对煤矿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地质资源中普遍存在着大量的高瓦斯物质,并且由于开采作业的特殊性,作业环境恶劣,无法保证良好的透气性,在煤矿生产工作时,导致封闭的瓦斯无法及时有效排放,使煤矿生产作业难度加大,同时如盲目进行生产作业,会使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增加,一旦发生瓦斯爆炸等事故,将导致直接造成人员伤亡。(2)安全生产成本投入不足。随着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煤矿企业对于安全生产有了一定的关注和重视,但同时因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为了提高企业利益,不少煤矿企业在安全生产成本投入方面,仍存在着力度不足的情况。煤矿生产过程时,不仅需要加大相关设施设备的投入,使工作人员的作业安全得以保障,同时在施工工艺、技术等方面也应加大研究力度,确保安全生产的同时,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
        2我国目前煤矿安全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虽然现如今我国已经对煤矿安全管理制度做了许多改进措施,但是还是有许多不合理的现象发生。比如有一些事故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但是由于在发生事故之前,企业没有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造成了更大的经济损失。煤矿开采本是一种高危的工作,在进行开采工作之前,企业都应当提前做一套预备方案,以防意外的发生,或者是在发生意外之后,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损失。但是由于企业的疏忽以及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够强,从而导致对预备方案不重视,当事故发生后,经常会出现手足无措的现象,从而造成更大的损失。并且管理制度比较老旧,已经不适用于当下的情形,但是由于相关人员的不重视,而忽视了对管理制度的创新。除此之外责任分配制度也不完善,一些企业甚至出现了以包代管的现象,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不具有相应的责任意识以及安全意识。同时各管理人员也不清楚自己的责任以及职责分别是什么,因此他们在对安全管理方面,会出现敷衍形式化的现象。当事故发生后,他们开始互相责任推诿,开采人员也不清楚是由谁来负责,从而导致煤矿安全得不到保障。
        2.2思想上不重视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
        现阶段,一部分煤矿企业在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时候完全是搞形式、走过场,没有认识到该项工作的实质意义。还有一些企业把完成不了任务的责任都推到外在因素上面。因此也不愿意自觉开展该项工作,完全不去考虑为什么要开展此项工作,更不明白开展此项工作能够切实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有力支持。
        2.3作业环境温度
        现在煤炭开采的难度越来越大,而且煤炭开采的深度也越来越深,这样就加大了煤矿的难度,煤炭开采深度越深,对于技术要求越高,其中一个因素就是温度,随着深度增加,往往矿井的温度就会降低。

在低温条件下开展作业的难度就进一步加大,会给施工人员带来很大的干扰,同时过低的温度会加大施工人员的身体负担,一旦通过人体的极限就会影响煤炭采掘正常进行,给系统运行带来很大的问题。
        3构建保障体系的方式
        3.1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在制定管理制度时,要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使它能够发挥实际作用,而不是一种摆设。正是由于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够有效地规范员工的行为,他们能够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生产操作,避免由于操作不当而引起的煤矿事故。同时管理制度还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正常运行,将责任落实到人头上,不仅有效提高了相关人员的责任感,同时还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管理工作中,对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除此之外,企业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奖惩的制度,不仅是对员工的一种鼓励,同时也是对他们的一种监督,使他们能够严格按照制度进行操作,保障生产中的安全。
        3.2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提升
        煤矿生产中,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的提升能够有效保障生产的安全顺利进行,因此煤矿企业要提升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放在安全生产的首位。首先需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工作人员能够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积极意义有更深入的认识,对煤矿安全生产相关知识予以准确了解和掌握,能够在生产过程中进行自主监督和管理。另外还应积极组织工作人员参与各类培训,使其专业能力和素养提升,在生产工工作中,能够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安全问题,确保生产工作有序进行,使生产的工作效率提高。
        3.3管理模式方面
        为了提高我国煤炭企业管理的质量和效率,需要建立一个更加高效的管理模式。首先,在制定安全管理制度过程中,从管理目标、管理手段、管理具体模式出发,制定详细的管理方案,保障每一条安全管理规定能够落实到实处,而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管理的安全目标一定要具有可行性,将这个目标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当中,让每一个员工都要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另外,为了更好做好安全问题的反馈,一方面需要自己内部员工的反馈,同时还需要接受社会群众的反馈。可以在管网或者企业门口设立群众意见箱,及时了解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样企业可以不断调整自身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从而更好地促进企业在新时期下的发展。
        3.4煤矿设备操作规范化
        在煤矿生产过程时,相关生产设备操作的规范化至关重要,能够确保其在安全生产中充分发挥作用,使煤矿生产工作效率提高。因此应结合煤矿设备的使用情况,对设备操作进行严格规范,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确保处于正常使用状态,避免在生产中发生故障而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另外在实际作用中,需要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要求进行作业,避免作业中造成设备损坏,同时工作人员还应具备相应的维护维修能力,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使用中出现故障问题,进一步规范设备使用流程,确保煤矿安全生产,使煤矿企业经济效益有效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煤矿生产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比较关注的,也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想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构建保障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要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以及安全意识,同时还要使他们具备相应的应急能力以及仪器设备的操作能力。企业也应当加强监督管理,加强对安全方面的重视,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将责任落实到实处,从而增强员工的责任心。
        参考文献:
        [1]贾力强,张建国,宋晓磊.构建煤矿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思考分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3(03):158-159.
        [2]卢庆水,胡成忠,陈强.对安全创新管理深层推进煤矿安全发展的几点思考[J].煤矿安全,2010,41(01):102-104.
        [3]任艳敏.保障我国煤矿安全的法律对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