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基建工作财会监督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12/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4期   作者:常蔚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也迎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甘肃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  甘肃省兰州市  73005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也迎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基建项目往往投资金额较多,建设规模较大,施工周期较长,管理难度较高。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基建工作财会监督,提高基建资金使用效益,让基建工作财会监督见实效,是实施基建项目内部控制、保证基建项目全过程各环节合法合规、适应政府会计综合报告的迫切需要,也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部分,是构建节约型社会和廉洁型政府的需要。本文就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基建工作财会监督展开探讨。
        关键词:财会监督;行政事业单位;措施
        引言
        财会监督从字面理解,包括财政监督、预算监督、财务监督、会计监督等内容。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财会监督的内涵和外延,目前还没有权威的解释,但根据其工作特性,可以归纳为行政事业单位依据国家制定的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通过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开展监督的行为。
        1基建工作财会监督现状
        1.1基建项目财会监督意识薄弱
        有些基建项目为了获取立项申报,对概预算进行人为压缩和虚报,导致在项目批复后需要追加建设资金。有些基建项目违背基建规律和基建程序,采用未批先建、先支出后报批方式,形成没有预算、没有审批和超标准项目。有些基建项目前期工作不够深入,不能严格依据可行性报告进行设计和概算编制,部分设计机构以收取设计费为出发点,故意提高设计的预算,出现设计漏项等不规范情况,埋下超预算隐患。此外,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时常出现以项目提前竣工作为进度控制目标,忽视基建项目科学合理论证,财务人员不能充分参与基建项目组织管理的相关过程等情况。基建项目决策存在随意性、变更因素多等问题,对建设项目的财会监督意识薄弱,对项目可行性报告、项目概预算、项目建设程序等缺乏财会监督,导致基建项目投资出现预算超概算、概算超计划、决算超预算等现象。
        1.2数据分散
        财会监督最终的抓手是对于经济活动的数据管理,通过分析数据来反映单位的工作绩效。从目前情况看,预算、核算、决算、资产、采购、内控、绩效评价等工作的数据资源呈现碎片化状态,尚没有实现财政、财务数据的一体化管理。各类数据的管理主要由商业公司垄断,尚没有形成规范、统一、免费的国家数据资源管理体制。这在根本上动摇财会监督的工作基础。
        1.3基建工作缺乏财会监督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基建业务人员对财政资金把握能力相对较差,对基建财务工作缺乏了解。同时,基建业务的财会监督机制不健全,财务人员缺乏基建相关知识,对基建技术规范了解较少,基建专业素质相对有限,容易造成基建项目资金浪费和超标支出。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形成制约行政事业单位基建业务财会监督工作的瓶颈。
        2如何加强基建工作的内部财会监督
        2.1加快顶层设计,完善财会监督组织体系
        针对政府部门多头监管导致财会监督标准不一、效率不高以及监督重复与监督盲区并存等问题,为构建有机贯通、相互协调的监督机制,建议:一是在财政部门外部处理好财会监督与审计监督等其他监督的关系。财政部门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统筹协调涉及财政、财务、会计内容的监管资源,建立各监督机构间的协调配合机制。对监督计划预先交流、对监督成果定期总结,对新情况、新问题共同商谈研究,提高监督资源配置效率,节约政府监督成本,充分发挥整体监督效能,为行政事业单位营造良好的监督环境。

如对审计监督涉及行政事业单位财会内容的详细监督结果,应定期向财政部门通报,避免在监督过程中出现各自为政、多头监督的现象。财政部门财会监督的成果也应根据党内监督、审计监督等需要加以充分利用。二是在财政部门内部加强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财政部作为主管部门,应督促地方财政部门明确牵头实施部门、同步构建地方行政事业单位财会监督体系。各地监管局作为财政部的派出机构,应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体现全链条闭环监管、就地就近和监督服务优势,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会监督工作提质增效。三是财政部作为主管部门应完善配置科学、权责协同、运行高效的监督网。建议在部内建立以监督评价局为监督牵头实施部门、会计司和预算司为政策主管指导部门、各部门司为参与部门、各地监管局及预算评审中心为日常监督实施主体的监督体系,不断提升财政系统内部运行的规范性和效率。
        2.2加强单位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职能
        (1)重视内部控制的过程管理。内部控制是指单位内部为实现管理目标,保护资产安全完整,提高单位运作效率及效果而制定的各种政策和程序。首先应通过建立风险管控机制确保单位的各项工作都合法合规。其次要建立独立的业务审核程序,建立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与沟通渠道,加强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最后还要合理保证单位财务信息的真实完整。有效控制凭证和记录的真实性。(2)形成部门间有效的监督机制。内部控制应在各项业务之间形成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的机制,而且要单位所有相关工作人员包括单位负责人都要参与。而内部控制的牵头部门一般是由财务部门来承担的,所以只有加强财务管理,建全内控机制,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才会成功。(3)建立内部审计制度。为了规范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行政事业单位还应该建立内部审计制度,通过对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审计,查找财务管理的薄弱环节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财务管理,加强内部监督,从而提高单位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单位整体目标的完成。
        2.3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监督效率
        财政部门作为会计信息采集和质量评价的主管部门,可牵头建立财务报告共享机制,减少单位报告频次和重复报送,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基层人员工作负担。财政部门统筹国有资产管理、机关事务管理、行业主管部门等有关部门会计信息的需求,在现有预算、决算报告的基础上,对其他信息需求只设置一套表进行采集,所有信息通过共享系统由需要部门自由选用,不再进行二次采集。同时,监督部门对采集的信息,根据各自的工作重点,利用大数据手段进行分析、比对,遴选出问题,区别情况采用单位报送说明和佐证材料、监督部门现场核实、委托第三方核实等手段,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检查和处理,提高监督效率,减少现场检查,提高资源利用率。
        2.4加强培训,提高财务人员整体素质
        要通过人员的培训来实现财务工作人员的转型升级,财务人员要有超前的管理观念,更好地为单位各项工作提供决策服务。而人才培养也能促使财务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要加大对财务人员培训管理的力度。现有的继续教育培训模式不能起到有效提高财务人员各种能力的作用。行政事业单位要利用各种资源,使用合适的培训媒介,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培训的目的是为了在短时间内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让员工将培训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迅速转化成自己的技能。单位只有针对不同情况进行不同层次的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才能有效提高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能力。
        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是党和国家政策的执行者、改革创新的推进者、国家治理的实施者、公共资源的配置者,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会监督,对于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威威.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山西农经,2019(15).
        [2]杨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常见的问题与应对策略分析.生产力研究,2019(8).
        [3]余琳燕.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国总会计师,201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