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发表时间:2020/12/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4期   作者:邓芳红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资产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充分调动资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保持和提升国有资产价值的同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凤翔县农业宣传信息培训中心  陕西宝鸡  7214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资产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充分调动资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保持和提升国有资产价值的同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投入逐年增加,这对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措施,以及对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有所启发,为管理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资产管理
        事业单位资产是公用事业建设和发展的坚实基础,是整个单位正常运行的基石,是需要重点管理的对象。它在单位的日常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要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管理,使管理透明化、公开化。本文对新经济形势下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在实际工作中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希望能为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者提供参考。
        一、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重采购、轻管理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单位领导对于固定资产的关注主要在于购买资产的预算情况,忽略资产购置之后的使用管理。大部分事业单位在购买固定资产时,手续较为完备,按照政府采购相关规定实施。但是在管理中存在着重钱轻物、重购置轻于日常管理维护的错误思想,对于资产管理尚未形成比较科学的监督机制,致使资产闲置、重复浪费、国有资产流失等现象频频发生[1]。由于事业单位在会计上没有成本核算要求,对于固定资产的新规定提取折旧,也没有将折旧计入成本,并没有真正体现资产的净值,轻视了实物资产管理,如购买低值易耗品,直接作支出,不入资产账,购买领用不办理资产入库手续,使这部分资产无账无实,单位家底不清。
        2.固定资产配置不合理,缺乏共享资源平台
        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不同的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需求不断增长,各部门编制的资产购置计划,资产部门在审核时往往没有从整个单位角度出发,未制定合理的资源共享计划,尤其是一些大型精密仪器设备,金额大、技术参数较高,其他部门需要使用该类仪器设备时,由于没有专门的资产部门协调管理,不得不考虑重新购买,造成了资产使用的极大浪费。
        3.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程序混乱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设备陈旧,更新换代较快的现象,尤其是先进的、精密的仪器设备,资产管理的程序不规范,验收不严格等导致管理责任不清,管理松散。大量在用设备长期处于闲置状态,造成购置设备的二次浪费。资产的购买、登记入库、领用、处置等,都没有相应的管理手续,造成资产使用状况不明,台账不完善[2]。财务账与资产账没有形成定期对账制度,导致年底账实不相符,存在差异。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的分类较为随意。此外,事业单位内部资产转移、变更、部门之间共享等相关手续缺失,资产定期盘点制度未严格执行,使得整个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处于混乱状态。资产使用部门往往将更新换代旧设备随意丢弃,资产报废手续不规范,形成国有资产流失。容易造成设备有实物无台账、有台账无实物的现象。购置设备部门只注重设备性能越高越好,要求高精端,不考虑购置经费预算,不愿对现有的设备进行正常的保养和维修。小故障不及时维修,可能导致核心部件损毁、设备报废,给国家资产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报废的资产因上报资料不齐全等原因未能及时处置,一些金额较大或者较为重要的资产需要上交到管理部门处理,资产闲置之后,并没有专人对资产进行防火、防盗管理,固定资产的残值只会继续耗损,直至价值为零,等到报废清理时,还需要支付大量清理费用。
        二、措施及建议
        1.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应根据国家最新出台的固定资产管理规定及政府采购制度,制定符合单位实际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发挥资产管理的基础性作用,完善资产配置标准与预算管理需求定额的预算,在监督机制的影响下,落实好资产管理各个环节的具体工作,防止在管理过程中出现资产清算不当,管理责任不清及资产浪费等现象的发生[3]。对于资产的调用、拨转等情况,应建立相应的制度,及时更新资产的管理负责人,改善以往资产管理的混乱状态。将每一台资产的管理使用落实到人,为定期的固定资产盘点及核算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加强实物账与资产账管理
        单位内部应明确部门之间职责分工,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将实物账与资产账分开管理。事业单位应制定一套符合内部实际情况的资产申购制度,首先由资产使用部门提出申请,资产管理部门负责汇总审核各部门的申购需求,查看是否需要重新购置,有无重复购置、超标等现象,采用询价、竞价等方式选定资产供应商;最后由财务部门负责汇款。从编制资产采购计划—领导审批—批复预算—实行采购—资产入库(财务报账)—后期日常管理—使用部门监管—处置报废。将资产购置及管理等形成一整套体系,将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收付等手段综合利用,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设置不同层级的人不同的管理权限,全程跟踪控制固定资产购买、使用、管理等情况,有效的将实物账与资产账分开管理,对于在用资产要合理安排修理和维护计划,及时保养,避免因损坏造成新的闲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条规定:“事业单位应当对实物资产进行定期清查,做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加强对本单位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无形资产的管理,防止无形资产流失。单位内部应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的资产盘点清查,尤其是每年年底在资产决算与财务决算前,应进行资产清查,形成书面材料,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对于资产已入账财务未入账的未达账项、账实不相符的情况,逐一进行详细说明,并将特殊事项及时上报领导并进行备案。
        3.加强单位内部控制
        建立资产修理、报废制度事业单位应加强单位内部控制,制定固定资产管理报废制度,成立资产验收小组和资产报废小组,对于不同价值的资产报废清理,制定出不同的审批权限[4]。固定资产的日常维修保养、必须指定专人负责,对于金额较大的设备维修,应由管理部门采取招标方式选择定点维修站,报领导审批,签订正式合同,在进行报账时应将对比维修价格及合同作为附件备查。资产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报废监督与管理工作,大额报废资产应咨询相应资产评估机构,按规定履行报批手续,监审部门全程监督。对于固定资产处置收入通过专门系统应及时上缴国库,存入专款账户,不得坐收坐支。资产管理是单位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协调的一项工作,资产、财务、基建等部门应相互协调管理。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事业单位履行职能、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物质保障。管理好固定资产不仅关系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也关系到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管理好固定资产,使得单位的每一项经济活动能够合理、合规、合法的展开,使得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效率全面提高。
        三、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整改意见
        单位负责人必须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要提高管理意识,加强内控环境建设,明确部门职责,强化责任。首先,开展清查工作查漏补缺。要对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现状进行全面检查,寻找风险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完善固定产的管理制度,为规范管理固定资产,确保其安全完整;其次,落实各环节管理责任和经济责任。为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和使用效率,要根据单位自身情况,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尤其是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人)的责任,如出于自身主观原因,造成资产毁损的,要追究其管理责任和经济责任。
        结束语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需要各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的共同努力,只有充分行使各自职责,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防范资产管理中的风险,事业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必将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吴丽丽.浅谈基层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J].纳税,2018,No.188(08):121.
        [2]韩菲.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和措施[J].经济研究导刊,2018,000(003):110-1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