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理实践力的基础上提高高三地理复习

发表时间:2020/12/15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0年第9期   作者:叶清香
[导读] 高三地理复习是高中学习的最后阶段,对于学生的高考成绩有着重要影响。

福建泉州第十一中学  叶清香

摘要:高三地理复习是高中学习的最后阶段,对于学生的高考成绩有着重要影响。为更好的提升学生成绩发展学生地理核心素养,需要立足于地理实践力的基础上开展复习教学,使学生可以更好的吸收消化知识。本文在研究过程中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与教学经验,对地理实践力指导下的高三地理复习过程展开探究,以期提升地理复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地理;实践力;高三;复习
        引言:所谓的实践力是核心素养的一种,即学生可以将所学到的知识经验运用于实际问题解决当中。对于高三地理复习来说,学生需要深化知识吸收,通过对地理知识的运用提升解题效率和质量。
        一、复习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探究复习的具体做法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明确具体的复习内容,利用多元化的探究活动开展让学生在探索发现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以此提升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探究复习的体验感与其他复习相比更强。在探究复习过程中教师只需要进行引导和点拨,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或是合作学习,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作为探究主题,结合地理的主干知识与学生存在的疑问开展相应的复习活动,以此促进学生地理知识网络的构建,加强对地理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其基本程序为:现实情境激发思考——呈现问题明确目的——引导探究思维碰撞——成果展示交流评价——迁移延伸拓展探究。
        地理新知识的讲授注重“知识理解与产生的过程”而探究复习模式下的学习活动并非仅是对新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对学生已经接触过的独立地理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梳理出清晰的知识脉络,充分展现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强化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让学生能可以清晰的明白自主构建与知识的关联。以高三一轮复习中的“为什么停止北大荒的开发”教学为例,笔者在复习活动开展过程中设计了这样三点式的教学步骤:第一,将三江湿地的开发和利用分为“过去”“现在”“未来”三个不同的时期,然后为学生展现相应的背景数据同时设立相应的问题,以此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第二,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自主对地理事物和现象产生的原因、存在的价值以及相关的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第三,复习成果的延展,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行为,让学生在探索中了解湿地环境的美感与价值,引导学生加强对湿地开发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形式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意识,使学生逐渐产生可持续发展观念,促进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
        通过这样的复习方式,学生能够清晰的分辨与高一高二阶段复习的差别,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在既有知识经验复习掌握的同时激发学生产生新的知识认知。教师在开展复习教学中将新的知识融合在既有知识的复习当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思维能力和对地理事物的认知能力都会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通过案例分析强化学生记忆与理解
        通过案例分析强化学生知识记忆与理解的过程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确复习目标与内容,对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题型进行学习探究。这一方式可以有效拉近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之间距离,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复习教学当中,以此增强学生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有效信息提取和交流合作的能力。案例分析复习方法的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与新知识讲授对比来看,案例分析复习过程的典型性、互动性以及迁移性特征更加明显。教师所选择的复习案例内容涵盖了当下社会热点与典型的地理知识,在特征的教学情境下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知识与信息,以此更好的进行解题。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更好的接受学生思维过程的反馈,加强对学生真是学习情况的了解。教师可以根据学情对学生进行引导与点拨,学生在案例分析中也会有新的知识收获。
        三、在复习中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以问题解决为主的复习过程是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形成能力、养成心理品质过程的课型。这种复习方式是把相关教学内容与具体应用联系起来,引导学生通过回答提出的问题或解决问题而掌握知识,从而形成相关素质的过程。以问题解决为主的复习课教学综合考虑了复习目标、学习内容特点及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等,以实际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为切入点,从学科的内部和外部情景中去揭示问题,与新授课和传统的地理复习相比,其构思的问题更富思考性、综合性和开放性。待解决的问题以图像文字信息为基础,通过分层设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背后隐藏的地理原理和规律。当置身于一个真实的地理问题情境中时,学生能真切感受地理知识的现实意义,唤起复习的渴望,从而把学习要求转化为内在需要。例如,笔者在完成“大气的受热过程”知识的复习后,提出问题:假如你暑假从成都出发,穿着轮滑鞋经青藏线抵达拉萨布达拉宫,行程中为了应对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应该携带哪些生活必需品?理由是什么?请用所学地理知识说明。
        教师要在复习阶段关注并适时调适学生的学习心理,是缓减长期复习带来的心理疲劳的有效方法。因此,复习课不仅关注智能层面,更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确立和健康发展。所以,问题的设计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开放性特征,给予学生表达个人意见、看法的机会,使学生不拘泥于某个固定的答案,使问题分析的过程和结果能更真实地反映或表达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会了从新的视角认识和理解主干知识,与原有的认知体系相互交融、相互补充,从而在面对其他问题时,能从知识结构中提取相关事实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综合运用于问题的解决。久而久之,还能培养学生发现和设计地理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结语:高三复习阶段的学生马上面临高考升学,地理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复习效果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最终成绩。因此,教师应当深化认知,在开展复习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加强对现代化理念与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运用,切实提升复习效果,为学生的高考创造有利优势。
参考文献:
[1]杨成琴. 如何提高普通高中高三地理教学的有效性[J]. 当代教育, 2019(1):31-32.
[2]汪艳林. 浅谈高三地理复习课有效性的 课堂表现特征[J]. 地理教学, 2019, 000(008):58-60.
[3]吴积芳. 加强问题探究,提升高三地理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J]. 青年时代, 2019, 000(008):262-2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