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措施与基础条件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15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0年第8期   作者:左沭涟
[导读] 落实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基本措施是推进专业群工作的关键,也是专业群发展的重点内容。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 苏州 太仓)左沭涟  215411

内容摘要:落实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基本措施是推进专业群工作的关键,也是专业群发展的重点内容。利用学校现有基础条件开展专业群建设,需要立足实际从管理机制、师资队伍、生源建设三方面为专业群工作奠定基础,并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与服务地方能力。
关键词:专业群建设  措施  校企融合
        1.学校专业建设现状规定专业群建设基本措施
        专业群建设的基本措施是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专业实训场室,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深化校企合作,课程内容设计,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技术服务。其中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是第一步,通过产业、行业、专业调研,对人才培养进行重新精准定位,围绕产业岗位所需,以培养、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为主调整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以专业平台课程为主要依托,专业核心课程为方向,选修课程为拓展,实践课程为着力点的专业课程框架;同时结合“1+X”课证融通手段实现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实训场室是专业群建设的硬性设施,实训室建设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二级院系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质量水平。实训室主要是用来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的,也是检验专业教学的第一场地,只有经过专业实训的学生才有资格走进企业实训基地进行实习工作。师资队伍是专业群建设的关键性工作,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都是由师资队伍的质量决定的,教师的实践能力与科研能力将直接决定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所以师资队伍建设在专业群建设中应该是首要重点性工作,必须有着严格的建设计划与建设周期。校企合作需要深化,企业必须不断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计与实施、专业实训环节全程参与,并在此过程不断调整完善,探索出适于当前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
        1.1重点专业群建设
        重点专业群是指围绕某一技术领域或服务领域,依据自身独特的办学优势或服务面向,以学校优势或特色专业为核心,按照“工作对象相同、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有效整合相关专业而形成的专业集群,代表着学校的专业发展方向或重点。骨干专业与重点专业群培育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骨干专业建设是重点专业群建设的基础。骨干专业与重点专业群培育与建设路径和措施一般可以选择由高到低、由大到小,由群到专业再到专业要素,即先做好顶层设计,然后再逐步深入。这样可以使专业群建设起点高,规划完整。
        1.2利用专业群建设提升专业水平
        专业群建设的核心是面向产业及结构、针对的技术或服务领域以及原有专业建设的基础,由此决定了专业群的结构、专业的组合、核心专业。专业集群服务面向整个产业链,专业则服务产业链上某个技术领域或者岗位,专业是专业群内的子系统。 在专业群建设当中,只有专业子系统能充分胜任产业链上技术岗位要求,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才能在专业群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因为专业群对接的产业群或产业链,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直接与岗位衔接,并通过专业群的合力,解决对接岗位所涉及的多种技术问题。比起单一的专业与岗位的对接,更具专业、技术上的优势,也更能解决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实际困难。企业通过专业群渠道直接把难题转化成课题,直接交给高校来解决。高校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提升了专业能力,提供了技术服务,也实现了对人才的高质量培养,并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校企融合、共同发展。
        1.3齐头并进中明确专业发展路径
        校企融合发展是今后专业群建设的必经之路。校企融合并不是因为学校本身不具备投资兴办企业的能力或者具备投产设备的资金等。而是校企二者的侧重点不同,企业是服务社会、服务市场的第一现场,需要真切的实际生产制造或社会服务技术能力;由此产生的资源与生产、服务信息往往是学校所不具备的。恰恰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却又需要这些资源或条件。这就是校企合作的基本切入点,无论是什么样的校企合作形式,始终都离不开这个基本方向。
专业群建设在原来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是集所有专业的合力,不单单与个别企业合作而是要与整个产业形成互动。在这种互动关系中取长补短,通过更高层面的观照对比,更能明确专业存在的不足,再进行有针对性建设工作,以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同时,因为专业群是通过不同专业或专业方向之间的差异性来罗织专业群系统,这些不同专业或专业方向之间因为专业群的关系而更需要发展自身的专业特性或优势,其发展方向必将更为清晰。而且专业的发展不是之前的“单兵作战”模式,而是协同发展,其结果是效率提高,速度加快。
        2.专业现有办学条件决定专业群方向
        2.1硬件投入与专业群建设 
        专业群在建设中应当积极探索、践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仅仅就此就可以明确专业群建设中硬件投入方向为两方面内容。一是实训场地,二是实训设备设施。实训场地建设与实训设备此前几乎所有高职院校都有相当数目经费投入。但是定位与目标都是较为含糊的,不清晰的。
        在专业群建设背景下进行硬件设施投入更应强调与合作企业的协同发展,探讨符合专业群建设与发展的硬件条件。这也就意味着,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要发挥双主体作用,一是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的主体,二是主动加强与企业合作,紧密围绕“真实生产环境”的实训平台建设内容,发挥其主导作用。后者的建设与投入也是为了在专业群建设中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平台依托,同时能借助该平台不断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专业群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整合了专业资源,并拉进深化了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这也是专业群建设的初衷。正是因为如此,才直接改变高职院校实训条件等硬件投入的重点方向,深化细化了硬件建设的具体内容,进一步把企业资源与专业建设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总之,专业群建设发挥的是专业的合力,通过专业资源集聚整合,改专业建设“单兵作战”为“多兵种联合作战”,以增强专业的研发能力、技术攻关能力、从而充分发挥高校专业的效能,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投身到技术服务与人才培养的工作中。
        2.2师资队伍与专业群建设
        依托教师发展中心,以导师带徒、名师辐射、校企合作为突破口,实施分类施教,按照“短小精专”原则,开展团队成员专业化培训,提升再教育培训效果。校内专任教师主要进行实习实训指导能力和技术技能创新能力培训,支持团队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教师企业挂职工作量可按一定比例核算为教学工作量,并可在职称评聘、岗位聘任、教师考核中计入教学工作量总和。


对企业高技能人才则开展专业教学法、专业教学标准等培训,通过高职“金课”、名师讲堂、“你讲我听”等提升其教学能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团队成员模块化教学设计实施能力、课程标准开发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
        探索实施“双岗互聘”模式,以双向互聘、双岗一体的形式,实现校企人才的互聘互派常态化,优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专兼结构。一是学校结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要求,遴选推荐专业技术水平高、研发能力强、富有团队精神的骨干教师到企业,受聘为企业技术负责人、部门领导等,兼职承担具体企业技术研发、管理工作,满足企业技术革新、经营管理等需要。二是企业根据技能人才培养需要,遴选推荐业务素质好、表达能力强、经验丰富的技能人才、技术骨干到校兼职,受聘为学校产业教授、专业带头人、实训指导师等。设置“固定岗+流动岗”资源配置新机制,可柔性引进企业专家和技术骨干为相对固定岗位人员。三是依托“双师”培训基地开展双向认证工作。
以学生为中心,把提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团队共同的目标,促进“校企双元”育人,建立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在专业(群)设置上,对接地方产业需求,根据产业变化情况与企业共同探讨专业群建设,按照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对标职业标准进行课程开发,把新技术、新工艺纳入教学内容,把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深度融合。实行模块化教学模式,把课程分解为基于职业工作过程的模块。团队成员共同备课,集体完成课程设计、教案编写和教学组织,协同探索项目式教学、情景式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专任教师讲授课程基本理论,企业教师讲授生产工艺、实训过程等。
        2.3管理机制与专业群建设
        专业群是体现校企双主体办学、跨学科跨专业的一种教学组织。专业群的教学组织不是在现有系、二级学院内部对专业的重新划分,而是在对产业链分析基础上进行重构。人才规格由单一技能转为复合技能,教学组织由专业本位改变为以专业群作为建设单位。上述问题直接导致管理机制变革的迫切现实,只有从学校高层乃至管理部门层面放松体制约束,让专业单位腾出手脚,才能有效进行专业群建设工作。否则专业群建设的工作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裹足不前,无法实现专业群建设工作的实质性进展。
        专业群建设目标引导机制是指专业群的建设目标引导专业群建设方案实施以达到预期目标的一系列工作活动和制度组成的有机体系,具体包括目标任务分解、目标任务管理和目标评估三个步骤。目标任务管理首先需做好任务分配,将任务分配给不同的部门或成员,责任到人,实行责任制。其次接受任务的部门或成员要明确各自不同阶段的具体目标。部门和责任人根据具体目标分阶段完成专业群建设的任务,确保每项具体目标的实现,从而得以保证总目标的达成。
        专业群组织领导机制是指专业群建设中行使建设规划、统筹安排、监督评估等一系列工作活动和制度组成的有机体系,包括组织结构的设立、岗位职责的明确、权限和责任的划分等。首先是成立专业群组织领导机构,通过设立专业群建设委员会组织领导专业群建设工作,由二级学院院长、副院长、专业群带头人、企业代表、专业带头人(负责人)、课程负责人等组成。
        遵循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职教规律,以增强专业群核心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为目标;明确内涵,避免形式主义;把握原则,提高建设实效性,减少内耗,形成专业群规模和质量的动态管控机制;建立与专业群相适应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评价体系,避免专业群的低效运行。这里的管理体制主要先通过学校的先行改革措施,来释放专业教学单位长期积压的活力,在此基础上再探索校企共建实体的管理方法与手段。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关注的重点方向与人事两大方面,把控好专业群建设的方向,做好引导与监控是学校层面的主要工作,同时做好有关专业群建设具体工作中的服务性工作。人事主要是指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其实需要学校层面做好多方面具体工作,如师资引进,师资培训,职称评审,以及多方面师资调配工作。
        专业单位在主导方向正确的前提下,用好所属单位的人、财、物。把人、财、物所具有的效用充分发挥,并科学设计三者之间的灵活调配方案,在理顺关系的同时,提高效率。专业群建设本身就是一件复合度极高的系统性工作,大多数情况下都需要各种因素交错同步运行才能发挥这些资源的各自功能与效用,为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提供不竭的能量。
        2.4生源现状与专业群建设
        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产业(行业)岗位需求调整更新,学生按照企业岗位的设置选择所学方向。将招生模式调整为专业群招生,打破群专业壁垒,强化岗位方向。尤其在当前普高生源萎缩的情况下,采取单招与注册吸纳中职生源,以及拓展社会招生的策略来弥补普高生源的不足。目前高职院校的生源有普高、中职单招、中职注册、中职3+3、普高注册、社会注册几类.生源类型的复杂化与多元化必将改变人才培养策略方法,以满足不同类型生源的现实需要。
        专业群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才培养工作的复杂性,尤其是专业群提出的宽基础,基础课程的执行标准更要有科学性,更需要运用项目化任务型的课程设计理念,落实课程教学内容。绝对避免学科化、全理论化的课程内容介入基础性课程。所以对于专业群内的平台课程设计与实施,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依据方案,以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专业基础能力与技能知识。另外,平台课程实施阶段就需要与企业合作,共同进行人才培养,确保学生专业基础技能地获得,也将进一步明确专业方向课程。
        3.专业群建设目标与任务
        3.1目标
        专业群建设的基本目标是集聚资源,实现资源优化,切实推进产教融合,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水平。资源是指校企两方面的资源,学校主要是人才资源;企业主要是实践资源;通过上述资源互补、互用、互借、互联来加强校企多方面合作,为人才培养创造有利条件。
        3.2任务
        专业群建设的具体任务是共建校企深度融合人才培养平台,充分发挥培养平台的功用,利用平台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同时利用平台实现教师教学科研、技术服务水平的提升,合作企业也不断壮大自身的研发能力与人才实力。
参考文献
[1]韩真良,刘天和,周清清,杜静萍·高职院校骨干专业与重点专业群培育与建设探讨——以黔南职院会计系会计骨干专业与重点专业群建设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 年11月·第89期。
[2]盛 华 军 , 李 昌 权·高水平机电专业群的精准发展与特色建设研究·轻工科技·2020年第36卷第9期。
[3]徐国庆·基于知识关系的高职学校专业群建设策略探究·职业教育·2019年第7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