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15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0年第8期   作者:周海燕
[导读] 导入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教学环节。这是众多教育专家和广大一线教师总结长期实践经验得出的结论。

浙江省乐清市虹桥镇第五小学       周海燕

摘要:导入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教学环节。这是众多教育专家和广大一线教师总结长期实践经验得出的结论。课堂导入是教学过程中的开始环节,也是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情境的重要一环。课堂导入、新课讲授和课堂总结等是密不可分的,导入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导入得法,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好奇探究心理,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顺利地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因此,重视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导入,对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它恰如其分地提醒我们:课堂导入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环节。开始时的“几分钟”导入设计得好,会给一堂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开始时的“几分钟”抓不好,就会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的完成,甚至还会影响到整个教学的成败。因此,学生需要活泼生动的课堂;需要教师用导入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需要教师巧妙地设计导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进入学习准备状态。只有这样,教师精心设计导入,以新颖有趣的导入触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探索心理,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一、情感性导入
        情感性导入是指教师从学生和教材实际出发,利用情感共鸣的心理机制通过语言描绘或者借助于声像技术,创设出一个与课文相近的情境,使学生移情于所创设的情境的一种导入方式。人的情感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由于小学儿童的情感容易受具体事物的支配,所以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用不同的情境激把自己的情感与文章的情感溶化在一起,来打动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使文章与学生的“心”,教师与学生的“心”,产生共鸣,形成一个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
        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一进课堂,我就用深沉、悲哀的语调说:“岁月的风雨,可以洗去我们许多记忆,历史的车轮,可以发学生的情感,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手段。为此,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把握作者蕴含在其中的情感脉搏,然后再依此设计出与作者感情一致的导入语。在实际导入课文时,教师还需注意自己的语速、语调及面部表情等感染因素,要把文章中的感情充分地展现出来,这样才能切切实实地打开学生的心门。 
        二、趣味性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习的原动力。兴趣能促使人们去获得知识,扩大眼界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往往都力求去全面认识,去深入钻研,并孜孜不倦地去探求;假如这个学生对语文毫无兴趣,虽然经过教育会勉强去学习,但也是难以学好的。所以,教师在安排教学过程的同时,若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郊果。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有这样一段精辟的见解:“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起来,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学生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在教学过程中,课堂导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否得以激发。因此,我们应多研究学生的兴趣点,努力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导入带有趣味性,从而使学生对语文教学既好之又乐之。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爱听有趣的故事。听故事时,个个兴致勃勃,注意力高度集中。教师若能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因素,用一个有趣生动的故事导入新课,变学生的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引进他们的想象,使课堂教学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在教学《i u v》这一课时,我先出示一幅情境图,让学生边观察图边听故事:“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三个好朋友,是谁呢?”学生回答说是乌龟、蚂蚁、小鱼。我又说:“小蚂蚁是个非常懂事的孩子。


有一天……”然后我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了这个童话故事,孩子们一下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看得出来,乌龟伯伯的热心助人、小蚂蚁的活泼可爱、小鱼的真诚鼓励都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时我再相机出示“i”的表音表形图,说道:“活泼可爱的小蚂蚁为我们带来了单韵母朋友i,请小朋友们看老师怎么发i这个音……”接下去的教学水到渠成,学生在积极的愉快的情绪中学完了新课。
        三、激疑性导入
        激疑性导入是用教师不立即给出答案的设问构成的导入。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生疑、探疑、解疑的连续过程。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思之始,学之端”。所以,语文教师要注意利用导语设置疑念。当然,所设之疑可以是一个问题,可以是一个悬念,可以在题目上做文章,更可以在内容上打主意。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始。如果教师在课前就紧扣课题引导学生质疑,让他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无疑,将为下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铺垫。在许多情况下,我在揭题板书之后,总要发问:“看到题目,你首先产生哪些疑问?”再根据学生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在向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激发其兴趣,启迪其心智,真正做到以学定教。
        比如:教学《飞夺泸定桥》时,我们可以紧紧扣住课题的“飞”字,引导学生质疑,红军夺桥为什么要用“飞”?鼓励学生质疑,畅所欲言,并从课文中找出“飞”的原因:“时间只剩下二十多小时”、“还有一百二十公里”,时间紧、任务重,加上天黑、下雨、路滑,前有追兵,后有阻敌……一下子扣住了文章的中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教师以学生学习参与者的身份去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抓住本质,积极探索,就能点燃学生那把渴望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的求知之火,创造出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温故知新导入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旧知识引入新知识,也可在教学中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两篇文章的异同点。   
        例如《一夜的工作》的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曾学过《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课文描写了首都人民向周总理永别的感人情景。你们知道人们为什么会这样尊敬和爱戴他吗?   
        生:(略)   
        师:周总理虽然离我们而去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一课《一夜的工作》。请同学们读课文,让我们一起走进周总理俭朴的生活中去,去看看他是怎样劳苦地工作的。
        五、音乐导入
        借助于与课文内容联系紧密的歌曲作为导入的途径。这种方法灵活多变,利于调动学生情绪,并能克服紧张心理,活跃课堂气氛。播放与本课有关的音乐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伯牙绝弦》这篇课文,我就先播放《高山流水》这首曲子,让学生沉浸在优美的旋律中,继而介绍作者,再由学生介绍作者相关背景资料,最后再深入学习课文,以自己的感受和课文作者的感受做对比,真正体会伯牙绝弦的含义。
         总之,导入是课堂上要走好的关键的一步,是气氛的调和剂,是整堂课情绪感染的开始。导入应以学生为主,因时而变,因势而改,因文而生,把课堂导入变成展示学生多方面才艺的舞台.这样就能真正体现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张鲁先;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导入[N];抚州日报;2011年
2.吴晓娜;;语文课堂导入设计的艺术性[J];才智;2011年31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