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生成

发表时间:2020/12/15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0年第8期   作者:王卡
[导读]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由疑而思,由思而悟”。

浙江省乐清市盐盆小学  王卡

摘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由疑而思,由思而悟”。由此可见,在学生的学习中,质疑问难是极为重要的,是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先机。孔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问能解惑,问能知新,任何科学的发现无不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善于设问,而且更要满腔热情地促使学生发问。
关键词:小学数学;疑问;
        我们时常在上课时发现:尽管老师精心创设了各式各样的问题情境,并进行了启发、诱导,希望学生能有疑而问,但会提问题的学生是少部分。
        问者表现为:1、不会问:这些学生敢问,但不知该怎么问,遇到难题或稍有变化的题目不多分析就急于问同学、问老师、问的问题很笼统,常常问的是这道题怎么做,那道题怎样解,问其然,不间其所以然。2.会问:这些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不肯放过每一个问题,问起问题来能抓住要害,问在理解的疑难处,问在知识的关键处,对问题常常会打破沙锅问到底。
        不问者表现为:1.怕问:这部分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差,提的问题大多简单,加上有自卑感,对于没弄明白的地方,一般也不敢发问,一怕老师指责,二怕同学取笑2.不愿问:这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明知不懂也不问。3.不懂问:这部分学生属中等生,他们对新知的认识往往只停留在表面上认为自己都懂了没什么可问的。
        那么,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教师应如何促使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创设“问题”情境
        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习的内驱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问”的情境,使学生形成认知冲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我在教学圆锥这一课。当出示打谷场上圆锥形的图像后,问学生:你们看到这些谷堆想提什么问题?学生思考后,争着提出以下问题:谷堆的形状叫什么?谷堆的体积有多大?这些稻谷有多重?谷堆的占地面积是多少?等等。教师强调,尽管本节课无法一一完成这些问题的解决任务,但这些问题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提出来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学这些知识时特别注意听。教学中,教师还可采用讲故事、猜谜语、游戏、比赛等形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实物内容联系起来,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团,形成悬念问题。例如: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一位教师用讲故事激发学生提问题:猴妈妈给她的孩子分西瓜。猴妈妈说:“我分给哥哥1/3个西瓜,分给第第2/6个西瓜……”猴妈妈的话还未说完,猴哥哥就大叫起来:“妈妈不公平!”听完这个故事后,请同学们来评评理:“猴妈妈分得公平吗?”故事激起了学生心中的疑团:“猴哥哥分得份数少,是否分得少了呢?”“两个分数谁大谁小该怎么比较呢?”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学生心里想提的问题就多了。
        二﹑夯实“问题”基础。
        1、要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为他们提问题提供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2、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改变课堂上教师唱“独角戏”或几个“能说”的学生占据舞台的传统弊端,使每个学生都有表演的机会,提问题的机会,并给学生留足提问题的时间。
        3、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要`充分运用自身的魅力,数学的魅力,创设良好的数学情境,投入真挚的爱生情感,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唤起、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吸引学生参与数学学习,以趣生疑。
        4、教给学生寻找问题的方法。如在知识的“生长点”上找问题,也就是要在实现从旧知到新知的迁移过程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知识的“结活点”上找问题,也就是在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上发现和提出问题;从自己不明白、不理解、认识不清楚的地方找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只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是什么”就能发现处处有数学问题。
        5、安排学生课前看书预习,让学生预习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把不明白的地方记下来,设计成问题,在教师授课时提出来讨论,或向同学提问。
        6、准备一本提问薄或后黑板留一块,当老师没空时,学生可将想问的问题写在本子上或黑板上。
        7、订正作业时,要求学生写出错误原因再订正。如计算题,是概念不清、算理不明,还是抄错、算错等。应用题出现错时,要求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写出数量关系或作出分析图表,以迫使一些不求甚解的学生问书、问同学、问老师,找出错误所在,真正达到订正的目的。
        三、营造“问题”氛围
        1、向学生讲明问“问题”的好处。可以通过名人名言、故事进行宣讲,另外还可以举一些身边的实例,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
        2、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对于发问者,哪怕问的问题很简单或根本就没有什么意义,教师都必须根据情况认真作答或课后给予回答,并抓住时机进行引导,教学生如何分析题意、怎样问才有意义。对问得不好的同学,千万不要责备、讥笑,也不允许班上其他同学取笑,对于大胆提问的同学要以真挚的情感多给予表扬和鼓励。
        3、对学生的突然发问,教师要慎重作答,有的问题可根据情况因势利导及时组织讨论。例如:在看教学录相时,一位教师教学三角形特性一课,学生通过推、拉得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后,一位学生会却突然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三角形的一边断开后,用螺丝把断开的地方旋上,这个三角形还稳定吗?这个问题提出引起了许多同学的兴趣。这时教师就让学生去猜一猜,争论一下,看看是否稳定为什么?课堂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待争结果,统一了认识后,教师抓住时机说,希望同学们向这位同学学习,多思考,提出更多更好的问题。
        4、举行竞赛活动。例如可经常举行以小组为单位的提问题竞赛活动。通过比提问题的数量和质量评定小组或个人的竞赛城绩,使学生在竞赛的氛围中积极参与提问题。
        5、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在彼此交往中,教师要多深入学生,接触学生,多给学生微笑和鼓励,尽量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与教师平等相处,一起探索,一起研究。
        问题是创新的起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激起学生问的火花,促使学生从“怕问”向“敢问”、“会问”转化,让学生养成“好问”的习惯,让他们在这样一个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让“好问”伴孩子们成长一生,助他们像雄鹰一样飞的更高更远。
参考文献:
1.石善元;;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的动态生成及解决的策[J];《考试周刊》2018年16期
2.刘玉;;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A];《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九卷)[C];2018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