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教研室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15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0年第8期   作者:刘小情
[导读] 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作为最基层的教学组织,教研室在培养人才中将发挥更重要作用。

湖北医药学院  刘小情 442000

摘要: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作为最基层的教学组织,教研室在培养人才中将发挥更重要作用。本研究在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教研室建设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通过理顺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完善资源供给保障机制、增强教研室凝聚力等措施加强教研室建设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教研室,建设
        “十三五”时期教育发展取得显著成就,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1.6%,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导向,要求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普遍采用校、院(系)、教研室三级管理体制,教研室是最基层的教学管理组织。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如何充分发挥教研室的职能,推进教研室建设与发展,以适应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教研室建设现状与问题
        1.1教学与科研矛盾突出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研与科研的矛盾突出导致教研室发展陷入困境。我国高等教育之初基于当时的情况,采取苏联模式将科研、教学任务分别由科学院(含社科院)、研究所等专门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承担的体制,使得我国高等教育起初更多强调知识的传承,使得教研室在初期发展阶段只注重教学而忽视科研。而在改革开放后,各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多将科研成果作为职称晋级的核心硬指标,直接导致教师为了评职称而全力申报科研课题,无暇顾及教学工作及教学改革研究,教研室变成简单承接和安排教学任务的载体。不同时期,科研与教研的取舍矛盾都导致了教研室的功能发挥,限制了教研室的进一步发展。
        1.2经费等资源投入不足
        资源是发展的物质基础,但随着科研项目、科研论文的等级和数量对高校排名等的影响力日益增大,应用型本科院校也不断加大对科研的支持和奖励,甚至举全校之力发展科研,导致对教研室教学方面的建设投入不足。调研发现,大部分教研室没有教学专项经费,有经费的教研室也基本没有独立支配的权利,这种现象在地方应用型高校更为明显。有的调研对象反馈,教师全凭蜡烛般“燃己照人”的情怀奉献教育事业,教学资源则基本靠网络免费搜集和图书馆借阅。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科研团队,很多科研团队能获得数额巨大的经费,临近年底甚至出现突击花钱的现象。此外,教研室还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教育部明确要求生师比应当小于18:1,具有研究生学位专任教师比例应当大于30%,但很多教研室生师比远大于18:1,不少教师一学期必须任教四门以上课程,周课时量16节以上,繁重的教学任务压得教研室教师“流血又流泪”。经费不足、师资不足,对新教师的吸引力逐渐弱化,导致大部分年轻老师不愿意加入教研室,这又形成恶性循环,使得教研室处境逐渐边缘化,功能逐渐式微。
        1.3团队合作意识淡薄
        由于相较科研而言,教学和教研不受重视,对教师的教学和教研考核也基本只有量的要求而没有质的约束,长期教学后,教研室教师已经将自己的课程教学烂熟于胸,认为没有必要开展团队合作、没有必要集体备课等活动,导致多数教研室的教学法活动流于形式,教师各自为阵。在以不变应万变的僵化思维下,多数老师随大流,满足于完成基本的个人教学量考核任务,通过团队研究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能力、创新教学内容的合作进取精神渐弱。教研室主任由于缺乏团队智力支持而只能应付院系任务,消极制定年度教学规划等,从而导致了教研室发展中集体智慧严重缺失。此外,由于多数教研室基本无新鲜血液加入,教师又不需要坐班,使不少教研室仅剩空壳一样的存在。自我封闭式的教研室生存、发展现状,造成教研室教师比较闭塞,严重降低了教研室的学术活力、教学活力和团队凝聚力。
        1.4缺乏有效的组织机制
        我国高等教育起步时学习苏联模式,即采取“校-院-系-专业教研室”的管理体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人才培育供需严格匹配,高校教研室这种组织体系下发挥出了巨大的教研能量,取得了突出育人效果。而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双向选择竞争,高等教育也快速呈现新发展趋势,研究所、创新团队争夺科研职能,教研室的教学职能却出现弱化趋势。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不设教研室而是将教研室的职能直接放在系中,由四级管理变为三级管理,体制上的组织基础欠缺导致教研室越发难以发挥职能作用。此外,管理机制上也存在不足,缺乏有效的监督、评估、考核奖惩制度。一方面,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教研室在很大程度上被行政化了,成为学校和院系自上而下对教师进行行政管理的载体,一些教研室基本丢失了对教学、改革和研究过程的监督权。


另一方面,在现有的高校职称评审制度中,对教师工作的考核和职称评审上都对科研工作有具体的要求,而对教学却只要工作量达标即可,既无质量评估机制也无奖惩机制,使各级领导干部建设发展教研室的主动性和教师参与教研室的积极性严重不足。
        二、加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研室建设发展的对策
        2.1深化改革,理顺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任务更加明确、发展路径愈加清晰、建设目标更为远大,高等教育必然要从单纯的知识传承转入知识传承、创新和创造并重的新阶段。培养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第一使命,在担负这一使命的过程中,教学和科研两者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这就要求高校既要做好教学、又要精深科研。教研室作为高校基层的教学组织,虽然主要以教学任务为主,但实际上也同时承担着科研任务,因而处理好这两方面的关系也十分重要,必须保证两者之间既有明确分工,又有紧密合作,让教学和科研发挥各自优势、协同育人,共同为学校发展作出贡献,更好地培养一流人才。首先,应明确教研室主要是承担教学任务以及涉及到本科教学的各方面工作,如课程建设、教学质量建设、教材建设等,而基层科研组织则主要是开展科研工作等。其次,在教师年度考核和职称评定时,应当深化改革、优化方案,让指挥棒发挥应有作用,而不是脱离实际瞎指挥,要让教师既能认认真真教书育人,又能沉下心境钻研科学。综上,应用型本科院校教研室必须理顺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做到教学与科研并重、紧密结合、协同发展。
        2.2整合资源,完善资源供给保障机制
        加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研室建设,必须整合资源,完善资源供给保障机制。一是有效整合现有资源,在不影响学校其他工作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大对各教研室的经费投入,并给予经费支配使用权,以支持教研室建设发展。二是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统筹基层教学组织设置,科学合理的合并或新增教研室,并把教学管理权力下移,推动教研室资源共享。三是建立配套制度出台相关规定,保障教研室教师的教学工作,多渠道吸引师资力量,及时补充师资队伍,支持鼓励教师提升学历水平,提升教学研究能力,以提高教学效果。
        2.3强化合作,增强教研室凝聚力
        作为基层教学组织,高校教研室应增强团队建设意识,在强化教师教研室归属的同时深化教师的团队合作机制,用以改变教研室教师各自为阵、团队意识单薄的现状。首先,必须打破传统教研室内部各自为阵的个体游离惯性模式,树立教研室共同归属意识,倡导不同思维的凝聚、研讨、交流,在不同思维的碰撞下营造良好学术氛围,培育共同目标,形成团队合力,凝聚强大力量,提升教研室综合实力。其次,要树立“大教研室”思维。传统单体作战式教研室在当前跨学科、综合性、开放性科学研究模式下竞争力骤减,孤军奋战显然不如抱团取暖,所以不同教研室之间也应开展项目式合作,增强合作交流,以学科整合、学科交叉、学科融合的创新矩阵组织突破教研室发展的制约因素。
        2.4加强管理,完善组织机制建设
        教学和科研水平直接关系到专业的发展和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同时抓好这两方面工作又能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研究。随着高教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对科研、教学的建设日趋重视又区别对待的局面不可逆转。因此,可以在组织架构上予以创新来破解学科精细化发展、科研强势与教学弱势的矛盾。以学科或专业群为中心组织建设教研室,以灵活的组织开展活动,给予教研室更多空间专注于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学改革等问题。而在管理机制上,则应当通过构建科学的绩效评价制度、质量监督制度、考核激励制度等以形成长效的保障体系。如,摒弃“看量不看质”的粗放式考评而采取量质结合考评方式,提升教学质量;质量监督要明确监督的内容以及形式,做到适时到位,既防止监督触手过长影响教学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又要避免监督脱位形同虚设;考核激励应当将教学和科研放在同等位置对待,不能在各类资源分配中唯科研论高低,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石义秀,王先科.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高校教研室重塑与改革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9,(5):25-30.
[2]莫华.应用型本科院校教研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22):456. DOI:10.3969/j.issn.1001-828X.2018.22.381.
[3]孙丽娜,贺立军.高校基层教学组织改革与教学团队建设[J].河北学刊,2007(05):162-165.
[4]白彦满都拉,张立军,任洪宝,刘宗瑞.当前高校教研室发展现状调查研究[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4,2(03):22-28.
作者:刘小情(1987-),女,湖北医药学院,助教,湖北十堰项目:2016年度湖北医药学院人才启动金资助计划项目“高等医学院校教研室建设研究—以湖北医药学院为例”(2016QDJRW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