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2/15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0年第8期   作者:沈俊玲
[导读]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班主任工作的全部内容,但作为班主任,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来开展实际工作,又是非常必要和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班主任必须肩负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担,科学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心理动机,并做到及时的调整,做一个真正的“心理专家”,这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才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所在。

菏泽工程技师学院   沈俊玲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班主任工作的全部内容,但作为班主任,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来开展实际工作,又是非常必要和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班主任必须肩负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担,科学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心理动机,并做到及时的调整,做一个真正的“心理专家”,这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才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问题,解决途径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还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班主任必须肩负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担,科学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心理动机,并做到及时的调整,做一个真正的“心理专家”,这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才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所在。
        那么,要在班主任工作中从事好心理健康教育,该如何入手呢?下面就谈谈我自己的一点看法。
        首先,班主任除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是心理健康的。
       众所周知,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作为班主任,在管理的过程中,除平时的教学工作外,更主要的工作是“育人”。我们面对的是纯洁、活泼的学生,如果教师本身心理是不健康的,那又怎么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呢?如果教师本身性格暴躁乖戾,情绪喜怒无常,对待学生冷漠无情、尖酸刻薄,这如何能使学生的情绪趋于正常,保持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呢?
        可以这样说,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的危害,决不次于其教学能力低下对学生学业所产生的影响,因此,这就要求班主任除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有健康的心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谈得上教书育人。
        其次,要做到充分了解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总的来看,对学生而言,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
        一、情绪波动大,变化无常。
        二、意志薄弱。   
        三、不良的性格特点。性格方面的因素是中学生心理问题中的一种典型,其表现为:1、自私狭隘型。
        2、自高自大型。
        3、自卑怯懦型。
        4.嫉妒孤僻型。
        四、青春期的影响。进入了青春期的学生,其心理随着生理特征的变化而变化,一部分学生情感极不稳定,情绪上变得焦虑不安,有时感到孤独、忧虑和苦闷,有时便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意志,打不起精神听课。
        根据中学生心理的可变性与可塑性、过渡性与动荡性,尽管以上这些主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但只要班主任能有的放矢地加以正确引导、扶持、帮助和教育,同样可以得到相应的纠正和调整。



        再次,开展良好的集体活动是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因为,轻松愉快的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而且是通过集体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形式。同时,良好的集体活动是富有感染力的课堂,它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消除其心理障碍,相互沟通,它能使师生在活动中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还有利于教师在活动中发现问题,从而帮助其解决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针对一部分学生缺乏恒心、毅力、对学习存在惰性,从而使他们的智力因素受到极大束缚的特点。可以采用开展一些主题班会的方式,让学生们充分讨论,帮助其制定好“学习计划表”、“不良行为登记表”、再制定监督机制,这样做,会使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得以提高。
        二、针对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对人冷漠、自私的心理特点。我们又可以从开展具体的活动,让每个学生寻找、发现班集体中的很多故事,如在本班开展朗读比赛,和兄弟班开展篮球赛等。多开展这样的活动,学生慢慢地变得主动热情、团结活泼、同学之间也开始变得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这样既转变了学生不良的心理特点,又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
        三、开启学生心理的一把钥匙——笔谈。针对部分学生害羞、腼腆的心理特点,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要想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笔谈比面谈更能行之有效。通过师生一段时间的笔谈后,学生就能大胆与教师说悄悄话、知心话了,这样的交流实属一种心与心的对话,只要长期坚持,还愁不了解学生吗?
        四、家访——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相互沟通,促进教师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在家访中,充分做好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使其转变观念,为孩子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环境,让家长们以健康的心态对待孩子、教育孩子。明确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每个家长的基本职责,能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努力使孩子达到德、智、体全面发展。
        五、把班级仿制成温馨的家庭。在保证教室卫生清洁,桌椅摆放整齐的基础上,和学生共同努力,布置美化教室,要充分支持学生们的想法和心愿。在教室里挂上舒心的窗帘,贴上学生自己的书画作品、拼图、名人警句等。通过一系列的班级活动,使他们看到了自己的能力,找到了自信,学会了合作懂得在同学之间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从而也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
       此外,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时,无论是面谈还是笔谈,都必须遵循几个原则:
       1.平等性与民主性原则。在科学真理面前,师生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
       2.共情原则。教师要学会倾听,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学生的各种内心感受,并将其表达出来与他们产生共鸣,这样,可以缩短空间上、情感上的距离,有助于学生易于接受教师的教育。
       3.保密性原则。教师只有在给学生保密的前提下,学生才有可能毫无顾忌,畅所欲言。
       总之,要了解和帮助学生矫正异常的心理,就得亲近他们,做孩子们的朋友,因为只有亲近才有了解,只有了解才会产生信任,只有信任,教育才可能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当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班主任工作的全部内容。但作为班主任,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来开展实际工作,又是非常必要和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这样,才能更好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才无愧于“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称号。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