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教育研究的类型之个案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15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0年第10期   作者:王莹
[导读] 《我妻我女》纪录片选择了一位以妻女关系为主线,介绍北京一个家庭独生女的日常生活经历。

重庆师范大学   王莹   401331
 
【摘要】《我妻我女》纪录片选择了一位以妻女关系为主线,介绍北京一个家庭独生女的日常生活经历。在拍摄过程中,难得地披露了这一家庭日常生活中鲜为人知(实际上这类家庭又是随处可见的)的故事,成为分析当时中国家庭、儿童、学校和社会教育过程中重要基础材料。接下来我将此纪录片建立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从概念、类型、特点三方面为理论知识,分析《我妻我女》的学习教育、生活教育及原生家庭。
【关键词】原生家庭、个案研究、家庭教育
        一、学习教育
        中国式传统意义的教育,有时让孩子有些喘不过气。个案研究的概念强调被研究对象的界定,是一种定性研究路径,是一种全面的研究策略和方法。《我妻我女》中的母亲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典型母亲形象,每天的生活中心以孩子和家庭为主,以工作为辅,片中的小孩儿也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小孩儿,接受着最为传统的中国式教育。家庭亦如此。摄影者通过对这一对儿母女日常生活的拍摄,试图通过个例来进行全面的研究。
        片中的母亲,每天的生活几乎都是围绕着自己的孩子,从早上开始为孩子做早饭到晚上睡觉前辅导孩子的功课,母亲的爱从嘴巴和肢体语言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甚至可以说是密不透风的。这样的爱总让人觉得喘不过气。
        二、生活教育
        生活中的任何花草树木皆可成为教育的素材,任何场所都可成为教育的场所,只是我们缺乏发现的眼睛。个案研究的类型按研究对象分为个体的个案研究、机构的个案研究、社团的个案研究;从数量上分为单一的个案研究、多重的个案研究;从研究目的分为诊断性的个案研究、指导性的个案研究、探索性的个案研究。所以综上,《我妻我女》是个案的、单一的、探索性的研究纪录片。观看此片不久时常你就会发现母亲有良好的教育素养,母亲虽然在对孩子的学习教育上异常严格,但是母亲非常善于将生活中的知识进行潜移默化的融会贯通,比如:母亲和孩子买菜,走在大街上时,母亲会以开玩笑的形式对孩子提问,并且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孩子不仅不会感到反感,反而会觉得有趣,就这样母亲让漫漫买菜的枯燥道路,变成了亲子交流的情趣之路。
        三、原生家庭
        幸福的原生家庭,让孩子幸福一生。个案研究的特点具有单一性、典型性、深入性、针对性、借鉴性、自然性。此片具有个案研究的单一性、自然性特点。


个案研究的单一性指的是个案研究的对象,往往是个别的人、个别的事件或由个人组成的团体。深入性指的是个案研究的研究周期一般比较长,而本纪录片并没有对母女进行长时期跟踪和拍摄,因此对于深入性特征并没有体现。通看完整部纪录片后,虽然片中的母亲既严格又亲切,但是整体而言,孩子的原生家庭幸福感还是很强的。这其中,有一个既好笑又感动的小片段:有一天,孩子的母亲带着孩子去北海公园的健康咨询中心为孩子买增高钙片,该母亲毫不犹豫的一下子买了三盒增高钙片,一共花了五百多元,但是母亲并没有觉得很贵,甚至非常的开心,在这位母亲眼里,此时只剩下了对孩子未来理想身高的幻想。在我们现在看来,母亲的这一行为是不具有科学性的,特别是发生在这样一位高知识分子母亲的身上,同时,又从另一个角度,我们只能感受到这个小孩子的幸福。因为她的原生家庭成长背景具有完整性、全面性。母亲在教育和生活上是细致入微的。
        综上所述,《我妻我女》这部纪录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教育的不同面貌,原生家庭塑造着人的个性,影响着人格的成长,培养着家庭里每个人的管理情绪的能力,为个人成长后人际互动的人格模式定型。人的一生中有两个家庭,一个是自己在那里出生并成长的家,另一个是自己长大进入婚姻生活后所创造的家,而自己长大后组建的家被称为新生家庭。但是通常原生家庭来自于从小成长的家。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我们最早、持续力也最久的环境及系统。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不知不觉的。我们在原生家庭的习得,养成的言语、行为、情绪、情感、思维等习惯性模式在我们工作、生活与人际交往中会不由自主的表现出来,影响到人际交往、新生家庭的方方面面。原生家庭中的原生事件不知不觉地影响着我们。但是当今社会难免会出现因为原生家庭而带来的种种影响。中国人对原生家庭的依恋很深,有一种解不开的“原生情结”。如果不进行疗愈,就会影响你的人际交往,影响你的家庭、工作和生活。但这毕竟只是个案研究,而且在个案研究的深入性上并没有所体现。所以,在未来的教育研究上,教师在成为研究者时,应注意研究的全面性和普遍性。
参考文献:
[1]安徽省大学生抑郁症状与人格特征和家庭环境的关系[J]. 王君,张洪波,王莉娜,胡海利,朱军礼,吴红花,陈琳,张正红.  中国学校卫生. 2009(01)
[2]亲子关系研究的主要进展[J]. 王云峰,冯维.  中国特殊教育. 2006(07)
[3]强迫症患者家庭环境及父母教育方式的对照研究[J]. 赵光国,曾昭祥,郭军.  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3(03)
[4]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初中生抑郁、焦虑情绪的关系[J]. 阳德华.  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1(06)
[5]家庭系统理论的发展与现状[J]. 张志学.  心理学探新. 1990(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