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策略 蓝劲松

发表时间:2020/12/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2月下   作者:蓝劲松
[导读] 在我国教育体制持续改革的带动下,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核心素养已成为各级教育教学关注的热点话题。小学生正值塑造个人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的关键时期,此时借助道德与法制教育对其展开引导,除了能够帮助其健全人格、塑造品质之外,同时还能够培养其良好的习惯和积极的态度,使其获得健康成长。因此,作为一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与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挥自身主体性和能动性并将核心素养这

惠东县大岭小学 蓝劲松

摘要:在我国教育体制持续改革的带动下,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核心素养已成为各级教育教学关注的热点话题。小学生正值塑造个人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的关键时期,此时借助道德与法制教育对其展开引导,除了能够帮助其健全人格、塑造品质之外,同时还能够培养其良好的习惯和积极的态度,使其获得健康成长。因此,作为一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与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挥自身主体性和能动性并将核心素养这一理念充分渗透在教学当中,以此有效促进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发展。以下,笔者就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展开具体探究,并对此提出相关建议性策略。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核心素养;策略
                                                                                                          前言:在全球化竞争不断激烈的今天,公民的个人素养和创新精神集中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竞争力,而教育则是培养公民良好素质的重要基础。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方法中,除了开展班级活动和日常管理之外,还可以充分借助道德与法制教育。小学生的年龄非常小,因此其接受能力与认知能力相对较差,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结合时代发展需求与学生个性特点,将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作为课堂教学目标,积极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引导学生学会创造与探究,体验学习与生活的乐趣,理解如何与人交往,强化自身生存能力,进而为将来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优化教学方法,增强小学生的道德意识
       (一)借助教学情境,提升学生政治认同感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时常会涉及到一些案例,目的是借助生动的事例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与趣味性。以此作为基础,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利用动态视频将教材中的事例和场景呈现出来,从而构建一个形象生动且富有趣味性的课堂氛围,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深化其对知识的理念,同时促使学生对其中体现的道理形成更加清晰的认知,对其传递的积极情感形成认同感,从而获得道德意识的增强。
       (二)借助教学游戏,提升学生规则意识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带领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结合教材内容适当开展教学游戏,借助寓教于乐的形式将纪律与规律等观念传递给学生,进而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和管理意识,以此提升道德品质。以“生活离不开规则”这部分知识为例,教师即可以带领学生开展教学游戏,同时制定一定的游戏规则,倘若学生触犯规则就要立刻做出惩罚,让学生意识到遵守规则是确保游戏有效开展的必要前提。


教师可以借此向学生讲解规则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1]。
       (三)借助教学讨论,完善学生道德认知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年龄与个性特点引导其进行讨论学习,让学生能够拥有更多发言的机会,使其在思维交流中获得启发与灵感,从而不断完善道德认知。例如,当课堂教学进行到人教版教材中关于“让我们的校园更美好”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根据教材当中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哪些行为有助于校园建设、哪些行为破坏了小校园和谐,然后共同拟定“校园公约”,使学生能够对自身行为进行有意识的反思与改进,进而提升道德品质。
        二、强化教育引导,增强小学生良好的生活意识
       (一)借助生活案例,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生活习惯
        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其终生发展具有较为深远的影响[2]。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借助生活案例的讲解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生活习惯,以此助力学生成长。以“父母多爱我”这部分知识为例,教师即可以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将其吃穿住行作为教学案例,引导其意识到父母在成长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切身感悟父母给予的爱。教师借此向学生渗透要体谅父母的思想,培养其主动和家人互动交流以及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二)借助教学内容,优化学生心理状态
        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教学中,通过不断的训练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认知与积极的人生态度。例如,当课堂教学进行到人教版教材中“我的独特的”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则可以结合教学主题帮助学生建设心理,通过分析不同人的不同社会关系、探究不同人的不同存在意义等,引动学生认知自身的重要性与独特性,同时结合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给予其相应的赞美与鼓励,让其可以在精神上获得更多鼓舞,进而在积极心理的暗示下塑造健康的心理素质。
        三、强化法治教育,增强小学生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之外,还要注重向其渗透法治教育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法律在生活当中的积极作用,从而树立知法、守法的观念,从而不断提升法治素养,能够使自身思想与言行得以规范。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向学生渗透法治教育,借助信息技术将一些关于青少年犯罪的事例呈现给学生观看,引导其积极思考,让其认识到不良思想意识与行为习惯对人产生的消极影响,从而能够有意识的纠正与改善自身不良言行。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中向学生讲解有关法治的一些小故事,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生动的语言中获取各种法律知识。从而在学习与生活中引以为鉴,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以此促进自身获得良性发展[3]。
         结论: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向学生传授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同时,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与行为习惯,帮助其塑造道德品质,使学生能够正确了解自己,从而切实强化自身参与社会的主人意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教学的各个环节积极渗透核心素养这一理念,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思路启发学生思维,让其能够把理论学习转变为具体行为,从而在不断的总结与反思中增强个人道德意识、生活意识以及法治意识等,进而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慧慧.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探析[J].才智,2020(18):214.
[2]曾志伟.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践探索[J].华夏教师,2020(16):18-20.
[3]周丽君.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本课堂的构建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4):1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