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15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9月   作者:瞿静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观念在我国小学教育体系内的不断深化发展,人们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湖南省株洲市攸县江桥小学  瞿静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观念在我国小学教育体系内的不断深化发展,人们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良好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能力,形成初步的道德、法治观念;同时还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知识实践能力,保证学生能够从生活中发现《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具体体现,从而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但是在实际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学生的知识实践能力不足。基于此,本文通过深入探究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策略,以期能够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为做好学生的成长衔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应用策略
        小学生在实际的《道德与法治》科目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受到年龄阶段和人生阅历的影响,对于理论性较强的道德知识感到难以理解;加上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坚持采用“口授+板书”的教学模式进行道德知识课堂教育,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积极性被挫伤,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开展《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活动,通过生活化教学的方式推动学生的成长。
        一、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生活化教学
        随着我国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活动,实现教学内容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是当前小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也要与时俱进,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为学生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视听化的教学情境中感受《道德与法治》相关理论知识的内涵,形成良好的沉浸体验,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对《道德与法治》课堂知识的学习质量。
        以《地球,我们的家园》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为了使学生在学习环境保护知识的过程中具备足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够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我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了生活化教学活动。在课前我为学生制作了有关于地球整体概况、地球环境污染和地球环保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视听化的教学内容为学生作课前引导,学生在观赏关于地球知识的动画视频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我们生活的星球的美好,在看到树木被砍伐、工业污染的河流、小动物的无家可归等视频内容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而在最后,教师可以从身边的小事为引导,组织学生讨论在生活中我们能够做些什么来保护地球环境,通过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有效融合,为学生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来增加学生对地球环保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地球,我们的家园》这节课的教学质量。



        二、结合小组学习模式开展生活化教学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采用“口授思想道德理论基础+知识练习”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的灌输,这样以调动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主动性。因此小学思政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学习能力等综合个性特点,为开展基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生活化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生活化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达到对《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和知识实践能力,从而养成全面的、良好的人格。
        以《学会宽容》这节课的教学活动为例,教师在进行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时,不仅要引导学生明白“宽容”这一优良品质的具体含义,还要使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到这些优秀品质,做到思想道德理论在生活中的实践应用。针对这种情况,在开展这节课的教学活动时,我结合学生的特点为学生进行了学习小组的划分,在学习本节课“宽容”这一思想美德知识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编一个关于“宽容”主题的小型生活剧并由小组内成员共同发挥,编写剧本并为大家表演。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下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参与情景剧的制作和表演过程中会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同时在剧本的构思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加深了对“宽容”这一优秀道德品质的立即,有效提高了这节课的学习质量。
        三、结合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生活化教学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开设的最终目的不仅仅在于培养学生对思想道德和法治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力,同时也要求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发现道德之美,促进学生在生活中遵自觉实践道德与法治。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要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对学生的影响,从生活实践入手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法制观念,提高生活化教学的质量。
        以《应对自然灾害》这节课的教学活动为例,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单纯的为学生进行自然灾害知识的讲解,难以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不能保证学生意识到自然灾害应对措施的重要性。于是我引导学生开展了“自然灾害应对知识调查”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到课堂外发送问卷,包括:“自然灾害的种类”“自然灾害的破坏形式”“自然灾害来临时的紧急避难措施”等调查内容,然后以引导学生根据调查问卷的回复内容进行知识的整理,通过课堂模拟的形式进行知识的实地演练,推动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变更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高《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极教学的质量,为学生养成全面、独立发展的人格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生活化教学促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益提高[J].张华.教育评论.2019(05)
[2].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张芳.甘肃教育.2019(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