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的实效和“滋味”的巧妙结合

发表时间:2020/12/15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9月   作者:甘雪晶
[导读] 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较强的开放性,并广泛地应用于生活中。

海南省乐东县乐东中学  甘雪晶

摘要: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较强的开放性,并广泛地应用于生活中。但初中的语文教学方法还难以适应目前的教育环境,难以将其价值和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针对这一情况,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对语文课程的特性进行认真分析,充分了解学生特征和实际需求,优化传统教学模式,以此来保证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和“滋味”性,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实效性;滋味
        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语文学科占重要地位,语文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应该采取合理的手段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保证能够提升其学习效率。目前一些语文教师使用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与学生心理及生理特征不符,容易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烦心理,甚至会对教师产生畏惧心理,不敢主动和教师进行交流,这将阻碍其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对教学方案进行设计,对教学方式进行改进,保证教学具有语文的“滋味”性,又能够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一、加强提问教学
        学习语文时会发现对于相同问题,站在不同角度思考,通常会得到不同的观点与结论,这就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开放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过多约束学生,不应限制其思维发展,而是要深入发掘学生的想法,尊重其个性发展,引导其基于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使其形成独特感悟。针对这一情况,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时,教师应向学生提供一个开放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可以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与个性,培养学生质疑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全面理解教学内容。比如对《孔乙己》这一文章进行教学时,在阅读课文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于孔乙己的看法,学生可根据孔乙己的语言特点以及着装打扮进行描述,认为他是内心迂腐,但自恃清高的文人;也可结合孔乙己盗窃和狡辩等描述说他是一个自欺欺人、好吃懒做的人。教师在这时可以提出问题:“有哪位同学持有不同观点?”学生深入思考,对文章刚进一步探究,会根据孔乙己分给小孩子茴香豆,教其他人写字等内容得出他是一个待人和善,并且有爱心的人。也可以根据他偷书的事例,得出孔乙己是好学之人的结论。以提问的方式,能促进学生思维发散,充分表达个性,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教学的创新性和开放性。
        二、加强课文朗诵教学
       出声诵读有利于人的大脑理解和记忆。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时,加强文章诵读,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的滋味以及魅力,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与情感,进而培养学生的情感.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有效引导学生诵读课文,使学生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以及情感基调。比如教师在教授《观沧海》这首古诗时,可通过多媒体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与诗歌写作背景相关的片段,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能够深刻掌握和理解诗歌情绪。在观看后教师应让学生熟读诗歌,思考朗读过程中怎样把握节奏和应具备怎样的情感。接着可让几名学生在课堂上朗诵这首诗歌,并阐述对诗歌内容和诗人情感的理解。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诗歌语言抑扬顿挫和平仄起伏的音韵美,又能在掌握朗诵节奏以及情感后感受曹操的雄心壮志,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也能够感受到语言文化的魅力,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为其深入学习诗歌奠定良好基础。
        三、打造良好教学氛围
        在人们日常学习及交流中会将语文知识与技能融入其中,而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内容通常比较贴近学生生活,与学生兴趣特点比较符合.所以对于学生来说,与枯燥、乏味的语文课堂相比,他们更容易接受与生活贴近的内容,更愿意思考与生活相关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以合理手段为学生创造相应生活情景,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通过生活化情境体会到语文所具备的趣味性和亲切度,使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为学生学习注入动力。比如在对《猫》这一课文进行教学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来展示小猫的图片,并提问:“同学们熟悉猫这种小动物吗?它具备什么特点呢?”该问题偏向生活化,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更愿意分享自己养猫的相关经历,并阐述自己对猫的了解。接着提问:“作者在文中说永不养猫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这时会认真思考做出自己的猜测,而后教师可带领学生熟悉课文以寻找答案。针对文章中作者和小猫相处的情节,可让学生联想自己相似的生活情景,结合生活经验对作者心情进行分析。以该方式使学生感受到语文有趣、亲切的“滋味”,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以及作者情感,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四、加强小组合作
        初中生往往不愿意受到过多束缚,比较喜欢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下,能使学生充分发挥潜能,并释放热情。但是很多教师更喜欢运用“灌输式”的教学法,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也导致课堂氛围乏味、枯燥。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采用小组合作形式来代替传统讲授模式,为学生打造民主课堂,使学生具备学习主动权,将语文开放性的特征突显出来,让学生通过自由思考、交流、探究和实践来体会语文的魅力,并学到语文的知识与技能。比如在讲授《藤野先生》这一课文时,可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教师可先布置相关任务:(1)该文章讲述了哪几件事?用几个词语概括出来;(2)作者心里的藤野先生为什么是伟大的?小组可根据这些问题进行探究,给学生一定的探究时间,让他们在认真阅读课文后分工合作进行探究。之后,各小组代表在课堂上分享探究成果,其他组城员可提问,本组成员可进行补充。以这样的方式锻炼学生语文的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让他们感受到语文教学活泼、自由的“滋味”。
        结束语
        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及其个性化特征,根据教学内容来创新、调整教学方式,使其符合学生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打造学生喜欢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个性和思维发展,以此掌握更多语文知识,提升语文课堂的实效性,让学生尝到其中“滋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立志.初中语文课堂的实效和"滋味"的巧妙结合[J].语文课内外,2020,(15):86.
[2]詹立华.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构筑高效语文课堂[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9):494-4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