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当前中学历史新课改教学的继承与创新

发表时间:2020/12/15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9月   作者:刘蒙红
[导读] 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在自己十几年来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围绕传统和现代高效课堂教学交融与冲突,体会颇深。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中兴中学  刘蒙红    邮编:315201

【概要】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在自己十几年来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围绕传统和现代高效课堂教学交融与冲突,体会颇深。本文阐述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继承与创新,更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旨在推进历史教师在课改的大潮中勇往直前。
【关键词】新课改;历史;继承;评价
        2017年国家对初中历史教材进行了重大修正,在新形势下,作为中学历史教师为能积极适应这种变化的需要,就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主动尝试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目前来说,高效课堂所提倡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中,要求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质疑,在此基础上,我认为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必须让新的教学方法进入课堂,以适应课改的需要。
        一、课改新方法的特点和优势
        1、能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传统方法下,虽然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兴趣度不高不深刻,属于间歇的。而课改新的教学方法下,学生的兴趣是主动的,并且会感染到其他学生。如将一课的重点设置为合作探究,由小组共同完成,各负其责,积极发言,教师再给予合理的评价。例如七年级上册第四课《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的教学设计中,针对本课时间跨度大,政权更迭频繁的特点,在朝代更迭知识点可以采取出示表格的自主学习法,重难点分封制采取设置问题的合作探究法,教学效果更加突出。
        2、确保学生主体地位,促进了教与学双向积极交流与反馈。
        如在教授九年级下册第二课《探险者的梦想》时,可以采用体验法和情景再现法,让五名学生分角色扮演哥伦布、麦哲伦、迪亚士、达伽马和郑和来介绍自己,然后让其他学生评价,通过五名学生不遗余力地“吹嘘”和其他学生“苛刻”的指责,既完成了知识目标的学习,又在中外航海家的对比中,进行了了民族情感教育。
        3、发挥历史学科人文素养的积极作用。
        在新的教学方法下,历史课既给学生传授了基本的历史知识,又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和美育,体现出“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的作用。如在中学历史课本中,学生会遇到大量的历史人物的学习,教师让学生对重要人物进行评价,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首要做的是聆听,最后再指导评价,时间长了,学生也学会了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二、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
        1、要认清传统与新课改教学的两者关系
        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而不是全面否定传统教学方法。继承是塔基,创新是塔身,离开了继承而求创新,教学必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或只看过去,不注重创新,教学就会成为一潭死水。如 教授“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课时,初中一年级学生对于经济的概念认识有限、对封建经济的理解更加不足,如果单纯靠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讲授讨论为主,则势必造成学生晦涩难懂,而靠新的教学方法,学生又无所适从。所以我在教学中采取了讲授、举例、情景再现等多种方法,设置了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觐见乾隆皇帝的场景,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多种教学方法、抓住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新课改的新不是体现花里胡哨,而是体现学习效果上。如历史教材九年级“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课时,教学内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本科知识点琐碎、繁多,并且和19课内容紧密联系,如果方法运用不当,不但进行不完一课时内容,而且会让学生对历史事件认识不清。我在教授时牢牢抓住战争发展的线索,整堂课以简练的语言导入、转折、通过小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回答,同时牢牢抓住一战的影响这个重点和评价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这个难点设置探究,通过适时点拨、重点讲授、巧妙启发、全体参与体验等方式,让整堂课变得内容丰富、效果突出。
        3、明确教与学的关系,评价要全面
        这就要求教师抓住自身定位,明确教学的目的,还要耐住性子,循循善诱,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如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百家争鸣”的教学中,面对诸多的人物,给历史人物设置档案,让学生通过看书、思考、研讨、交流等方式完善档案资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解放了教师,而且学生还提出了许多不同观点和看法,也达到了互相纠错完善的效果,好似另一场百家争鸣,学生在这种体验中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另外教师评价有诊断性,阶段性和终结性评价,客观事实全面。
        4、利用信息技术增强历史教学的时效性
         近年来,新技术新媒体在教学中的投入不断加大,更新换代速度日新月异,这对于历史教学效果的影响尤为显著。作为教师就要不断学习,给自己充电,及时掌握新的技术和方法,合理安排讲、读、看、想、动等环节,合理地在历史课堂中运用新技术。如历史教材八年级下册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中,针对学生对这一历史时期的尝试知之甚少、甚至有断层、误解等特点,我精心地根据历史线索制作课件,首先以成语“穷则思变”导入,既复习了前面的知识,又引出了本节课变的原因,然后在课堂中精心选取了相关历史资料的视频,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邓小平南巡讲话”、“安徽小岗村农民包干到户”、“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几个短小精悍的视频穿插其中,学生在极其认真的态度中了解了那个年代的真实社会场景,也深刻理解了改革开放的相关历史事实。
        5、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中学历史的教学看似简单,其实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作为身在一线的历史教师来说,该教材有一个明显的缺点是教材对于历史线索交代的不是很清楚,如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分裂时期,文景之治、光武中兴等重大历史事件在课本中都没有或很少涉及,这样以来学生了解到的历史基本属于断代史,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和线索都很不清楚。为解决这一问题,我经常查阅《中国通史》,《再说皇帝》等书籍,选取实用的资料补充给学生,效果明显。学生只有对历史线索清楚了,学到的知识才是线面状的。
        老师必须学习新课改理念,以上是本人对历史教学中继承和创新上提出的建议,对于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融入和选择新旧方法,这要依据实际教学需要,我们既要新的创新,又要继承传统,两者兼容,才是最好的。我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点还是教师在常规教育教学活动中积极实践并反思改进为好。
参考文献:
[1]朱耀田.中学历史现代教学方法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06)
[2]李瑾瑜.现代教学方法发展的趋势与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1990(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