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数学活动,感悟数学思想

发表时间:2020/12/15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9月   作者:黄红梅
[导读] 数学思想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学生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才能逐步“悟”出数学知识、数学技能中蕴涵的数学思想。

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实验小学  黄红梅

论文摘要:数学思想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学生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才能逐步“悟”出数学知识、数学技能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走进生活 ,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给足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畅所欲言;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关键词:创设情境,感悟数学思想;自主探索,加深数学思想;多样练习,形成数学思想。
        《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思想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数学思想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从理解到应用的长期发展过程,需要在不同的数学内容的教学中通过提炼、总结、理解、应用等循环往复的过程逐步形成,学生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才能逐步“悟”出数学知识、数学技能中蕴涵的数学思想。为此,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逐步感悟数学思想。
        一、创设生活情境,感悟数学思想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而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越贴近,学生自然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根据这一特点,在讲授新课之前,我注重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走进生活 ,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进而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数对》一课时,我对孩子们说:“中段过后,我校举行了一次家长会,大家还记得吗?”孩子们都说“记得”。“这个星期六,淘气和笑笑所在的班级也要召开家长会,他们的老师也要求家长坐在自己孩子的座位上。看,这是他们的座位图(只有第几组,没有第几排),假如你是淘气,你准备怎样向家长描述你的位置?”学生兴趣盎然,各抒己见。
        生1:淘气在第2组第4个。
        生2:淘气在第2组倒数第3个。
        生3:淘气在第2组第4排。
        我适时追问:你们喜欢哪位同学的描述?为什么?
        学生积极地讨论起来,有一位孩子大胆地举手说:“我喜欢第三位同学的描述,他在淘气的座位图上添加了第几排,这样描述起来更简洁明了。”
        师:这位同学的说法是否正确呢?请同学们尝试用这种方法来描述笑笑的位置……
        此时孩子们的脸上满是肯定的表情。第三位同学更是神采飞扬,自信满满。整节课因为孩子们的积极参与而精彩纷呈。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进而快乐进入数学课堂。
        二、开展自主探究,加深数学思想
        有效的数学活动不是单纯地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畅所欲言。在《数对》一课,为了使学生主动抽象出数对的模型,我故意吊起学生的“胃口”:
        “同学们,老师来描述几个位置,请你按第几组第几排记录下来,看谁记得又迅速又正确。


”学生纷纷拿出笔和本子,准备记录。
        “第3组第4排,第4组第5排,第1组第6排,第5组第2排。”我是快速说出这些位置的有意让学生跟不上,产生简洁记录的需要。
        孩子们都皱着眉头说:“老师,您念得太快了,那么多文字,记录不了。”
        “那么,怎样才能迅速而准确地记录位置呢?现在以第2组第4排为例,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记录这个位置比较快?”孩子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创造出富有个性化的表达方式。[2组4排;2-4;2/4;2.4;2,4……]
        我不是及时揭晓答案,而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座位图。在学生主动探究,再次踊跃发言后,才进行小结:“我们回到座位图上,大家看,每一组同学的位置连起来就形成了纵线,每一排同学的位置连起来就形成了横线,这些纵线和横线形成了方格图,这些线的交叉点就是每个同学所在的位置。看,这是淘气的位置,即第2组第4排,我们可以写成(2,4),2和4中间写个逗号,外面加个括号,这对数我们称为数对,它表示的是一个确定的位置”。整个学习过程学生都是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到学习中来,因为有明确的目的和方向,学生从中悟出了数对的模型,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设计多样练习,形成数学思想
        《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兴趣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他们对同一方式的感知,是很容易产生疲劳感和厌倦感的。这就要求我们在练习形式的设计上,格外注意形式的多样性、趣味性。事实证明,不同形式的练习,可以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数对》一课,为了加深学生对数对模型的理解,我设计了如下的活动:
        活动一:结合本班的座位图,先让学生明确列和行,再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然后分别让第四列的学生和第四行的学生开火车汇报自己的数对。目的是让学生明白:第四列同学的位置所在的列不变,行在变,即数对中的第一个数字不变,第二个数字不断加1;第四行同学的位置所在的行不变,列在变,即数对中的第二个数字不变,第一个数字不断加1。
        活动二:在方格图上找出第二列第二行的位置,先让学生用数对来表示,再提问数对(2,2)中的两个2所表示的意义一样吗?目的是让学生体会用数对表示一个确定位置时,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
        活动三:先让学生用数对知识辨析数对(3,5)和数对(5,3)所表示的位置是否一样,再请坐在这两个位置上的孩子站起来。目的是让学生辨析数对的有序性。
        活动四:请学生说说生活中用数对确定位置的例子,若学生说不出来,老师可以适时用课件出示一些例子,如:门牌号,火车票,地球上的经纬线,围旗的棋盘和棋子等。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数对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广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就这样,我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练习活动,既巩固了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又让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感受到了数学的无穷魅力。
        数学思想的形成需要在过程中实现,只有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才能体会到数学思想的作用,才能理解数学思想的精髓。凸显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关键是让学生经历和体验一些数学知识的获取过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饶有兴味地学习,在活动中感悟数学思想,感受学习数学的无限乐趣!
参考文献:《课程标准(2011年版)》、《心理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