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体设计研究过程的心得体会

发表时间:2020/12/15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9月   作者:赵娜
[导读] 对单元内容进行整体性设计,能够增强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间所具有的联系,以揭示出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与其阶段特征,还能够促进教学资源得到有机整合。

山东省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泊于中学      赵娜    ?264500

摘要:对单元内容进行整体性设计,能够增强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间所具有的联系,以揭示出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与其阶段特征,还能够促进教学资源得到有机整合。为此,教师应对教材内容、教学目标等进行深入地分析与整合,把每一个单元、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均更为清晰地表述出来,让课程目标、单元目标、每课目标间均能够一一对应,再具有计划性、有具目的性地实施教学。
关键词:历史;教学;单元;整体设计;对策
        随着近几年经区教研开展得如火如荼,我也从盲目地备课、机械的上课,慢慢走上研究课堂的轨道,从吴江琳教授的教学目标五步法,到以发现课堂、发现学生为主的学历案,再到概念引领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看似零散,实则围绕一个主题:历史核心素养下的课程标准。
        尤其是在今年历史工作室的带动下,暑假说课比赛的推动中,我深刻地意识到了理论的支撑是多么的重要!
        在开始着手准备说课之时,我总觉得无从下手,又感觉无手可下,一节说课而已,无非是课标分析、教材分析、目标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但是,当我真正坐下来并翻开教科书的那一刻,顿时感觉烦躁不安。任何一个设计环节都能够轻易地被自己所推翻,不妙的感觉油然升起……突然,我想起了《基于概念教学的设计》这本书,虽然读过一遍,但是,其精髓仍是没有悟透,于是,我重新拿起了这本书,如饥似渴的陶醉其中。其实一切的手段都是为了核心素养而服务。
        我认为对单元进行整体性设计,能够准确地把握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之间所具有的联系,贯穿历史核心素养,有利于揭示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与其阶段特征的历史唯物观。在初中的历史教材中,每一册大约由6到8个单元组成,毎一个单元都具有其不同的教学主题,反映了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下面就我所悟来谈谈心得。
        一、确定单元概念,制定课标
        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以往的做法是直接打开一课,以每一课为单位制定教学目标。但是,在这次说课的过程中,我意识到单元大概念(即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每一课的教学内容都承担着一部分教学目标,只有把握了这个坐标,才能够准确导航,比如,我说课的内容是中国历史第三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和民族危机的加剧”,这一单元的概念我认为是近代化和民族危机,在这个大概念之下,确立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概念则是以“民族危机”为核心,理解“近代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危害”[1]。在讲述的过程中,结合上一个单元中《南京条约》的内容,与《马关条约》间进行比较分析,渗透战争的危害对社会性质所造成的影响,这就是能够优化和整合单元内容,确立单元主旨,对整个单元的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样做的目的可以避免对教学内容的肢解,避免单课教学时的片面性与盲目性。
        二、内化教材内容,建构历史框架
        为什么很多同学认为学习历史很难,我认为就是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过多关注每一个子目的知识点的讲解,这样容易将纵横联系的历史知识割裂开来,而忽视单元内教学内容间的逻辑关系,这样就很难形成完整的历史框架。所以,在设计每节课时,将每课内容放在单元背景中去考虑,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呈现历史框架,才能够便于学生将杂乱的历史知识联系起来[2].说课这一课,有三个子目,分别是“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列强瓜分狂潮”,这三个子目间所具有的关系就是《马关条约》是战争的结果,瓜分狂潮是战争的后果,把握这个线索,进行子目间的过渡,就能够很好的呈现知识框架。这一条小线索就是对本科概念“战争对社会的危害”的体现。



        三、把握学情,制定分层目标
        单元教学的成功实施还需要注意学生的学情。主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学生现有的能力、兴趣、情感价值观等因素[3]。本次说课是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两种方式进行学情分析,通过分析意识到学生知识面有限,课外知识不丰富,这就需要做好课前准备活动,以及通过直观且形象的多媒体教学进行设计,这对于高效课堂教学的开展、增加师生互动都是十分关键的。
        四、整合课程资源,构成系统性认识
        处于单元视角下进行历史课堂教学,能够打破单元中不同内容之间所具有的界限,还可以转变传统历史教学中的各类弊端,以构成课程资源意识。我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想到可以创造性地使用各类与教学单元间有关的材料,以促进有机整合与贯通。这样,由单元视角下进行资源搜索,不但可以防止知识的碎片化,还可以避免历史现象被割裂看待。
        就拿七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来说,本次单元中的主题是“救国道路的新探索”主要包括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农村包围城市》这四个课时。怎样在本单元中体现出救国道路的新兴探索?我是这样来设计的,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可以引导学生感受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体会这一思想潮流与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以救亡图存的新兴探索间的关系;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逐步转换成了马克思主义者,迈上了运用马克思主义来发动民众进行阶级斗争以争取民族解放的新兴道路[4]。在《新文化运动》中,我把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当作起始,其提倡白话文,给人民群众给予了更为便捷的工具,使得文学不再只是少数精英的专属品,借助文学来开启民智,进行思想启蒙,给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给予了文化载体。作为新文化运动十分关键的突破口,文学革命助推新文化运动从“小众”逐步扩展到了“大众”,给新文化运动打开了崭新的局面。在《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我告诉学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间结合,进而诞生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由这一角度来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五四运动最伟大的功绩。在《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中,我给学生讲述国共合作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局面;在国共分裂后,南京国民政府统一了中国结束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之后,为了反对国民党的专制,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新兴的道路。在《农村包围城市》中,我告诉学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也是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间结合的过程[5].从整体上来看,对本单元的课程内容进行总体分析,能够让学生掌握不同教学内容间所具有的关联性,构成系统认识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对单元教学设计的探索,结合说课的实践,我深刻地意识到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地吸纳新理论、新知识,并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站在核心素养的大概念下,通过单元课标,整合课节,达到资源优化,构建历史框架,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科素养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明霞.统编教材背景下初中历史主题学习的设计与实施——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中国梦”主题学习教学为例[J].辽宁教育,2020,(09):34-40.
[2]严立明.陶行知问题观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以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明朝的统治》教学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05):76-78.
[3]左泉,焦京霞.“史料实证”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运用——以《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学片断为例[J].贵州教育,2020,(10):29-31.
[4]贲新文,贲浔.优化初中历史教学的探索与认识——以统编版七年级上册“东汉的兴衰”教学设计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0,(11):11-15.
[5]梁保国,吴艺仪.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繁盛一时的隋朝》为例[J].林区教学,2020,(06):88-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